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木又名荷樹。茶科(Theaceae)荷樹屬常綠喬木,樹高可達(dá)30米,胸徑達(dá)1米。樹皮深褐色,縱裂。小枝暗灰色。皮孔明顯。葉革質(zhì),互生,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無毛,邊緣有鈍鋸齒,葉柄長0.6~2厘米?;ㄆ?~7月,花白色,單獨(dú)腋生或頂生成短的總狀花序。兩性花。蒴果木質(zhì),扁球形,直徑約1.5厘米,5裂,花萼宿存。
形態(tài)特征荷木屬喬木,高達(dá)30米,胸徑1米,樹皮灰褐色,塊狀縱裂,葉革質(zhì),卵狀橢圓形或距圓形,先端漸尖或短尖,基部楔形,無毛。新葉初發(fā),老葉入秋均呈紅色,艷麗可愛。5—7月間開肥大白色或淡紅色而芳香之花,腋生于枝的上端,蒴果近球形,中軸常宿存,9—11月成熟,種子扁平、腎形、邊緣具翅。
生長環(huán)境荷木為亞熱帶樹種,好生于氣候溫暖濕潤,土壤肥沃,排水良好之酸性土類。在堿性土質(zhì)中生長不良。
分布范圍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四川、廣東、貴州、臺灣等省均有分布。
栽培技術(shù)繁殖:播種繁殖為主,苗木通過2—3年生長便能出栽。
管理:主要注意苗木根部,常有蠐螬危害,注意防治。其它管理都很粗放,不作詳述。
主要價(jià)值木荷屬陰性,與其他常綠闊葉樹混交成林,發(fā)育甚佳,木荷常組成上層林冠,適于在草坪中及水濱邊隅土層深厚處栽植。
木材紋理直,結(jié)構(gòu)細(xì),加工易,切面光滑美觀,是做家具、膠合板的良材。落葉量大,對涵養(yǎng)水源及改良土壤效益顯著,適做水源林、生態(tài)林種植。對土壤肥力要求不高,耐干旱??稍趶V西中部以南的低山丘陵做荒山造林的先鋒樹種,也可做防火林帶和針闊葉混交林的樹種1。
病蟲害防治蟲害主要有地老虎幼蟲和金龜子幼蟲。地老虎幼蟲為皆苗木,防治方法:
(1)晚上8-10時(shí),幼蟲出土,逐床查捉,或清晨掘洞捕殺。
(2)傍晚在圃地上堆放鮮草,每天清晨揭草捕殺。
(3)毒餌誘殺,用6%六六六15公斤拌餅肥50公斤撒施或拌鮮草75公斤分堆設(shè)置。
(4)用黑光燈誘殺成蟲。
金龜子幼蟲為害幼苗根部,防治方法:
(1)冬季深耕深翻,耕翻時(shí)隨犁拾蟲。
(2)施用堆施、欄肥一定要充分腐熟,以免金龜子產(chǎn)卵。
(3)適當(dāng)提前播種,使苗木提前木質(zhì)化,減輕為害。
(4)播種前每畝撒6%六六六1.5-2.5公斤,隨即耕翻入土。
(5)苗期澆施6%六六六可濕性粉300倍液,或50%馬拉松800倍液。此外,林木有蠟蟬及金龜子等為害,也須及時(shí)防治2。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xiàn)者為:
趙丹寧 - 教授 - 中國林科院林業(yè)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