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科技與狠活”成了大家茶余飯后熱議的話題,食品安全領域風波再起,食品添加劑問題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很多人也因此對產品配料表格外的關注,可是配料表上密密麻麻堆疊了許多名詞,令人目眩,還有食用香精、食用香料這種籠統(tǒng)的名稱,相比其他具體的食品添加劑顯得異常神秘。一些消費者更是本能的把食用香精和有毒物質畫上等于號,于是反對、排斥、拒絕一切含有食用香精、食用香料的食品。其實,食用香精、食用香料并不可怕,在食品中被廣泛添加使用,經常在各類食品配料中見到,今天我們?yōu)槟议_食用香精和食用香料的秘密。
什么是食用香料、食用香精?
食用香料和食用香精都是為了提高食品的風味而添加的香味物質,二者只有一字之差,不過區(qū)別還是比較大的。
食用香料是食品用香料的簡稱,根據(jù)《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用香料通則》(GB 29938),食用香料是添加到食品產品中以產生香味、修飾香味或提高香味的物質。食品用香料一般配制成食用香精后用于食品加香,部分食用香料也可直接用于食品加香。除了直接用于食品的香料外,其它某些香料如牙膏香料、煙草香料、口腔清潔劑、內服藥香料等,在廣義上也可看作為食用香料一類。食用香料分允許使用和暫時允許使用兩類,根據(jù)來源不同又可分為天然和人造香料。目前我國允許使用的食用香料有534種,包括天然香料137種,人工合成香料397種;暫時允許使用的香料有157種。
而食用香精是現(xiàn)代工藝發(fā)展和食品風味提升需求的背景下產生的香料的升級版本,《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用香精》(GB30616)中,定義食用香精是由食用香料與食用香精輔料組成的用來起香味作用的濃縮調配混合物。打個比方,香料就好象是一味中藥,香精就是醫(yī)生開好了處方藥房配好的一包中藥。食用香精既可以按照劑型分為液體型、粉末型和乳化香精,也可以按照香味物質來源分為:熱反應型、調和型、氧化型、發(fā)酵型和酶解型香精等。香精品種繁多、應用廣泛,比較常見的有肉味香精、果味香精等,在乳制品、飲料、肉制品、調味料、糖果等食品中比較常見。
是食品添加劑嗎?
食用香料和香精都屬于食品添加劑,它們的使用都需要遵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規(guī)定。只有經過安全性評價不會給消費者的健康造成危害,并且在食品加工過程中有必要使用的物質才能作為食品添加劑!合法的食品添加劑,在國家規(guī)定的限量內使用,都可以認為是長期食用也不會對身體有害,而非法使用的食品添加劑,超量超范圍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的行為都是違法的。同時,我國還對食用香精和食用香料都分別制定了專門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眾所周知,食品安全標準是強制執(zhí)行的標準。有了這些標準的護航可以進一步規(guī)范企業(yè)生產經營行為、保障消費者食品安全。
如何看配料表?
我們在購買相應食品時,一定要到正規(guī)商場和超市里,去選購規(guī)范廠家生產的食品;其次,在購買食品時,看好食品中文標簽上的配料表等重要信息,拒絕購買三無食品;根據(jù)《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7718)規(guī)定,當食品中添加了食用香精、香料時,可以無需一一標注香精香料的具體名稱,而是可以僅標注“食用香精”、“食用香料”或“食用香精香料”。在食用香精制造或加工過程中加入的食用香精輔料用“食品用香精輔料”字樣標示。在食用香精中加入的甜味劑、著色劑、咖啡因等食品添加劑應按食品添加劑的產品質量規(guī)格標準和國家主管部門批準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中的規(guī)定標示具體名稱,所以我們在購買的食品時,看到只是簡單的標注食用香精或食用香料時,不要過度擔心,只要在生產過程中規(guī)范添加使用這些香精香料,一般都是安全的。
我國食品添加劑的生產采取嚴格許可制,安全可靠的食品添加劑才會被批準生產使用,因此,食品添加劑本身是安全的。如果消費者發(fā)現(xiàn)食品的生產經營企業(yè)有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等違法違規(guī)行為,應積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撰文:嘮科開腦洞
文章由科普中國-星空計劃(創(chuàng)作培育)出品,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