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斑點攀鱸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斑點攀鱸是屬于鱸形目、攀鱸亞目、攀鱸科、小點非洲攀鱸的一種魚。原產于非洲中部剛果河流域。學名小點非洲攀鱸。體橢圓形,頭部極尖,上部凹陷,下部凸突,嘴能伸長形成一個管狀體,用以吞食食物。尾柄極短,幾乎沒有。體棕綠色并覆蓋著許多豹紋斑點,在尾鰭基部有一深孟斑點。一般體長15厘米。

形態(tài)特征體橢圓形,頭部極尖,上部凹陷,下部凸突,嘴能伸長形成一個管狀體,用以吞食食物。尾柄極短,幾乎沒有。體棕綠色并覆蓋著許多豹紋斑點,在尾鰭基部有一深孟斑點。一般體長15厘米1。

本中魚類不喜游動,更偏好伏擊進食。

原則上來講,攀鱸科魚在第一鰓弓上有輔助呼吸器官,并有豐富的血管網分布。當水中缺氧時,魚即會游至水面直接從空氣中呼吸氧氣,因此,此類魚在飼養(yǎng)中不會因為水族箱缺氧而窒息死亡。攀鱸科魚多為肉食性。

但是本種在試驗飼育過程中并無明顯呼吸空氣行為,推測并不具有迷腮結構或結構發(fā)育不完全。

生活習性幼年時膽小,有躲避傾向,無領地觀念。水族箱飼育過程中并未表現(xiàn)出有秩序的群游性表現(xiàn)。偏好動物性餌料,對顆粒飼料接受程度未知,但實驗體有偶爾啄食紅蟲干的行為,推測對顆粒飼料有一定接受性。

與其它種類較為溫和的體型相近的個體可以共存,未顯異種攻擊性,未顯同種攻擊性。由食性推斷,本種魚類成體或壓成體可能對幼苗具有一定威脅惡性。

成體資料暫缺,公母同態(tài),除泄殖腔外對比不明顯。社會性不明。

飼養(yǎng)要點1、初次飼養(yǎng)

價格要便宜;能耐水溫和水質的變化;喂養(yǎng)簡單,一般餌料即可,不需特殊管理;初學飼養(yǎng)的人應養(yǎng)斑馬魚和食蚊魚。

2、不健康魚的鑒別方法

在空氣泡中靜止不動的;呼吸短促,鰓蓋不斷地開張,在魚缸的角落里靜止不動的;在魚缸邊和水底砂石上不斷地摩蹭身體的(可能有寄生蟲)2。

魚缸準備1.魚缸:飼養(yǎng)用的魚缸,長度應為60厘米,繁殖用或病魚應是小型魚缸。

2.魚缸蓋:用透明的塑料板或玻璃板,把一個角切掉,留出透氣口管道口和給餌口。魚缸蓋可防止水分蒸發(fā)、灰塵落入缸內或貓吃小魚等。

3.保溫器具:最適于熱帶魚生長的水溫是25℃,所以,從當年10月到翌年6月需安裝保溫裝置。

4.過濾裝置與充氣(換氣):這套裝置包括:3瓦振動器或空氣泵、底部用的過濾器和濾氣器。使用時,把聚氯乙烯管固定在某一場所,然后把它切斷。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李學強 - 教授 - 寧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