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肉錐花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quán)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肉錐花(學名:Conophytum spp.),屬石竹目,番杏科肉錐花屬植物的統(tǒng)稱,品種繁多,形態(tài)各異。肉錐花無莖,根上面直接長有高度肉質(zhì)化的變態(tài)葉作為儲水結(jié)構(gòu),葉形有球形、倒圓錐形,其下部聯(lián)合,渾然一體,頂部有深淺不一的裂縫,顏色有暗綠、翠綠、黃綠等色,有些品種葉片上還有花紋或斑點?;S、白或紫色。

(概述圖參考來源:1)

簡介肉錐花為番杏科肉錐花屬植物的統(tǒng)稱。原產(chǎn)于南非西北部及納米比亞的西南部的不毛之地。當?shù)赜炅可?,土壤顆粒粗,透水性好2。

形態(tài)特征肉錐花無莖,頂面有裂縫,花從裂縫中長出。肉錐花的形態(tài)多樣,花色豐富。花徑從3CM到1CM以下的都有,花色有黃,白,紫,紅,粉紅,茶色,朱樺色等,全屬中有三分之一為夜間開花。肌體表面或平滑或有細微的乳狀突起,點線模樣的色彩每種都不相同。

生長環(huán)境肉錐花休眠期株體會變成灰白色并開始萎縮,休眠期普遍從5月下旬到8月下旬約3個月時間為標準,依各地方,品種存在若干差異。

分布范圍南非、納米比亞。

栽培技術栽培管理肉錐花的栽培管理與生石花十分相似,比生石花管理難度稍低。春、秋季是肉錐花的主要生長季節(jié),冬暖也可生長。生長適溫為18℃~25℃。冬季最低溫度應維持在5℃以上。盆土應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摻入有機肥,維持供肥時間長。追肥可施用復合化肥稀溶液。生長季節(jié)1個月追肥1次。天冷應控制澆水,停止施肥。天熱植株進入休眠,應停止?jié)菜褪┓剩恍柙诒硗粮蓵r噴少量水即可。夏季應置于通風、陰涼處,應掌握盆土寧干勿濕的原則。秋天可更換盆土,結(jié)合換土分株,用刀分開植株,傷口于后(約晾2天即可,時間長些也無妨)種植,2~4天后再少量澆水。水過大易引起植株腐爛,土壤保持微潮,開始生長后再正常澆水。該屬和生石花一樣,生長緩慢,需肥量不大,施肥濃度應稀,為一般花卉施肥濃度的一半即可。通常施有機肥,不施化肥2。

澆水夏季高溫時植株處于休眠狀態(tài),可放在通風涼爽處養(yǎng)護,只有當土壤過分干燥時才澆少量的水,甚至可完全斷水,以防腐爛。到秋涼時植株開始生長,并綻放出美麗的花朵,可移到光線明亮處,并適當澆水,長勢好的植株可每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開花時注意掌握時機進行人工授粉。冬季要求有充足的陽光,夜間若能保持12攝氏度以上,白天在20攝氏度以上,可正常澆水,并酌情在天氣晴朗的上午施些薄肥。若溫度較低,就要控制澆水,停止施肥,使其休眠。春季隨著植株的生長,果實逐漸成熟,應注意采收。到了春末夏初,大多數(shù)品種的老葉逐漸變薄,2對新葉在老葉內(nèi)逐步形成,秋涼后新葉進一步長大,漲破老葉,脫穎而出。栽培中無論什么時候都要避免雨琳和積水,生長期要多接受陽光的照射,否則會造成植株徒長,不能開花。每1年至2年翻盆一次,盆土可用腐葉土加1/2左右的粗砂或蛭石,顆粒要粗不能過細。休眠期舊皮完全包裹極巧妙的防止了新球的水份蒸發(fā),梅雨季被淋到雨或溫室的濕度過高有可能引發(fā)提前脫皮,

對那樣的植株還是照舊斷水的話新球因為蒸發(fā)的水份得不到補充而軟化萎縮,對這種特殊情況有必要時常澆水。

澆水的方法,成球可保持濕潤就很理想(對舊皮較多的脫皮期植株要注意給水后是不易干的),因時間,勞力的關系從上面澆水應選在晴天,有條件時進行通風,要注意的是一頭株或頭數(shù)過多的植株不應用這種方法。光照為10那么給肉錐的就為8,考慮到肉錐的形態(tài),大小不同在光照問題上也要分別對待。一般的大型種光照強些,小型種光照弱些。

光照以球體色彩來考慮,或是再進一步就日射和花色的關系來考量:黃色,白色是反射光線最多的,有這樣花色的品種在原生地一定是在相當強的光照下生長,其次是褐色花,桃色花,紅花種等等,再接著是紫花系,按她們各自的習性采取適當?shù)恼诠馕?,生石花以白花、黃花系常見,肉錐中大型種開黃花的可以按生石花的光照要求來安排。難以反射光線的花色品種則要適當遮陰。

生長期日照不足會使植株品種的特征退化,改變其外形和顏色。也是弱化,腐敗的誘因。

介質(zhì)使用栽培肉錐花的介質(zhì)可用比生石花肥沃一些,建議用1/3腐葉土,1/3礦砂,1/3園土混合作為介質(zhì)。也可以用優(yōu)質(zhì)的泥炭土,直徑1~2mm的粗砂,浮石或其他火山熔巖制造的介質(zhì)(顆粒小于4mm)混合后使用。還可使用赤玉土,鹿沼土,日向土混合后栽培肉錐花。

株型別致小巧的肉錐花屬,也有著為數(shù)不少的擁躉,下文將從播種到成株,教你如何種好肉錐,番杏科類的也可以參考。

1、肉錐的配土

養(yǎng)殖肉錐最好采用有機基質(zhì)+無機基質(zhì)混合的組合。其中有機基質(zhì)常用的有泥炭,椰糠等。無機基質(zhì)常用的有珍珠巖,蛭石,沙石,熔巖石等。最常用的配方就是泥炭+珍珠巖+蛭石1:1:1的萬用配方土,在加一小把虹彩石或顆粒土。當然這也不是標配的,比如播種育苗的時候虹彩石可以不加,并適當增加泥炭的比例;如果覺得虹彩石或顆粒土的成本過高,完全可以用石子,煤渣或粗砂來替代;如果想高級一點,珍珠巖蛭石的部分則完全可以用虹彩石或顆粒土來替代。

2、肉錐的光照

以球體色彩來考慮,或是再進一步就日射和花色的關系來考量:黃色,白色是反射光線最多的,有這樣花色的品種在原生地一定是在相當強的光照下生長,其次是褐色花,桃色花,紅花種等等,再接著是紫花系,按她們各自的習性采取適當?shù)恼诠馕铮ㄒ园谆?、黃花系常見,肉錐中大型種開黃花的可以按生石花的光照要求來安排。難以反射光線的花色品種則要適當遮陰。

3、播種和育苗

關于播種這邊主要講的是溫度,也是肉錐播種和景天播種、生石花播種的最大的區(qū)別。大多肉錐播種要求最高溫度不能超過20度,像燈泡、毛漢尼、高級勛章等甚至建議不要高于15度,在這個前提下,還需要5~10度的溫差。像我的話一般只看天氣預報的最高溫度大概適合就可以,至于溫差的營造我通常采取的辦法就是晚上放進冰箱冷藏室(5度),完全不用擔心肉錐苗們會凍壞的,當苗出的差不多的時候就可以放到散射光照處養(yǎng)護。

關于帶苗,第一注意不要將小苗放到強光下,要放在明亮有散射光照處。第二保持一定的土壤濕度,不要積水,但也不要過干。第三要注意通風并防止雜菌感染,可以使用多菌靈每月定期噴施。第四當小苗長大變擁擠的時候要注意及時移苗。一般注意注意以上幾點苗苗們的生長還是很快很健康的。

4、肉錐成株的養(yǎng)護:

生長期:肉錐在春秋屬于旺盛生長期,因為養(yǎng)殖環(huán)境的不同,沒有硬性的規(guī)定說多少周期要澆一次水,在這兩個季節(jié)澆水只要掌握干透澆透的原則即可,期間可以略施薄肥促進生長。

休眠期:冬季氣溫過低時和夏天氣溫過高時肉錐都會進入休眠狀態(tài)。都說休眠期不能澆水,但這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特別針對小型肉錐,一兩個月都不澆水的話人家可是會直接干死給你看的。所以定期的給些小水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前提不要往肉錐身上澆,澆土上就可以了。

蛻皮期:肉錐一般在正常狀態(tài)下春天進入夏天的時候開始蛻皮,有些肉錐在夏天前就可以完成蛻皮,但是有些肉錐則會帶著老皮過完夏天。這個和品種有關系,大家不必強求,也沒必要強行給肉錐做“剖腹產(chǎn)”手術。但是在夏天前蛻完皮的肉錐或被提前剖腹產(chǎn)的肉錐一定注意不要放在強光照下,不然很容易曬傷。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肉錐在蛻皮前期可以完全斷水,但是進入蛻皮后期,給點小水可以幫助新生寶寶加快生長,破皮而出。

開花期:肉錐會再秋天開花,這個時候可以施點薄肥促進生長,澆水時不要把水直接往花上面澆。開花后如果想自己留種的話,可以用0號的毛筆給肉錐授粉。

生長習性喜溫暖、光照、通風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不耐酷暑與寒冷,喜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2。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張巖 - 副研究員 - 北京大學分子醫(yī)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