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碧雷鼓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碧雷鼓(Xerosicyos danguyi Humbert),隸屬于葫蘆科碧雷鼓屬。分布于馬達加斯加島西南部。

雌雄異株。莖直立或匍匐,莖上長有攀附用的卷須,高50厘米,基部分枝,枝條不太肉質,細而圓。葉互生,肉質,被白霜的綠色,橢圓形,長4厘米、寬3.5厘米,具0.8厘米的葉柄,葉正面中間稍凹,無毛?;O淡的黃綠色。

基本信息原產(chǎn)地:馬達加斯加。

繁殖:扦插。

花果期:花期春季。

日照:全日照。

溫度:生長適溫20℃-30℃。

土壤:喜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

水分:喜干燥1。

簡介碧雷鼓,又稱綠之太鼓,葫蘆科肉質藤本;多分枝,枝條細而圓;葉互生、肉質,圓形或近圓形,兩面被白霜;花組成圓錐花序狀、無總花梗,淡黃綠色,雌雄異株。原產(chǎn)馬達加斯加島2。

形態(tài)特征雌雄異株。莖直立或匍匐,莖上長有攀附用的卷須,高50厘米,基部分枝,枝條不太肉質,細而圓。葉互生,肉質,被白霜的綠色,橢圓形,長4厘米、寬3.5厘米,具0.8厘米的葉柄,葉正面中間稍凹,無毛?;O淡的黃綠色。

生長環(huán)境碧雷鼓性喜溫暖、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冬季應維持10℃以上。宜用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種植。繁殖用扦插或播種進行。

春季開花。黃綠色的小花非常不顯眼,雌性植株上會結果實(像同屬其它植物一樣,碧雷鼓也是雌雄異株植物)。

分布范圍分布于馬達加斯加島西南部。

繁殖方法碧雷鼓的繁殖: 可在春季扦插或播種繁殖,種子在21℃時14-21天發(fā)芽。

栽培技術碧雷鼓的栽培:碧雷鼓喜歡溫暖甚至是炎熱的環(huán)境,每天至少要接受4小時的全光照。盆土要排水良好,使用的混合介質可以是1份泥煤苔蘚,1份堆肥土,和2份沙,再加入少許砂粒加強排水性。生長期,澆透干透,每個生長季只施一次肥。過冬溫度應高于15.5℃,冬季澆水要少,只要保持葉片不萎縮即可。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李學強 - 教授 - 寧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