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雪花皮

科學(xué)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xué)百科為用戶提供權(quán)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雪花皮又名白瑞香,屬于常綠灌木,高1-1.5m,稀達4m。枝灰色至灰褐色,稀淡紫褐色,無毛。雪花皮是從雪花樹枝干部剝下其皮,經(jīng)過加工而成。因它的枝分為三叉,故又名三椏皮,本株即黃瑞香,學(xué)名 Edgewo-rthia chrysantha Lindi別名精香,又名白叉樹、蒙衣樹,屬瑞香科1。

別名雪花皮又稱三椏皮、青糙皮、賀新年、金腰帶、野夢花、水葛花、結(jié)香、白叉樹、蒙衣樹,學(xué)名瑞香,屬瑞香科2。

形態(tài)特征白瑞香 常綠灌木,高1-1.5m,稀達4m。枝灰色至灰褐色,稀淡紫褐色,無毛。葉互生,紙質(zhì);長圓形至披針形,偶有長圓狀倒披針形,長6-16cm,寬1.2-4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兩面均無毛?;ò咨瑹o芳香,數(shù)朵集生枝頂,近于頭狀,苞片外側(cè)有絹狀毛;總花梗短,密被短柔毛;花被筒狀,長約16mm,被淡黃色短柔毛,裂片4,卵形或長圓形,長約5mm;雄蕊8,2輪排列,分別著生花被筒上部及中部;花盤環(huán)狀,邊緣波狀;子房長圓狀,長3-4mm,無毛。核果卵狀球形。

生長環(huán)境雪花皮生于中低山地。

分布范圍雪花皮分布于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栽培技術(shù)生物學(xué)特性 喜溫和涼爽氣候。生于海拔400-1000m的山區(qū)山坡上。引種在低海拔地區(qū)栽培,生長緩慢,稍耐旱,忌積水。喜生長在石礫土上,以排水良好、疏松、腐殖質(zhì)豐富的壤土栽培為宜。

栽培技術(shù) 用種子繁殖。選擇半陰半陽的環(huán)境育苗,隨采隨播。條播,按行距25cm開橫溝,溝深3cm,按株距3cm下種1粒,覆土2cm,播后澆水保濕。當苗高15-20cm時定植,按行株距35cm×35cm開穴,每穴栽1株。

田間管理 定植后,第1年中耕除草3-4次,肥料以人糞尿或氮肥為主。第2年之后,每年中耕除草2-3次,除追施氮肥外,適當增施磷鉀肥。冬季適當修剪過長的側(cè)枝、密枝或下垂枝。

采收和儲藏夏、秋挖取全株,分別剝?nèi)「ず颓o皮,洗凈,曬干。冬季采收花,曬干。

性狀鑒別花外面墨綠色,內(nèi)面淺黃色,多枯萎破碎,通常數(shù)花成頂生頭狀花序,具總苞;苞片邊緣有睫毛,長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花被筒狀,無毛,裂片4,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鈍,環(huán)狀花盤邊緣有不規(guī)則淺裂。核果卵狀,表皮顯棕紅色,表面皺縮,柄有毛。直徑約1.5cm,長約1-2mm。果實頂端有棕色或棕黃色未脫落的花萼,或有脫落痕。果皮不易破碎。

化學(xué)成份根含有瑞香因子(daphnefactor)P1、P2,瑞香素(daphnetin),瑞香素-8-β-葡萄糖甙(daphnetin-8-β-gluco-side)。 地上部分含有蒲公英賽酮(taraxerone),蒲公英賽醇(taraxe-rol),蒲公英賽醇乙酸酯(taraxerol acetate),蒲公英賽酸(taraxericacid),β-谷甾醇-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D-glucoside),以上4種為三萜類成分,另含黃酮類成分芫花素(genkwanin),香豆精類化合物瑞香素。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劉敦華 - 教授 - 寧夏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