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聚肌胞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聚肌胞聚肌胞(PolyI:C)是一種人工合成的雙鏈核糖核酸,是一種干擾素誘導劑,有抗病毒和免疫調(diào)節(jié)功能,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熱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性角膜炎、帶狀皰疹、各種疣類和呼吸道感染等。

基本信息【藥物名稱】聚肌胞

【英文名】Poly I:C

【別名】聚肌胞苷酸;聚肌苷酸胞嘧啶核苷酸,聚肌苷酸-聚胞苷酸, 聚肌胞

【外文名】Poly I:C

【作用用途】為一種干擾素誘導劑。在體內(nèi)細胞誘導下產(chǎn)生干擾素,有類似干擾素的作用,故有廣譜抗病毒和免疫調(diào)節(jié)功能。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和腫瘤的輔助治療。

【適應癥】

用于慢性乙型肝炎 、流行性出血熱、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性角膜炎、帶狀皰疹、各種疣類和呼吸道感染等。

【藥代動力學】本品肌內(nèi)注射后約10~20分鐘血液濃度達高峰,代謝產(chǎn)物主要從尿液排出。

簡介聚肌胞( 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Poy:C,PC)是一種人工合成的雙鏈核糖核酸,可誘導低水平的干擾素,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此外還能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1。

聚肌苷酸胞嘧啶核苷酸,聚肌苷酸-聚胞苷酸,聚肌胞苷酸,本品為多聚肌苷酸和多聚胞苷酸的共聚物,為高效內(nèi)源性干擾素誘導劑,能在體內(nèi)細胞誘導下產(chǎn)生干擾素,具有廣譜抗病毒、抗腫瘤及免疫調(diào)節(jié)功能。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和腫瘤的輔助治療,常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熱、流行性乙腦、病毒性角膜炎、呼吸道感染等。皮膚科用于治療帶狀皰疹、單純皰疹、病毒疣、痤瘡、銀屑病2。

用量用法成人

·常規(guī)劑量

· 肌內(nèi)注射一般每2日1次,每次2-4mg,療程數(shù)日至數(shù)月不等。用于腫瘤時,劑量可增至每日1-10mg/kg。

1.帶狀皰疹:聚肌胞2mg,5日為一療程,一般用藥2個療程。

2.流行性胸痛(病毒感染):同帶狀皰疹項。

3.扁平疣:每次2mg,隔日1次;并外擦聚肌胞液6mg(加2%水楊酸酒精100ml),每日2次。7日為一療程。

4.水痘:聚肌胞2mg,維生素B12500μg,隔日1次。

5.流行性結膜炎:聚肌胞2mg,每日1次,3日后改為隔日肌內(nèi)注射1次;配合氫化可的松眼藥水滴眼。

6.腫瘤輔助治療:聚肌胞每次1-2mg,隔日1次或每周2次。

·靜脈注射慢性乙型肝炎:每次10mg,每周2次,療程3個月。

·滴眼病毒性角膜炎:每次1-2滴,每3小時1次。

·滴鼻預防流感:應用滴鼻劑,每次1-3滴,每日3-5次。

·局部注射

1.扁平疣:皮損部皮下注射聚肌胞0.5-2ml,每2日封閉1次,5-10次為一療程,治愈率高。

2.跖疣:修削后,局部注射聚肌胞2mg、加2%利多卡因2ml,跖疣基底部每次0.3-0.5ml,每日1次,用藥3次可消退。

·外用扁平疣:使用方法參見肌內(nèi)注射項。

兒童

·常規(guī)劑量

·肌內(nèi)注射

1.嬰幼兒秋季腹瀉:加用聚肌胞1-2mg,每日1次,療程3-4日,可提高常規(guī)療法的療效。

2.小兒上呼吸道感染:小兒小于2歲,聚肌胞每次1mg;小兒大于2歲,聚肌胞每次2mg。每日1次,可縮短病程,阻止感染擴散。

注意事項1.禁忌癥(1)對本藥過敏者。(2)孕婦。

2.慎用尚不明確。

3.藥物對妊娠的影響本藥有致畸作用,孕婦禁用。

4.藥物對哺乳的影響尚不明確。

5.藥物對檢驗值或診斷的影響有出現(xiàn)血清氨基轉移酶和乳酸脫氫酶暫時升高的報道。。

不良反應1.本藥的不良反應較多,幾乎所有使用本藥治療的病人都出現(xiàn)口干、頭暈、頭痛、惡心、肌痛、關節(jié)炎、發(fā)冷。

2.少數(shù)患者可出現(xiàn)較嚴重的過敏反應,還可引起自體免疫病和注射部位疼痛。

3.靜脈注射本藥可有發(fā)熱反應,有時達38℃以上。

4.有出現(xiàn)低血壓、驚厥、昏迷、血小板減少、肝功能異常、蕁麻疹、過敏性休克的報道。

【規(guī)格】 針劑及注射液:1mg(2ml)、2mg(2ml)。

【類別】免疫抑制劑

用途人藥作用聚肌胞(Poly I:C)是一種人工合成的雙鏈核糖核酸,可誘導低水平的干擾素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此外還有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促進人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和某些特異性免疫功能,達到抗肝細胞壞死和抗腫瘤作用等。

治療后表面抗原滴度明顯下降者占22.5%,使e抗原陰轉率達36.8 %,使核心抗體滴度明顯下降者占 55%。在治療中測定患者血清干擾素。但是由于不同的乙肝患者感染乙肝病毒的程度以及患者本身的身體素質(zhì)等不同,感染乙肝以后不要自行盲目用藥,一定及時做全面檢查以后在醫(yī)生的指導下科學用藥。

1、主要用于激活免疫細胞淋巴細胞,聚肌胞是一種干擾素誘導劑,不僅可以刺激機體產(chǎn)生白介素-2和干擾素,還可以刺激機體產(chǎn)生非特異性抗體。

2、廣譜抗病毒藥,廣泛應用于慢性乙肝,帶狀皰疹等病毒感染

獸藥方面應用聚肌胞在獸藥方面主要應用于預防和治療家禽、家畜病毒性疾病.

聚肌胞特點

1、使用方便、廣泛:可以與許多藥物同時使用, 與黃芪多糖、左旋咪唑、利巴韋林配伍,有明顯的增效作用;與部分抗生素配伍具有協(xié)同或相加作用。在粉、散劑等許多品種中添加本品,具有明顯提高原有產(chǎn)品療效的作用,同時不干擾原產(chǎn)品的檢測;本品無種屬特異性,可廣泛在家禽、豬、牛等動物上使用。

2、使用安全:一是使用聚肌胞后不影響機體抗體水平,可用于預防肉仔雞后期常發(fā)的病毒性疾病,避免了由于加強免疫引起的抗體水平過高及疫苗應激反應和避免或降低藥殘,影響家禽產(chǎn)品出口;二是抗病毒譜廣,毒性小、安全范圍大。

3、可以與疫苗同時使用,能起到彌補免疫空白期、緩解疫苗應激反應、增強免疫效果的作用。

4、聚肌胞(1%含量原粉)經(jīng)特殊加工可口服給藥,不受消化酶和胃酸的破壞,可常溫保存二年

5、廣譜抗病毒藥,可用于:

雞:傳支、傳喉、新城疫、流感、法氏囊病、雞痘。

鴨:鴨瘟、鴨病毒性肝炎等。豬:豬無名高熱病(藍耳病變異株)、圓環(huán)病毒、藍耳病、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癥、豬病毒性腹瀉、非典型豬瘟等。

說明書【藥品名稱】

聚肌胞注射液

【英文名】

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 Injection

【漢語拼音】

Jujibao Zhusheye

【性狀】

本品為無色的澄明液體。

【藥理、毒理】

由多分子核苷酸組合而成,在體內(nèi)能誘生干擾素,對多種病毒引起的疾病有較好的療效。并能增強抗體形成和刺激巨噬細胞吞噬作用。

【藥代動力學】

本品肌內(nèi)注射后約10~20分鐘血液濃度達高峰,代謝產(chǎn)物主要從尿液排出。

【適應癥】

用于治療病毒性角膜炎、單純皰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輔助治療。

【用法與用量】

1.肌內(nèi)注射。一次1~2mg,隔日1次。

2.結膜內(nèi)注射:一次0.2~0.5mg,隔三日1次?;紟畎钫呖膳浜暇植客庥?,一日數(shù)次。

【不良反應】

少數(shù)病人可有低熱。

【禁忌癥】

孕婦禁用。

【注意事項】

1.如出現(xiàn)過敏反應,應立即停藥。

2.注射后產(chǎn)生發(fā)熱者,如兩天后不能自行消失,應即停藥。

【妊娠及哺乳期婦女用藥】

尚不明確。

【兒童用藥】

兒童用藥量酌減。

【藥物相互作用】

尚不明確。

【規(guī)格】

2ml:2mg

【貯藏】

密閉,在涼暗處保存。

【有效期】

暫定2年1。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江松敏 - 副教授 - 復旦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