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胡培松院士:讓飯桌上出現(xiàn)帶有保健、輔助療效功能的水稻新品種

中科智庫
傳承科學創(chuàng)新 弘揚科學精神
收藏

胡培松,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智庫首批入庫專家兼審核委員會委員,水稻遺傳育種與品質改良專家,現(xiàn)任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

胡培松長期從事水稻品質遺傳改良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秈稻品質遺傳改良。挖掘創(chuàng)制多份品質改良骨干材料,廣泛應用于育種實踐;創(chuàng)建品質育種高效技術體系,大大提高育種效率;育成優(yōu)質專用主導品種12個,累計推廣面積達上億畝,為我國秈稻品質遺傳改良作出重要貢獻。

培育優(yōu)質稻,填補國內空白

為解決口糧問題,我國長期研究如何提高水稻產量問題。秈稻作為穩(wěn)定“口糧”安全的基礎,其面積約占我國水稻面積的68%,產量約占總產的65%,但秈稻生產中最突出問題就是品質差。1991年,胡培松開始秈稻品質遺傳改良的研究。他說,優(yōu)質稻的幾大指標是,好看、好吃、好加工、有營養(yǎng)。在外形上,無堊白、全透明、亮晶晶,同時比較修長的,品質就較優(yōu)。但涉及到味道和營養(yǎng)品質,則須依靠淀粉結構及含量、蛋白質含量等理化指標進行分析。

胡培松在著名優(yōu)質水稻育種家黃發(fā)松老師的帶領下組建成立了中國水稻研究所“優(yōu)質稻育種”團隊,經過長期研發(fā),克服了種質匱乏、技術短缺等育種難題,最終培育出了系列一級香稻品種,填補國內高端優(yōu)質大米的空白,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優(yōu)質米產業(yè)發(fā)展。隨后經過20年的努力,胡培松又培育出了我國第一個二級優(yōu)質早秈稻品種“中鑒99-38”。

在解決了食用早稻優(yōu)質化的問題后,胡培松團隊沒有停下創(chuàng)新的腳步。2020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胡培松帶領團隊研究的“超高產專用早秈稻品種中嘉早17等的選育與應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他說,“中嘉早17”使早秈稻實現(xiàn)用途多樣化,成為了米粉的專用稻。這一品種的育成,既豐富了超級早稻選育的理論和技術體系,也推動了早稻產量的提升和品質的改良。“中嘉早17”憑著米粉加工方面的特性優(yōu)勢,迅速風靡南方稻區(qū),成為近30年來唯一單年推廣面積達千萬畝的早稻品種。

胡培松說,科研人員要靜下心來做研究,水稻育種研究是一項持之以恒的工作,既然選擇了這條“稻路”,就必須堅定不移地往下走。隨著育種技術的不斷突破,在未來的研究中,會重點研究“吃得好”“吃得安全”這一問題,爭取使我們飯桌上出現(xiàn)帶有保健、輔助療效功能的水稻新品種。同時,他表示,“我們要把科研成果寫到祖國大地上,為口糧絕對安全保駕護航,讓中國人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而且端得更牢,端得更好?!?/p>

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改良水稻品質

稻米的香氣影響稻米市場價格。傳統(tǒng)育種芳香導入技術不僅耗時費力,而且效率也比較低。2021年,胡培松團隊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創(chuàng)制新型等位基因系,成功改良了三系雜交稻的香味性狀。該研究是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改良雜交稻香味品質的首次嘗試,同時也加快了水稻品種香味改良進程。

胡培松說,氮可以提高水稻產量,但過度施用氮肥會導致稻米品質降低,土壤酸化等問題。為此,他帶領團隊研究發(fā)現(xiàn)了編碼水稻的基因在調控氮素利用率、產量和稻米品質中起到關鍵作用,為提高水稻產量、改良品質遺傳提供新的理論基礎與基因資源。該研究對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實現(xiàn)產量和品質協(xié)同改良具有重要意義。

2021年,胡培松培育的華浙優(yōu)261品種,首批30畝試種在杭州市桐廬縣喜迎豐收。該品種被稱為“院士米”,口感柔軟蓬松,自帶清香味,并且實現(xiàn)了高產量、高抗病率,平均畝產達680公斤。2022年1月,胡培松團隊合作完成“植物胰島素”研究。首次揭示了“植物胰島素”6-磷酸-海藻糖調控水稻碳源分配與籽粒產量的機制,同時也為作物高產遺傳改良提供了新思路。該項研究為利用“植物胰島素”相關基因改良作物的產量提供了優(yōu)異的基因資源和應用示范。(王慧蘭)

相關鏈接:

胡培松院士簡介

胡培松,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智庫首批入庫專家兼審核委員會委員,水稻遺傳育種與品質改良專家,現(xiàn)任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

長期從事水稻品質遺傳改良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秈稻品質遺傳改良。挖掘創(chuàng)制多份品質改良骨干材料,廣泛應用于育種實踐;創(chuàng)建品質育種高效技術體系,大大提高育種效率;育成優(yōu)質專用主導品種12個,累計推廣面積達上億畝,為我國秈稻品質遺傳改良作出重要貢獻。

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浙江省科技進步獎、國家發(fā)明獎。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萬人計劃”科技創(chuàng)新領軍人才。育成的水稻品種中嘉早17,連續(xù)7年被農業(yè)部推薦為主導品種,自2013年起連續(xù)5年位居我國南方稻區(qū)應用面積第一位。發(fā)表SCI論文40余篇。

評論
許慧華
貢士級
謝謝分享
2022-12-30
科普義務工作者開始了
少傅級
胡培松,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智庫首批入庫專家兼審核委員會委員,水稻遺傳育種與品質改良專家,現(xiàn)任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
2023-01-01
錦繡前程321
庶吉士級
水稻
202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