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已是答辯前的最后一個晚上,作為一名初一年級學生,梁庭菲從小到大對于上臺演講的怯場,讓她感覺空氣中都充斥著緊張的氣氛。但是想起參加三星STEM GIRLS項目以來,指導老師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組長的熱心幫助,讓她內心充滿了力量,她相信自己一定能戰(zhàn)勝困難,答辯成功。
梁庭菲的蛻變
記得那天,她點開了班主任在同學群里分享的一個鏈接,“STEM GIRLS·三星探知未來科技女性培養(yǎng)計劃”的字樣赫然醒目,簡介中提到,STEM GIRLS項目是中國婦女發(fā)展基金會和中國三星共同發(fā)起設立的一項培養(yǎng)女性科技人才的教育公益項目,今年已經是第五屆了。她隨著報名指引,與全校130多名同學一起參與了線上答題,聽線上課程,最終僅有六個學生晉級到了第二階段,而梁庭菲就是其中幸運的一員。
梁庭菲在STEM GIRLS海南營地
本屆三星STEM GIRLS項目,中國三星聚焦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和家庭農場話題,設置“廁所可以是美的”和“家庭與社區(qū)農場”兩個命題開展研究和實踐,引導學生開展科技創(chuàng)新和科普教育活動,在學習研究和科技實踐過程中,樹立正確的科學觀,鍛煉她們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培育更多自強、自信、自立及具有開拓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科技后備女性人才。
梁庭菲對“廁所可以是美的”這個命題產生了好奇,而且天然的認為這個命題是相對簡單的,因為廁所每個人都很熟悉。然而,隨著課題研究的深入,她逐漸意識到此前對這一命題的理解過于淺薄了。中國三星為了讓選手對廁所排污處理過程以及對環(huán)境的影響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特意設置了一系列課程,通過這些課程學習,她慢慢認識到,廁所對于社會環(huán)境污染和疾病傳播的諸多影響。此時,她感到格局一下子被打開了,對于課題研究的思考也更加有深度了。
梁庭菲在實驗室認真計算實驗數(shù)據(jù)
在隨后的團隊討論中,他們決定把課題研究方案改為《智能化糞池采樣與傳染病快篩系統(tǒng)的研究與設計》。這一方案憑借創(chuàng)新性和原創(chuàng)性得到了營地指導老師——中科院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周傳斌老師的認可,對于女孩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思維也給與了高度評價。專家的鼓勵給她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原來搞科研原來是這么有意思的事情,“以后我要搞科研,當科學家”,梁庭菲開始對科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營地老師對梁庭菲課題方案面對面指導
想到在三星STEM GIRLS項目中一路走來的成長經歷,梁庭菲更有信心了。從逐字稿開始練習,一個字一個字的背,一遍遍的演示。在組長蘇晗希的陪伴和指導下,梁庭菲的演講水平也逐漸成熟。不知道過了多久,也記不清是凌晨3點還是4點,昏昏沉沉的兩個女孩再也撐不住了,各自回床沉沉的睡去了。
回想起在三星STEM GIRLS項目中的經歷,她由衷的感謝中國三星舉辦的這項教育公益項目,給了她們參與科學實踐的平臺,給了她們與中科院研究員、各大高校專家面對面溝通學習的機會,讓她收獲了成長、收獲了夢想、也收獲了友情。睡夢中,她隱約感受到,一顆科研夢想的種子已經深深地埋在了她的心里,正在蓬勃生長。
蘇晗希的成長
對于同一件事,不同人的記憶是完全不同的。作為連續(xù)三屆參加三星STEM GIRLS項目的初三學姐,蘇晗希成為了梁庭菲的組長。
那晚,她看到梁庭菲因為擔心第二天的答辯,情緒和狀態(tài)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緊張、壓抑,但又害怕影響團隊的情緒,不敢哭出來。蘇晗希仿佛看到了第一次參加三星STEM GIRLS項目的自己,懵懂、幼小,患得患失。
彼時,她和現(xiàn)在的梁庭菲同樣的年級。記得那時她剛上初一,還沒有開始學習生物、化學相關的知識,更沒有做過自然科學相關的研究,然而她卻選擇了專業(yè)性和難度都很高的生命科學課題,這對于當時幼小的蘇晗希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挑戰(zhàn)。中國三星充分考慮到課題難度,專門邀請了由中科院院士和大學教授組成的老師團隊為選手進行專業(yè)指導。當時指導老師的耐心幫助,才讓她順利度過了那段最艱難的時刻。這段經歷讓她的抗壓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項目指導老師還教會了她快速學習陌生知識,并把所學知識運用到課題中的能力,這些都是她從三星STEM GIRLS項目中獲得的非常寶貴的收獲。
蘇晗希在STEM GIRLS海南營地
這些相似的經歷讓蘇晗希能夠對梁庭菲的狀況感同身受,現(xiàn)在的梁庭菲是最需要幫助的時候,那天晚上,她帶著梁庭菲徹夜練習,最終幫助她克服了困難,取得了滿意的成績。這一刻,蘇晗希意識到,自己正在成為一個真正的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