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體小,圓筒狀,似蚯蚓,是中國已知蛇類中最小的一種,全長84~164毫米。頭小,半圓形,頭頸無區(qū)分; 吻端鈍圓;尾很短,末端鈍。鼻鱗被鱗溝分成前后兩半,鼻孔位于其間; 上唇鱗4枚,第一枚最小,末枚最大。背鱗和腹鱗分化不明顯,通身覆大小一致的圓鱗,環(huán)體1周20行。背面棕黃色、棕色、藍灰色或黑褐色或褐色,腹面色較淺,吻、肛部及尾尖均雜以白色。生活于海拔300~800米的山區(qū),棲息于泥土中,營穴居生活,常棲于枯木中、落葉堆、石下、巖縫中,或潛伏于園田土里、住宅區(qū)的磚縫泥土中、缸缽下等潮濕陰暗處,夜間或陰雨時到地面活動,行動敏捷。食白蟻或其他昆蟲、蟲卵、蛹、幼蟲等,亦食蚯蚓。卵生,每次產(chǎn)卵2~7枚,卵大小為13毫米×4毫米。據(jù)報道,此種是蛇類中惟一能孤雌生殖的種類。分布于四川、云南、貴州、湖北、浙江、江西、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2
外形特征鉤盲蛇體型細小幼長,平均體長約只有6至17厘米。它們的頭部與尾巴兩端外表是一樣的,身體上也沒有明顯較為幼細的頸部,雙眼已經(jīng)退化成兩顆小圓點。頭部的鱗片非常細碎,而且與身體其它部位的鱗片大小相同,而尾巴末端則有一枚很細小的尖鱗。成年的鉤盲蛇身體呈亮灰色或紫色。鉤盲蛇的細小眼睛上蓋有一片透明薄膜,顯示其雙眼已經(jīng)失去視能。它們的眼睛并不能構(gòu)成影像,不過仍有一定的感光能力。
鉤盲蛇是棲息于地洞的蛇種,由于體型細小,加上善于掘洞,因此經(jīng)常被誤認為蚯蚓,唯一分別就是鉤盲蛇的身體并沒有分成明顯的段節(jié)。3
生活習性鉤盲蛇經(jīng)常在市區(qū)及農(nóng)地出沒,它們生活于地下,并居于螞蟻或白蟻的巢穴中。盲蛇小時候吃螞蟻蛋,大了吃螞蟻。它們亦會生活于潮濕森林中的樹木內(nèi)。鉤盲蛇的生息地帶主要取決于濕度及溫度。鉤盲蛇以螞蟻及白蟻為食,亦會進食它們的卵及幼蟲。鉤盲蛇在土壤中主要捕食蛆蝴、多足類、白蟻和其他昆蟲卵、幼蟲、蛹,無疑對農(nóng)作物是有益無害的蛇類。
生長繁殖鉤盲蛇是單性繁殖的蛇種,因此所有研究所能收集的鉤盲蛇樣本都是雌性的。主要會以卵生形式作繁殖,產(chǎn)卵2~7枚,卵徑12毫米×4毫米,有時亦會直接產(chǎn)出幼蛇,每次的生產(chǎn)量約為8只左右。
棲息環(huán)境鉤盲蛇生活在腐木石頭下、落葉堆、垃圾堆和巖縫間等陰暗潮濕的地方,晚上及下雨過后會到地面上活動,行動敏捷。在全省低海拔地區(qū)都有分布,數(shù)量尚可。
物種分布鉤盲蛇主要分布地是非洲及亞洲,不過如今已經(jīng)擴展至世界各地,在澳大利亞及美洲地均能找到它們的蹤影。在非洲的喀麥隆、貝寧、南非、多哥、科特迪瓦、索馬里、桑給巴爾、坦桑尼亞海岸、莫桑比克、馬達加斯加、毛里求斯及塞舌爾等地都能找到鉤盲蛇;在亞洲,鉤盲蛇則主要出沒于阿拉伯半島、伊朗、巴基斯坦、尼泊爾、印度、馬爾代夫、拉克沙群島、斯里蘭卡、孟加拉國、安達曼群島、尼科巴群島、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越南、琉球群島、臺灣、香港、華南地區(qū)、海南島、馬來半島、新加坡、新幾內(nèi)亞、蘇門答臘與及附近的島群。在澳大利亞,鉤盲蛇分布于達爾文市、昆士蘭北端等地。而在美洲,鉤盲蛇則出現(xiàn)于美國的麻省(馬薩諸塞州)、佛羅里達等地區(qū),亦散見于墨西哥及危地馬拉等地;鉤盲蛇也是拉克沙群島上所發(fā)現(xiàn)的唯一蛇種。4
在中國,鉤盲蛇廣泛分布于長江以南各省(區(qū)),已知最北紀錄為宜昌和重慶。
物種分類中國已知有4種:高雄盲蛇,僅見于臺灣省;大盲蛇,見于云南金沙江邊和海南島,體內(nèi)曾發(fā)現(xiàn)14個充分發(fā)育的胚胎;鉤盲蛇,廣泛分布于長江以南各?。▍^(qū)),已知最北紀錄為宜昌和重慶,產(chǎn)卵2~7枚,卵徑12毫米×4毫米;白頭鉤盲蛇分布于香港。本科蛇類體型較小,最大的非洲巨盲蛇可達750毫米,一般種類全長在200毫米以下。吻端略扁。眼隱于眼鱗之下,口小,位于頭部腹面。上頜骨橫置,與頭骨連結(jié)疏松,其上著生少數(shù)牙齒;前頜骨、腭骨和翼骨均無齒,少數(shù)種類的下頜齒骨前端尚有一枚牙齒。脊椎骨具椎弓突與椎弓凹。有殘余的腰帶,或僅為一棒狀骨,或完全退化消失。僅有右側(cè)的輸卵管。大部分種類營穴居生活,或潛伏于磚石、缸之下,雨后到地表活動。以蚯蚓、多足類、白蟻以及其他昆蟲為食。卵生。
保護級別該物種已被入列中國國家林業(yè)局2000年8月1日發(fā)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jīng)濟、科學(xué)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5 。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近危(NT)6 。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易危(VU)7 。
注意:非法捕殺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將受到刑法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