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華中山楂

科學(xué)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xué)百科為用戶提供權(quán)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華中山楂(學(xué)名:Crataegus wilsonii Sarg. )是薔薇科,山楂屬落葉灌木。高可達7米;刺粗壯,小枝圓柱形,冬芽三角卵形,葉片卵形或倒卵形,稀三角卵形,裂片近圓形或卵形,托葉披針形、鐮刀形或卵形,邊緣有腺齒,傘房花序具多花,苞片草質(zhì)至膜質(zhì),披針形,萼筒鐘狀,萼片卵形或三角卵形,花瓣近圓形,白色;果實橢圓形,萼片宿存,花期5月,果期8-9月。分布于中國河南、湖北、陜西、甘肅、浙江、云南、四川。生長在海拔1000-2500米的山坡陰處密林中。

簡介華中山楂屬薔薇科植物。落葉灌木,高約7米,傘房花序,花白色?;ㄆ?個月。果實紅色。產(chǎn)于河南、甘肅、浙江、云南。生于海拔1 000米~ 2500米的山坡陰處密林中。在河南的大別山、太行山森林深處,環(huán)境條件適宜,利于華中山楂的生長:這些山區(qū)密林中在生長期內(nèi)有足夠的光、溫、水條件,使河南成為華中山楂主要分布地區(qū)1。

形態(tài)特征落葉灌木,高達7米;刺粗壯,光滑,直立或微彎曲,長1-2.5厘米;小枝圓柱形,稍有稜角,當(dāng)年生枝被白色柔毛,深黃褐色,老枝灰褐色或暗褐色,無毛或近于無毛,疏生淺色長圓形皮孔;冬芽三角卵形,先端急尖,無毛,紫褐色。

葉片卵形或倒卵形,稀三角卵形,長4-6.5厘米,寬3.5-5.5厘米,先端急尖或圓鈍,基部圓形、楔形或心臟形,邊緣有尖銳鋸齒,幼時齒尖有腺,通常在中部以上有3-5對淺裂片,裂片近圓形或卵形,先端急尖或圓鈍,幼嫩時上面散生柔毛,下面中脈或沿側(cè)脈微具柔毛;葉柄長2-2.5厘米,有窄葉翼,幼時被白色柔毛,以后脫落;托葉披針形、鐮刀形或卵形,邊緣有腺齒,脫落很早。

傘房花序具多花,直徑3-4厘米;總花梗和花梗均被白色絨毛;花梗長4-7毫米;苞片草質(zhì)至膜質(zhì),披針形,先端漸尖,邊緣有腺齒,脫落較遲;花直徑1-1.5厘米;萼筒鐘狀,外面通常被白色柔毛或無毛;萼片卵形或三角卵形,長3-4毫米,稍短于萼筒,先端急尖,邊緣具齒,外面被柔毛;花瓣近圓形,長6-7毫米,寬5-6毫米,白色;雄蕊20,花藥玫瑰紫色;花柱2-3,稀1,基部有白色絨毛,比雄蕊稍短。

果實橢圓形,直徑6-7毫米,紅色,肉質(zhì),外面光滑無毛;萼片宿存,反折;小核1-3,兩側(cè)有深凹痕?;ㄆ?月,果期8-9月。

生長環(huán)境山楂對環(huán)境條件適應(yīng)性大,抗寒抗旱耐蔣薄,因此平地、山地均可栽培,一般以冷涼濕潤的小氣候較宜。四川山楂種類較多,但是由于種類不同,對環(huán)境要求也不同,如甘肅山楂則比較耐寒耐旱,分有在四川西部和西北部地區(qū),海2,400-3,100米的山坡、溝谷或溪邊林中。而華中山楂、湖北山楂和云南山楂,則較喜溫喜濕些,一般分布在海拔800~2,300米,即低山及中山雜木林中,局部地區(qū)可上升到3,000米以上。特別是云南山楂一般分布在中海拔山區(qū),品種甚多,果大、味美,是四川西南山區(qū)發(fā)展山楂的好品種2。

用途山楂用途很廣,近年來國內(nèi)外研究甚多。山楂營養(yǎng)韋富,特別是含鐵和鈣量多,占各種果品第一位,維生素的含量也較多。山楂果內(nèi)含豐富的紅色素和果膠等物質(zhì),適于作加工原料,可制山楂片、山楂糍、山楂醬、糖果、蜜餞,糖葫蘆等,已成為國內(nèi)獨特風(fēng)味的食品山楂也可作果汁、果給和果酒等,色澤美麗、香味濃郁,清晰透明,風(fēng)味極佳。山楂的加工食品有提神、清胃、醒腦和增進食欲的功能,為大家喜愛。山楂也有較大的藥用價值。四川產(chǎn)的幾種山楂主要成分中含有表兒茶精和檞皮素,具有明顯抑制膽堿脂酶的作用。含有金絲桃甙和黃烷聚合物,有降壓和增進冠脈流量作用皮素也有降壓解疼作用,含氯原酸有利膽,抗菌作用等。進一步利用四川野生山楂并引種一些外地品種如山里紅等,利用非耕地,結(jié)合營林、造林進行栽培,對發(fā)展農(nóng)村經(jīng)濟有一定的意義2。

分布范圍分布于中國河南、湖北、陜西、甘肅、浙江、云南、四川。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李學(xué)強 - 教授 - 寧夏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