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三肋果(Tripleurospermum limosum (Maxim.) Pobed.)是桔梗目、菊科、三肋果屬下的一年生草本。高15-50厘米?;ㄆ?-7月,果期7-9月。生長于河岸沙地、路旁空地。海拔320米1。分布于我國黑龍江、吉林省,俄羅斯(東部西伯利亞、遠(yuǎn)東地區(qū)),日本也有分布。
形態(tài)特征一年生草本,高15-50厘米。根垂直或彎曲,多須根。莖直立,有縱紋,下部無毛,上部稍被短柔毛,通?;糠种?。基生葉花期枯萎;莖下部及中部葉近無柄,長圓狀倒披針形或長圓形,長6-15厘米,寬2-4厘米,基部常寬展抱莖,2-3回羽狀全裂,裂片絲狀線形,終裂片長3-12毫米,寬0.5毫米,先端銳尖,兩面無毛或疏被柔毛;莖上部葉漸小。
頭狀花序數(shù)個,單生于枝端,徑2-3.5厘米;總苞扁球形,長4-6毫米,徑1.2-1.8厘米,總苞片膜質(zhì),背部1脈,有狹淡褐色邊,3-4層,覆瓦狀排列,外層卵狀三角形或卵狀長圓形,先端鈍,中層狹長圓形,先端圓形,內(nèi)層披針狀長圓形,鈍頭;邊花1層,雌性,舌狀,白色,長15-18毫米,寬3-4.5毫米,中央花多數(shù),兩性,管狀,黃色,長2.5毫米,先端4裂,裂片先端具1黃褐色腺體;花藥基部鈍,上部膨大;花柱分枝先端截形,具乳頭狀突起;花托球狀圓錐形。
瘦果長圓狀三棱形,長3毫米,寬1.8毫米,褐色基部狹,先端截形,腹面有3肋,背部近先端有2個紅褐色腺體;冠狀冠毛白色膜質(zhì),長0.2毫米,先端截形,近全緣,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長環(huán)境生長于河岸沙地、路旁空地。海拔320米1。
分布范圍分布于我國黑龍江、吉林省,俄羅斯(東部西伯利亞、遠(yuǎn)東地區(qū)),日本也有分布。
應(yīng)用價(jià)值路邊常見野花,可做觀花植物2。
相關(guān)科屬東北三肋果屬于三肋果屬。
本屬約30種,分布于北半球。我國有5種。
屬的模式種:T. inodorurn (L.) Sch.-Bip.
本屬常被列入母菊屬M(fèi)atricaria L.,但本屬主要以瘦果較大,長達(dá)3毫米,寬達(dá)1毫米,有3條大的軟骨質(zhì)狀角形凸起的肋,背面頂端有2個紅色大腺體而與之區(qū)別。
國產(chǎn)三肋果屬的種類全屬于三肋果亞屬Subgen. Tripleurospermum——Pobed. in Fl. URSS 26:168. 1961. ——Leucoglossa DC. sect. Gen. Pyrethri DC., Prodr., 6:53. 1837. p. max. p. ——Cynoclines DC., sect. gen. Pyrethri DC., l. c. 58. p. min. p. 瘦果有短冠狀冠毛,很少有成2淺裂的長冠狀冠毛。頭狀花序多數(shù);總苞片有狹淺褐色或?qū)挼陌咨べ|(zhì)邊緣。一年生草本,莖通常分枝,很少為多年生草本。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xiàn)者為:
劉敦華 - 教授 - 寧夏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