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瞄的準卻未必射的準,射箭中蘊含了哪些科學原理?

科學信仰
原創(chuàng)
泛科學領域創(chuàng)作者??茖W是一種規(guī)律,信仰是一種態(tài)度。
收藏

無論是在東方,還是西方,射箭自古以來都是一種重要的戰(zhàn)斗技能,現(xiàn)在弓箭雖然不再作為一種兵器出現(xiàn)在戰(zhàn)場之上,但射箭仍是廣受人們喜愛的一種體育運動。

在最初接觸射箭這項運動的時候,很多新手都會花很長的時間在瞄準上,但奇怪的是,自己明明已經將箭頭瞄準了靶心,可是箭矢飛出去之后卻總是射歪,這是為什么呢?其實射不中恰恰就是因為瞄得太準了。表面上看起來,當我們松開弓弦的那一刻,箭矢便“嗖”的一下子筆直地飛了出去,可事實上箭矢的飛行軌跡并沒有那么直。

與其說箭矢是筆直地飛出去的,倒不如說箭矢是像水蛇一樣游出去的。

如果我們利用現(xiàn)代化的設備將箭矢飛出去的過程拍攝下來再進行慢鏡頭回放就會發(fā)現(xiàn),箭矢向前運動的軌跡是左搖右擺的,它實際上是在邊振動邊前進,這就需要我們在瞄準的時候不能單純地用箭頭來瞄準靶心,而是要找到箭身上的兩個波節(jié),然后用兩個波節(jié)的連線來瞄準目標。什么是波節(jié)呢?箭矢飛出去之后會一邊搖頭晃腦一邊前行,但不管怎么晃,在箭身上都有兩個點是不動的,這兩個點就被稱之為波節(jié)。

如何尋找波節(jié)的位置呢?

這就要依靠射手的經驗了,箭身長度的不同、硬度的不同、所使用弓的力道不同都會影響到波節(jié)的位置,一個射箭高手最重要的素質之一就是能夠準確尋找到波節(jié)的位置,而要獲得這一能力只有反復地練習。那么箭矢為什么一定要晃動前行,而不能筆直地飛出去呢?箭矢之所以會晃動主要是因為摩擦力,而這里所說的摩擦力指的是手指與弓弦的摩擦。

常見的拉弓方式有兩種,即地中海式和蒙古式,我們就以地中海式為例來說明這一問題。

地中海式是以除拇指以外的其它手指拉弦,所以手指與弓弦的接觸部位是在弓弦的右側。當我們放開弓弦時,弓弦會與右側的手指產生摩擦,這種摩擦會導致弓弦向左彈,于是弓箭的箭頭就會在這種力的作用下向右偏,接下來,弓弦會向右回歸,于是箭頭又會向左偏轉,就是這樣,箭矢最終就左右晃動著地游了出去。你肯定會覺得這種晃動是有害的,因為它增加了瞄準的難度,可事實上這種晃動是有益的。

在弓箭這個體系中,對箭矢飛行影響最大的其實并不是晃動,而是弓身,因為弓身很容易與箭矢產生摩擦,從而影響箭矢的飛行方向。

不過因為箭矢會在弓弦的帶動下發(fā)生左右晃動,所以就很好的避免了與弓身的摩擦。還是以地中海式為例,這種拉弓方式,箭矢必須放在弓的左側,因為放開弓弦的一刻,弓弦先會向左彈,從而帶動箭頭向右晃,這樣就很好地繞過了弓身,避免了與弓身發(fā)生摩擦。

如果是蒙古式呢?那么情況就剛好相反。

蒙古式是用右手大拇指拉弓,大拇指在弓弦的左側,所以放開弓弦的一刻,弓弦會因與拇指的摩擦向右彈,如此便會帶動箭頭先向左晃,鑒于這種情況就必須要將箭矢置于弓身的右側,這樣才能避免與弓身發(fā)生摩擦?,F(xiàn)在你明白了吧,為什么地中海式和蒙古式都是用右手拉弓,但前者要將箭矢放在弓的左側,而后者要將箭矢放在弓的右側了吧。當然,古人在發(fā)明弓箭的時候并不知道這些復雜的原理,他們只是根據(jù)實際使用過程中的經驗而總結出了有關射箭的一系列技術。

更多內容請關注公眾號:sunmonarch

評論
傳承解惑
大學士級
因為箭矢會在弓弦的帶動下發(fā)生左右晃動,所以就很好的避免了與弓身的摩擦,這種晃動應該是有益的。
2022-12-15
CZH科普
大學士級
古人在發(fā)明弓箭的時候并不知道這些復雜的原理,他們只是根據(jù)實際使用過程中的經驗而總結出了有關射箭的一系列技術。
2022-12-15
臨沂陶瓷材料科技
少傅級
對箭矢飛行影響最大的其實并不是晃動,而是弓身,因為弓身很容易與箭矢產生摩擦,從而影響箭矢的飛行方向。
202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