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舌狗舌草(學名:Tephroseris rufa)是屬于菊科狗舌草屬的一種植物。是中國的特有植物?;~數(shù)個,蓮座狀,頭狀花序輻射狀或稀盤狀,舌狀花約15枚,管部長5毫米,舌片橙黃色或橙紅色。
分布在中國大陸的青海(玉樹、柴達木、海源、查多)、甘肅、西藏四川等地,生長于海拔2,650米至4,000米的地區(qū),常生長在高山草甸。
形態(tài)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縮短,直立或斜升,具多數(shù)纖維狀根。莖單生,直立,高9-60厘米,不分枝,下部綠色或紫色,被白色棉狀絨毛,或常多少脫毛。
基生葉數(shù)個,蓮座狀,具短柄,在花期生存,卵形,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長2-10厘米,寬1.5-3厘米,頂端鈍至圓形,基部楔狀狹成葉柄,全緣或具疏小尖齒,具羽狀脈,紙質(zhì),兩面初時被疏蛛絲狀絨毛,后變無毛;葉柄長0.5-3厘米,具寬或狹翅,基部擴大;下部莖葉長圓形或長圓狀匙形;中部莖葉無柄,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3-6厘米,寬0.5-1厘米,頂端鈍,基部擴大且半抱莖,向上部漸小,上部莖葉線狀披針形至線形,急尖,兩面被疏蛛絲狀毛,脫毛至近無毛,雜有疏至密柔毛。
頭狀花序輻射狀,或稀盤狀,2-20排成密至疏頂生近傘形狀傘房花序;花序梗長1-4.5厘米,被密至疏蛛絲狀絨毛及柔毛,基部具線形苞片或無苞片??偘姞?,長6-7毫米,寬7-10毫米,無外層苞片;總苞片20-22,褐紫色或僅上端紫色,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寬1-1.5 毫米,頂端漸尖,草質(zhì),外面被密至疏蛛絲狀毛及褐色柔毛至變無毛。
舌狀花約15,管部長5毫米,舌片橙黃色或橙紅色,長圓形長約20毫米,寬2.5-3毫米,頂端具3細齒,具4脈;管狀花多數(shù),花管橙黃色至橙紅色,或黃色而具裂片橙黃色,長7-8毫米,長3.5-4毫米,檐部漏斗狀,裂片卵狀披針形,長1.2毫米,尖,具乳頭狀毛?;ㄋ庨L2.5毫米,基部鈍,附片卵狀披針形。
瘦果圓柱形,長3毫米,無毛或被柔毛;冠毛稍紅色,長3.5-4毫米1。
生長環(huán)境生長于海拔2650米至4000米的地區(qū),常生長在高山草甸。
分布范圍分布在中國大陸的青海(玉樹、柴達木、海源、查多)、甘肅、西藏(索縣、察隅、波密、魯郎)、四川等地。
變種橙舌狗舌草(原變種)瘦果無毛
產(chǎn)青海(玉樹、柴達木、海源、查多)、西藏(索縣、察隅、波密、魯郎)、甘肅(卓尼、姚河、天水)、四川(東俄洛、大金、馬爾康、黑水、甘孜、雅江、小金、阿壩、康定、茂理、冕寧、乾寧、道孚)。生于高山草甸,海拔2650-4000米?;ㄆ?-8月。模式采自四川。
毛果橙舌狗舌草瘦果被柔毛。
產(chǎn)青海、甘肅、山西、河北。生于山坡、草地和路旁,海拔2800-3200米。花期6-8月。模式采自甘肅北部。
應用幼嫩時羊、牛采食。低等飼用植物2。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劉敦華 - 教授 - 寧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