毒蜥是一種有毒的蜥蜴,包括北美洲的兩種毒蜥,即美國西南部到墨西哥西北部的鈍尾毒蜥(Heloderma suspectum)和分布于墨西哥到危地馬拉太平洋沿岸的珠毒蜥(Heloderma horridum),它們是現(xiàn)存僅有的有毒蜥蜴,與毒蛇不同,毒蜥的毒牙不是在上頜而是在下頜。珠毒蜥體長可達1米,生活于熱帶落葉林或灌叢地帶,鈍尾毒蜥體型幾乎要小一半,生活于荒漠和干草原。毒蜥都是行動緩慢的肉食動物,主要食洞穴中的幼鼠,也食鳥蛋等其它多種食物。
科普簡介人們曾一度相信毒蜥是殺不死的,認為它具有某種神奇的力量。這雖然不是事實,但從不同的角度來說,這一點還是很值得注意的。在3000種不同的蜥蜴中僅有兩種是有毒的。毒蜥通過牙齒放出毒液。它會狠狠地咬敵人一口,并像鉗子一樣牢牢地抓住它,并緊貼其上。它的毒液會導(dǎo)致腫脹和惡心,但并不能毒死人,除非是被它一次又一次反復(fù)咬過。毒蜥不會用毒液殺死它的獵物。它會慢慢地爬過去,吃那些無法逃跑的東西,比如動物的蛋和非常幼小的動物。
生活習性毒蜥活動時會吃下很多東西,并把一些暫時不需要的東西,例如脂肪,儲存在它的身體里,主要是在尾部。它能依靠儲存在身體里的脂肪存活很長一段時間。據(jù)記載,一只毒蜥曾經(jīng)創(chuàng)下3年不吃東西而仍然存活下來的紀錄。
外形特征蜥蜴目毒蜥科毒蜥屬毒蜥種。體粗尾短,外形笨拙,體表華麗,在黃色或橙色的背景上具暗色的網(wǎng)紋。頭部略扁,背面和四肢外側(cè)被有大的骨板。
分布范圍毒蜥分布于美國西南部,全長多在500毫米左右;珠毒蜥分布于墨西哥,全長達900毫米。本屬頸椎8枚。無顳弓,只有少數(shù)腭骨齒和翼骨齒。以小型哺乳動物、他種蜥蜴、以及鳥和爬行動物的卵為食。
分類希拉毒蜥這種蜥蜴的毒性很強,生長于美國的亞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亞州的東南部、新墨西哥州、內(nèi)華達州、猶他州等地區(qū)。它的體形特征為頭大尾粗,全身呈現(xiàn)為黑色,間或帶有黃色或者粉紅色。平均身長30厘米,最長者可以達到50厘米。
墨西哥珠皮蜥蜴這也是一種劇毒蜥蜴,主要生長于墨西哥與中美洲。它的全身或者呈現(xiàn)為黑色并且?guī)в袦\黃色的圓環(huán),或者通體為黑色。長度:平均60厘米,最長者可以達到1米1。
中毒臨床表現(xiàn)(1)高熱、乏力、視物模糊、發(fā)音及呼吸困難、驚厥等,并可發(fā)生癱瘓,偶致死亡。
(2)惡心、嘔吐、嘔血。
(3)脈搏及心率增快,血壓稍下降,可因驚恐而心臟驟停。
(4)急性全身癥狀持續(xù)3~4日,嚴重者可持續(xù)數(shù)周。
治療消毒處理傷囗3%過氧化氫溶液清洗傷口后涂2.5%碘酊,再用75%酒精脫碘,然后用消毒紗布或繃帶包扎,傷口周圍可用0.25%鹽酸普魯卡因浸潤封閉,并冷敷。傷口每日消毒直至愈合2。
防治感染1、注射人破傷風免疫球蛋白250國際單位或破傷風抗毒素(TAT)3000U,用前應(yīng)皮試。
2.抗生素應(yīng)用。
生長繁殖7月交配,7月末到8月中在開闊地帶挖掘深約125毫米的洞穴,然后在穴中產(chǎn)卵3~7枚,卵徑(67~75)×(33~39)毫米,白色,殼薄而粗糙。孵化期28~30天。毒蜥的下頜有毒腺,毒液通過導(dǎo)管注入口腔,再經(jīng)毒牙的溝注入被毒蜥咬住的傷口內(nèi)。人被毒蜥咬傷有痛感,但極少致命。
保護級別除毒蜥的危地馬拉亞種,毒蜥屬所有種都是附錄二物種。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張巖 - 副研究員 - 北京大學分子醫(yī)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