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小雪 | 歲暮天寒,小雪已至

北京科協(xié)

露凝霜重漸傾欹

宴賞才過小雪時

秋遠去,寒入冬

今日16時20分

迎來小雪節(jié)氣

小雪·三候

一候:虹藏不見
由于氣溫降低,北方以下雪為多,不再下雨了,雨虹也就看不見了。
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
又因天空陽氣上升,地下陰氣下降,導致陰陽不交,天地不通,所以萬物失去生機。
**候:閉塞而成冬**
萬物失去生機,所以天地閉塞而轉(zhuǎn)入嚴寒的冬天。
小雪·習俗

● 腌 臘 肉

民間有:“冬臘風腌,蓄以御冬”的習俗。小雪后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干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jié)氣后,一些農(nóng)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把多余的肉類用傳統(tǒng)方法儲備起來,等到春節(jié)時正好享受美食。

● 曬 魚 干

**小雪時,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干、儲存乾糧。**烏魚群會在小雪前后來到臺灣海峽,另外還有旗魚、沙魚等。臺灣俗諺:十月豆,肥到不見頭,是指在嘉義縣布袋一帶,到了農(nóng)歷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

● 吃 糍 粑

**南方的很多地方還有小雪吃糍粑的習俗。**糍粑是把糯米蒸熟,放到石槽中用石錘或者蘆竹搗成濃稠米漿后制作而成的。手工打糍粑很費力,但是做出來的糍粑柔軟細膩,味道極佳。

小雪·養(yǎng)生

《黃帝內(nèi)經(jīng)》中說,秋收、冬藏。到了冬天,最宜養(yǎng)精蓄銳、休養(yǎng)生息,以利來年應對春生、夏長、秋收的付出和收獲。

■ 適當進補

小雪節(jié)氣前后,身體內(nèi)循環(huán)正處于陰盛陽衰的階段,這個季節(jié)宜吃溫補性食物和益腎食品,例如以芡實、栗子、山藥熬粥等。

黃豆、芝麻、腐竹、黑木耳等,富含營養(yǎng)素和鐵質(zhì)的食物,也可促進新陳代謝,加速血液循環(huán),從而起到御寒的作用。

■ 預防上火

進補也應注意“度”的把握,不可毫無節(jié)制地進補,容易導致身體上火,加上室內(nèi)干燥,上火更是一發(fā)不可收拾。

此時,喝一杯艾茶最為合適,充足的氨基酸、茶多酚物質(zhì),可達到清熱解毒降火的功效。艾茶,小雪節(jié)氣養(yǎng)生伴侶。

■ 睡前泡腳

**小雪節(jié)氣要增強體質(zhì)、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寒能力。**首先,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還是那一句早睡早起。

同時,睡前可以用艾草煮水泡腳,能刺激足底穴位,促進身體血液循環(huán),能提高抗寒能力。

出門時,也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頭部,可以戴上帽子,保護心腦心血。冬陽可貴,陽光燦爛的時候也要多曬太陽,壯人陽氣,溫通經(jīng)脈。

小雪到 冬始俏

勁風知前路

瑞雪映初心

一起準備迎接冬天的初雪吧

綜合自:人民日報、央視新聞、健康時報

評論
街道科普人
少傅級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2022-11-24
唐文記
貢士級
冬雪雪冬小大寒
2022-11-23
科普員小朱678
舉人級
小雪已至 瑞雪映初心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