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杉為大喬木,樹干通直,樹皮呈紅褐色或灰紅棕色,有縱向交叉的淺溝裂,呈縱向長條片狀剝落,皮孔不明顯;枝干成小枝平展,樹型為寬塔形。葉較短窄,長1.5-2厘米,寬15-25毫米;球果小,長2-25厘米。產(chǎn)臺灣中部以北海拔1300-2000米山地林中。為臺灣主要用材樹種之一1。
簡介香杉原生于中、北部海拔1300~2000米山區(qū),為臺灣造林重要樹種,高冷地如棲蘭山、太平山、達(dá)見、八仙山、清境、溪頭臺大實驗林均有人工造林。株高可達(dá)50米,樹冠圓錐形,樹皮淡紅褐色。葉狹短,線狀披針形,長1.5~3.5厘米,先端有鋒針,葉面有白粉,葉背有兩條白色氣孔帶。雌雄同株,雄花長圓筒形,雌花球形,簇生枝端。球果近球形或卵形。木材具香氣2。
形態(tài)特征香杉的樹葉是螺旋狀著生,常以鐮刀狀來形容,這是杉科植物的特征。 幼年的香杉樹葉排列成不整齊的兩列,樹葉則呈線形或線狀披針形,葉的先端沒有骨質(zhì)化的鋒針,質(zhì)地柔軟而不扎手;卵圓形毬果,果鱗的前端直或內(nèi)曲,內(nèi)含有三枚扁圓的種子,種子為黑褐色,有狹翅。
杉樹屬常綠喬木。高可達(dá)30米,胸徑3米,樹干端直,樹形整齊。杉木的品種較多,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是嫩枝新葉均為黃綠色、有光澤的油杉,又名黃杉、鐵杉;另一類是枝葉藍(lán)綠色、無光澤的灰杉,又名糠杉、芒杉、泡杉;還有一類是葉片薄而柔軟,枝條下垂的線杉,又名柔葉杉。
分布范圍產(chǎn)于臺灣中部以北海拔1300―2000米山地,通?;焐谂_灣扁柏、紅檜和闊葉林中;亦有組成小片純林3。
生長習(xí)性陽性植物。性喜溫暖,耐高溫、濕潤、向陽之地,生長適宜溫度15~28℃,日照80%~100%。生長快速,耐寒、耐熱、不耐干燥。臺灣杉木高冷地或中海拔生長良好,平地夏季高溫生長遲緩或不良2。
用途杉木紋理順直、耐腐防蟲,廣泛用于建筑、橋梁、電線桿、造船、家具和工藝制品等方面。據(jù)統(tǒng)計,我國建材約有1/4是杉木。杉樹生長快,一般只要10年就可成材。它是我國南方最重要的特產(chǎn)用材樹種之一。杉木木制作。木質(zhì)堅硬,密度大,防腐蝕能力強 堅固耐用,泡浴時水中散發(fā)原始木質(zhì)特有的天然氣味。仿如沐浴在大自然的森林中。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xiàn)者為:
李學(xué)強 - 教授 - 寧夏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