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鯊目,Heterodontiformes(Berg,1940)指的是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軟骨魚綱板鰓亞綱的一目。包括現(xiàn)存的九種比較小的,生活于熱帶及亞熱帶海底的鯊魚。這些鯊魚的長度在50-150厘米之間?;Ⅴ從? Order heterodontiformes)全球有1科、1屬、8種。全部為海洋種類。另有至少1個未鑒定種類。
簡介虎鯊目是虎鯊科屬的十幾種鯊魚的統(tǒng)稱。都是海產(chǎn),但是沒有在大西洋見過,僅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熱帶海區(qū)出現(xiàn)過;在東太平洋,分布在加利福尼亞到加拉帕戈斯群島。主要以貝類為食,他的牙齒非常適于壓碎和研磨,虎鯊目的鯊魚都不是貪婪的掠寬紋虎鯊掠食者,更不會是食人鯊1。
外型特征頭高。眼側(cè)上位,無瞵膜和瞵褶;眼眶上脊突顯著。鼻口溝深。上下頜齒同型,前后異型。噴水孔小。鰓孔5對,第1對最大。背鰭2個,前方各具1硬棘。具臀鰭。胸鰭基底位于最后2~3個鰓孔下方。卵生,卵殼呈螺旋形。通常生活在水深約100m以內(nèi)的海域2。
地理分布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各熱帶與溫帶海區(qū)。中國現(xiàn)有寬紋虎鯊和狹紋虎鯊2種。
演化歷史虎鯊類早在石炭紀(jì)就有化石記錄,中生代最為繁盛,到新生代漸衰落。
生活習(xí)性棲息底層,食貝類及甲殼類動物。用背鰭棘御敵害。體黃色并具黑色橫紋,是避免敵害的警戒色?;Ⅴ徝看萎a(chǎn)卵2枚,卵具圓錐形角質(zhì)囊,末端有長絲,借以固著于附著物上。
分類僅有虎鯊屬(Heterodontus)1屬,包括以下物種:
佛氏虎鯊(H. francisci)、眶崤虎鯊(H. galeatus)、寬紋虎鯊(H. japonicus,又稱為日本異齒鮫)、墨西哥虎鯊(H. mexicanus)、黑虎鯊(H. portusjacksoni)、瓜氏虎鯊(H. quoyi)、白點虎鯊(H. ramalheira)、狹紋虎鯊(H. zebra,又稱為斑紋異齒鮫)、(H. omanensis)。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xiàn)者為:
劉敦華 - 教授 - 寧夏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