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緝毒松鼠上熱搜了!
我國重慶某警犬大隊成功訓練出了中國第一批緝毒松鼠,這很可能也是世界上第一批緝毒松鼠。
緝毒松鼠,即將上崗!| 澎湃新聞
這支英雄小隊里的6位成員是魔王松鼠,即歐亞紅松鼠東北亞種(Sciurus vulgaris var. mantchuricus)。訓導員稱,他們將訓練搜爆犬的技術運用到了嚙齒動物身上,效果奇佳——當松鼠發(fā)現(xiàn)毒品時,就會通過抓撓的方式告訴人類。
緝毒松鼠,搶了狗勾的飯碗!
為什么要訓練松鼠緝毒,是我們修狗不夠努力嗎?
這真不能怪它們,現(xiàn)在販毒人員的手段花樣百出,犬類受限于自身身體條件,不能勝任所有場景,此時,松鼠的優(yōu)勢就凸顯出來:
一方面,松鼠體型更小、行動靈活,能勝任物流倉庫、快遞站等環(huán)境復雜的場景。當面對狹長的夾縫時,緝毒犬頂著大鼻子一籌莫展,松鼠卻可以長驅直入一探究竟。
狗子:尷尬了,進不去 | JACLOU-DL / Pixabay
這種靈活性也能幫助松鼠保護自己。緝毒非常危險,相比于身形碩大的犬類,松鼠更容易利用周邊環(huán)境隱身藏匿,也不容易被販毒人員報復。曾有新聞稱,美國一條協(xié)助警方查獲了2000多公斤可卡因的功勛犬,被販毒團伙懸賞7萬美元捕殺。如果是松鼠,它所面對的危險相對小很多。
另一方面,松鼠的成本也較低。松鼠繁殖能力強,并且由于體重小,吃得也不多,只需提供松子、榛子和少量營養(yǎng)素,就可以保證松鼠健康生長。有研究表明,訓練一只松鼠的支出大致是警犬的十分之一。
吃得少,好養(yǎng)活 | Julia Wittmann / Wikimedia Commons
松鼠的工作年限也很長,人工圈養(yǎng)的松鼠壽命可達到15年,并且在出生后幾個月就擁有了成年的活動能力。吃得少,干得多,這樣的打工鼠誰不喜歡呢!
其實除了松鼠,不少其他的動物也曾經或正在分擔狗狗警官的工作,工作范圍也不僅僅是緝毒——你可能很難想象它們穿上警服的樣子。
小豬也能做警察!
1984年,西德一頭名為Louis的豬因善于嗅毒加入了警隊,后來還提拔為公務員。3年后,Louis跟著馴養(yǎng)員從警局退休,訓導員還為她找了一只名叫Lucas的公豬做丈夫。
美國也有過類似的嘗試。他們引進了越南大肚豬(Vietnamese Pot-bellied)進行訓練,并在部分地區(qū)投入了使用。
名副其實的大肚豬……很難想象它們的身影出現(xiàn)在緊張的緝毒現(xiàn)場 | HAH / Wikimedia Commons
這是一種越南的傳統(tǒng)家豬品種,單只只需300-500美元,壽命可達20年。當?shù)厮痉C構發(fā)現(xiàn),這種豬雖然視力很差,但嗅覺和聽力都很好,還十分聰明,能聽得懂口令,并能順從地佩戴繩索、乘車出警。而且,它們不掉毛!這對動物毛發(fā)過敏的警官非常友好。
美國一位警局軍犬負責人就曾養(yǎng)了一只黑白大肚豬作為寵物,除了教授坐、臥、旋轉、跳躍等口令,他還教會了她進行搜毒。平時,他將小豬和警犬一起帶到社區(qū)和學校執(zhí)法,一次在一所小學,小豬真的搜出了毒品。
美國伊利諾斯州布法羅市的Tri-City Elementary School,Drew Dickason和他的小豬Ellie Mae在一個罐頭下發(fā)現(xiàn)了大麻。此時這只小豬體重只有18千克 | Illinois state bar association
但是這位警官也承認,與訓練有素的警犬們相比,他的小豬還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比起活力四射的荷蘭牧羊犬和馬犬,小豬很難長時間保持精力旺盛,走幾步就累了;而且,它們也無法像警犬一樣,在領域內靈活地上躥下跳著搜查。
馬犬(上)和荷蘭牧羊犬(下),都是常見的工作犬種 | Tomás de la Maza; Moss K9 / Wikimedia Commons
蝴蝶如何破案?
在緝毒工作上,蝴蝶也為人類立下了汗馬功勞。
秘魯是世界上蝴蝶物種多樣性最高的國家之一,在這里,有一種被當?shù)厝朔Q為malumbia的白色小蝴蝶,它們喜歡吮吸古柯葉的汁液——古柯正是制作可卡因的原料,這讓它們稱為了警察破案的線索。
1988年,秘魯警方在追查毒販窩點時偶然發(fā)現(xiàn)了這種蝴蝶,并順藤摸瓜,查獲了面積超過200平方公里的古柯種植田和價值3700萬美元的毒品。
古柯(Erythroxylum coca)正是制作可卡因的原料,多少人因此葬送前途 | Wikimedia Commons
這之后,秘魯警方和當?shù)馗咝_M行合作,希望大量繁殖這種蝴蝶用于緝毒。不過人們對malumbia知之甚少,直至現(xiàn)在也很難搜到相關研究,不能確定它們是否成為了當?shù)鼐兌镜某S檬侄巍?/p>
掃雷英雄鼠
除了緝毒工作,人類在掃雷領域(不是說那個古早的電腦游戲)也常常借助動物的幫助,其中最著名的要數(shù)掃雷大鼠Magawa。
Magawa本尊,可神氣啦 | Apopo
Magawa任職于柬埔寨,這里有許多過去戰(zhàn)爭遺留下來的炸彈,無時無刻不在威脅著地面上的無辜居民。
和緝毒一樣,掃雷本身也是一件危險且艱難的工作,不管是人工掃雷還是使用掃雷犬、掃雷車,都面臨著成本高、時間長等問題。非盈利機構Apopo想到了行動敏捷、嗅覺靈敏的大鼠,而且真的成功了——他們最初在莫桑比克開展大鼠掃雷項目,并在12年內幫助該國清理了全部雷區(qū)。更幸運的是,雖然打的是高風險的工,但至今沒有一只大鼠受過工傷或因工死亡。
正在工作的Magawa | Apopo
因為在掃雷事業(yè)上的卓越貢獻,2020年,大鼠Magawa被英國的獸醫(yī)慈善機構授予了金牌榮譽獎章,這是英國最高的動物榮譽之一。它一生中共發(fā)現(xiàn)了100多個地雷或其他爆炸物,是Apopo迄今為止最偉大的英雄鼠。
遺憾的是,年邁的Magawa于2022年1月去世了。正是因為大鼠們不懼危險的工作,當?shù)孛癖娊K于不再整天提心吊膽,害怕失去雙腿、甚至是生命。
Apopo統(tǒng)一將他們的工作鼠稱為HeroRATs,而它們也確實是英雄鼠!| PDSA, AP
打工之前,大鼠必須先接受9個月的訓練。有趣的是,大鼠對日曬比較敏感,因此只能在大清早接受訓練,而且,工作人員必須在訓練前給大鼠的耳朵、尾巴涂上防曬霜。
訓練員早上4點起床,出門前給大鼠涂上防曬霜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蜜蜂也能掃雷
蜜蜂也參與了掃雷的工作,它們的嗅覺也很靈敏,能夠識別空氣樣本中微弱到萬億分之一的氣味。
多年來,美國蒙大拿州大學的研究人員一直在訓練蜜蜂掃雷,他們在糖中加入常見的炸藥TNT,讓蜜蜂建立起TNT和糖水的聯(lián)系。訓練成功后,研究人員就會放飛蜜蜂,跟蹤觀察蜂群落在哪里。
蜜蜂也立功了!| Myriams-Fotos / Pixabay
除了把蜜蜂放飛到室外掃雷,美國一家公司還利用蜜蜂在室內進行炸彈檢測。
經過訓練,這些蜜蜂在嗅到TNT、C4等炸藥的氣味時,就會像嗅到花蜜一樣伸出它的長吻。工作人員向放置蜜蜂的小盒中釋放氣味源,同時通過數(shù)碼相機記錄和觀察蜜蜂:如果蜜蜂發(fā)現(xiàn)了炸彈氣味,軟件就會識別出它們伸出的吻,人們就能知道這里有炸彈。
這家公司還特意自豪地強調,一旦蜜蜂完成了它們的“輪班”,就會被送回蜂巢快樂生活,不存在壓榨勞動力的情況。
朱迪有原型了?
至于今年的主角兔兔,它們在《瘋狂動物城》里可真的穿上了警服,那么電影里的朱迪有現(xiàn)實原型嗎?
2018年,英國某警方在臉書上發(fā)帖,聲稱招募了一只緝毒兔協(xié)助警方搜查辦案。這件事的熱度非常高,但很可惜,后來官方發(fā)帖澄清——這其實只是一個玩笑,這只兔子只是一位訪客,并沒有入職。
兔兔只是訪客,并沒有上崗……然而大家都很高興地和它合了影 | Facebook@Tandridge Beat (Surrey Police)
但三天后,該警局又開玩笑稱,自家已經有兔子警官了,還應該招募一頭驢子來幫忙馱各種工作的工具文書 | Facebook@Tandridge Beat (Surrey Police)
澄清歸澄清,這個事件卻開了惡作劇的頭:此后的愚人節(jié)里,常有警局發(fā)帖稱,自家即將有兔子警官走馬上任。
2019年愚人節(jié),新澤西州一警局向大家介紹了他們的“新隊員:緝毒兔兔Thumper” | Facebook@Waterford Township Police Department (NJ)
雖然有這么多小動物都在緝毒、掃雷方面天賦過犬,不過目前看來,各種動物警官的出現(xiàn)并不會導致汪汪隊失業(yè):訓犬仍然是發(fā)展得最成熟、最全面的技術,緝毒犬也是和人類磨合最久、綜合工作效果最好的動物。
不管是緝毒犬,還是其他小動物,都是為了人類的安危奔走在最危險的地方。讓我們一起說:謝謝小動物們!
參考文獻
[1]王迎春.毒品查緝方法應用綜述[J].鐵道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21(04):55-57.DOI:10.19536/j.cnki.411439.2011.04.014.
[2]趙怡,隋亮,潘勝淇等.針對新型緝毒動物松鼠的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20, No.487(13):121-123.
[3]https://www.isba.org/ibj/2020/02/lawpulse/cannabissniffingdogsstayingaround
[4]https://www.ojp.gov/ncjrs/virtual-library/abstracts/pot-bellied-pigs
[5]https://apnews.com/article/76a12ddcc84bc916440e409158ae7777
[6]https://www.latimes.com/archives/la-xpm-1988-02-04-mn-40745-story.html
[7]https://www.cbc.ca/news/science/bees-trained-to-sniff-out-bombs-researchers-say-1.608570
[8]https://www.livescience.com/4605-bees-trained-bomb-sniffers.html
作者:思議
編輯:麥麥
封面圖來源:Julia Wittmann / Wikimedia Commons
本文來自物種日歷,歡迎轉發(fā)
如需轉載請聯(lián)系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