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原本的生活節(jié)奏。防疫成為常態(tài)化,人們難免有煩躁情緒。在經(jīng)歷了“史上最長假期”之后,隨著復工和復課,大人和孩子都難免感到不適應或緊張。一些單位受疫情沖擊影響,正面臨裁員或倒閉,人們更會感到焦慮和不安……
4月28日下午,在由保健時報社、中華預防醫(yī)學會、北京大學第六醫(yī)院共同主辦,科界協(xié)辦的健康科普直播節(jié)目中,北京大學第六醫(y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黃薛冰說:“其實很多負面情緒都可以通過練習正念來緩解——雖然外界事物很難把控,但如果看待自身和外界事物的角度改變了,也許自然能感到柳暗花明。”
焦慮情緒會導致身體不適
生活中,有些人會感到心臟不舒服,比如心慌、氣短,就以為是心臟出問題了,急匆匆趕到醫(yī)院,把相關檢查都做了一遍,卻發(fā)現(xiàn)并不是心臟的問題。
“其實這就是焦慮狀態(tài),”黃薛冰介紹說,“之所以很多人一焦慮就感到心慌、氣短甚至胸痛,是因為植物神經(jīng)支配心血管和呼吸系統(tǒng),而植物神經(jīng)又稱作‘第二情緒腦’,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著人們的情緒。當情緒不好的時候,植物神經(jīng)就會有異常表現(xiàn)。
“有的人遇到別人突然敲門或者掉東西就容易心跳加快;或者心很重,對別人的一言一行都很敏感,表現(xiàn)為‘玻璃心’。這些時候往往正處于焦慮的應激狀態(tài)。對于這種情況可以自我調(diào)節(jié),比如練習正念?!?/p>
從古老文明中汲取積極價值觀
正念一說起源于佛學,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正念之所以近年來火了起來,是因為美國麻省大學醫(yī)學院專家用正念給那些由于精神因素而出現(xiàn)身體不適的人進行治療,有了顯著的效果。
黃薛冰介紹說,正念脫胎于佛學,雖然已經(jīng)在很大程度上褪去了宗教色彩,但仍然汲取了佛學當中一些值得人們借鑒的積極價值觀,比如:
◎學會接納——要認識到,對于一些你所反感的事物,不是所有的抗爭都有效;對于一些你感到無奈的事物,抵觸和回避都沒有意義;從而需要與之和平共處,學會轉移注意力。
◎堅守初心——嘗試著像孩子一樣好奇地看世界、看自身。你簡單,世界就簡單。
◎非用力追求——盡力而為的同時不刻意求全。
◎不判斷——不要總是對自己進行評判,不要給自己貼標簽,不要做負面的自我暗示,少用對錯、優(yōu)劣之類的二元判斷體系來評判自己。
◎有耐心——能靜下心來做枯燥或需要等待的事,比如排長隊。
◎保持信任——相信科學,相信自己。
◎放下——控制不了的事物不要去刻意控制。
“正念屬于一種認知療法,通過改變對事物的認知和思考角度,從而調(diào)節(jié)情緒?!秉S薛冰說。
觀呼吸、軀體掃描緩解焦慮急躁
正念有一套便于操作的練習方式,其包括改變認知和想法來調(diào)節(jié)情緒,從而緩解身體不適;也包括通過身體的放松使頭腦和情緒跟著放松下來。
“在著急生氣的時候不妨采用觀呼吸的方式。觀呼吸是正念的一個核心手段,在任何情境下都能練習?!痹谥辈ス?jié)目中,黃薛冰引導觀眾:“開始時坐在椅子上,不要靠椅背,保持上半身直立,腰挺直,不要硬挺著,這就是非用力追求和自我接納。然后閉上眼睛,排除外界的干擾,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不必刻意去控制呼吸??梢园炎⒁饬Ψ旁诒乔恢校眯母惺苄迈r空氣是怎樣進入鼻腔的,感受氣息的溫度和濕度;呼氣的時候,再感受內(nèi)在的空氣是怎樣通過鼻腔來到外界的。也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腹部,把雙手輕輕搭在腹部,感受呼吸時腹部的擴張和收縮。當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的時候,腦中的思慮和擾動就會像白開水中的雜質(zhì)一樣自然淀沉下去……”
黃薛冰還推薦了一種叫做軀體掃描的正念練習方式:“練習者可以從腳到頭逐一體會身體各個部位當前的感覺——是暖的還是涼的?是放松的還是緊張的?當你注意到它的時候,它自然而然就放松了。正念隨時隨地都可以練,一般沒有專門的場地和環(huán)境要求?!?/p>
控制不了就不去想,不給自己貼標簽
黃薛冰說:“不論是觀呼吸還是軀體掃描,都是讓我們觀察身體狀態(tài),而不是控制身體狀態(tài)。因為焦慮情緒的產(chǎn)生就是由于對一些事物我們想控制卻控制不了,從而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種持續(xù)性的對抗狀態(tài)?!?/p>
正念的本質(zhì)不是控制,而是觀察自身內(nèi)在和周圍外在所變化發(fā)生的一切,采取包容的態(tài)度。久而久之,當這種態(tài)度成為習慣時,就能夠調(diào)節(jié)人的性格和思維。
外界事物控制不了就不要去刻意控制,再想也沒有意義。所以要么學會接納現(xiàn)實或者轉移注意力,要么學會改變自己。
“最可怕的是自己給自己貼標簽,形成負面的心理暗示?!秉S薛冰說,“人們經(jīng)常因為一件事情沒做好,就認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或者潛意識里承認別人對自己的偏見,承認別人戴著有色眼鏡給自己貼的負面標簽。殊不知,我們不能把一個標簽當做自己本身,不能以偏概全。
“正念并不是逆來順受,而是在急于做出反應之前,先退一步細細觀察,一慢、二看、三通過,這里邊的‘二看’很重要。”
在節(jié)目最后黃薛冰向大家推薦,目前北京大學第六醫(yī)院在線下和線上都開設了正念課程,登錄北京大學第六醫(yī)院官網(wǎng),或關注“精神心理之光”公眾號就可以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