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檢查為孕期檢查的重要組成,檢查所獲得的結果可為產科醫(yī)生診斷、處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據(jù)。在我國,正常狀況下,在整個孕期,孕婦大概需接受四次以上的超聲檢查,其檢查時間分別在于孕11周至13周、孕20周至24周、孕28周至32周、孕37周至38周,并且隨著產婦孕期的延長,每次超聲檢查的關注點以及目的均有所差異。那么在早孕期孕婦接受超聲檢查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其是否會對胎兒生長發(fā)育造成一定的傷害?筆者在下文對上述問題進行解釋。
一、產前超聲檢查是什么?
產科超聲檢查指對超聲的物理性質進行利用,對胎兒及其附屬物展開影像學檢查,其為產科醫(yī)師了解胚胎、了解胎兒主要解剖結構大體形態(tài)常用的一種無創(chuàng)、可重復的臨床檢查方式。超聲檢查的使用對提升我國出生人口質量有著積極的作用與價值。
圖片來源于網絡
二、產前超聲檢查是否會對胎兒造成一定傷害?
當前大量研究表明,診斷性產前超聲檢查是一種安全、無創(chuàng)的影像學檢查技術,尚無明確證據(jù)證實超聲檢查會造成會對胎兒生長發(fā)育造成傷害。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三、在早孕期超聲檢查應該選用何種檢查方式?
當前,早孕期超聲檢查方式主要有兩種,分別為經腹部彩超檢查與經陰道彩超檢查,此兩種檢查方式各具優(yōu)勢。經陰道彩超是利用腔內探頭,其與子宮、卵巢更為貼近,因此,其圖像分辨率、清晰度明顯更高,鑒于其優(yōu)勢,其尤為適合用于卵泡發(fā)育觀察、子宮內膜細小病變檢查、早期宮外孕判斷、較小附件腫物診斷等檢查中;而經腹超聲掃描范圍更廣,適合用于范圍更大的病變檢查中。通常而言,使用此兩種方式聯(lián)合診斷可取得最佳的檢查效果。另外,經腹彩超檢查需要受檢者于檢查前憋尿,每天來做此項檢查的患者數(shù)量極多,每位患者于診室門口憋尿是一件極為麻煩的事情;而與其相比,經陰道彩超則無需憋尿,更為簡單,可消除孕婦大量飲水、憋尿的痛苦,因此,其相對而言檢查效率更高。臨床醫(yī)師在實際檢查過程中,會以每位孕婦實際狀況為依據(jù)選取合適的檢查方法。
圖片來源于網絡
四、早孕期超聲檢查主要觀察些什么?
(一)是否存在雙側卵巢以及子宮異常
如有無子宮畸形、雙側卵巢有無包塊、子宮肌瘤等;其次,需對孕囊數(shù)目、大小、形狀、位置等進行檢查。如果孕婦存在剖宮產病史,還需對剖宮產瘢痕、孕囊關系進行觀察,對有無瘢痕妊娠展開診斷排除。
(二)胎兒的大小
需要核對胎兒大小是否與孕婦停經月份相符,若在檢查過程中,胎兒大小與孕婦停經時長不符,則需以胎兒大小為依據(jù),重新對孕周進行核對,并推算孕婦預產期,因為在12周前以胎兒頭臂長為依據(jù)推算孕周極為準確,誤差可在控制在五天以內。所以當超聲檢查所顯示的孕周與臨床檢查顯示孕周不符時,應以超聲檢查所獲得的孕周結果作為標準。
(三)胎兒數(shù)目
需明確是單胎還是多胎,若為多胎妊娠,必須于超聲檢查中對胎兒的絨毛膜性進行分辨,因為單絨雙胎產生問題的風險要比雙絨雙胎高出許多。因此,醫(yī)師在檢查期間需尤為注意,相比于懷雙絨雙胎的孕婦,單絨雙胎的孕婦在孕期需接受更多次超聲檢查。
圖片來源于網絡
(四)是否存在嚴重胎兒畸形
11周至13周的胎兒基本結構已發(fā)育完成,雖然胎兒依然較小,無法對胎兒畸形展開詳細排查胎兒畸形與否,但是可對胎兒有無嚴重異常進行排查,如無腦兒、水囊瘤、嚴重的脊柱裂、嚴重的腹裂畸形、重度四肢異常等。
圖片來源于網絡
(五)胎心搏動
早孕期易產生胚胎停育,所以在超聲檢查過程中,一定要對胎兒是否有心跳進行檢查,判斷胎兒存活與否。
(六)測定NT值
NT值測量為早孕期超聲檢查的重要項目,NT檢查又名胎兒頸后透明帶掃描,其是評估胎兒染色體異常風險的重要方式。NT值為一個風險評估值,其并無絕對的正常值。當前,國內大多數(shù)三甲醫(yī)院將2.5mm作為NT的標準值,若NT值在2.5mm以下則判斷為低風險;若NT值等于或高于2.5mm則判斷為高風險;若胎兒NT值較厚,孕婦也無需過于擔心,TN值增厚并不代表胎兒一定存在問題,但是孕婦需接受進一步的檢查,判斷胎兒染色體、心臟是否正常。
超聲檢查受諸多因素影響,并非全部的出生缺陷均可被檢出。孕婦及家屬需要認清這樣一個現(xiàn)實,部分胎兒的畸形產前超聲診斷難以充分診斷,如單純腭裂、胎記、足趾、手指畸形等,有些畸形是隨孕周增加才會逐漸顯現(xiàn)出來,如膈疝、腦積水等。同時需聲明的問題是,超聲報告中所給出的診斷未見異常是基于當下技術、設備、影像資料、篩查級別等狀況下未發(fā)現(xiàn)異常,并非等于一定正常。那么可能會有孕婦朋友會說,既然超聲檢查無法保證100%篩查出疾病,保證胎兒健康,為何我們還要接受超聲檢查?答案也極為簡單,因為通過超聲檢查,至少可查出50%-70%的嚴重畸形,不做檢查,畸形100%會漏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