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新聞網2月24日訊(徐柒柒) 據(jù)閃電新聞報道,經發(fā)掘,位于濟南市歷城區(qū)唐王街道辦事處樊家村東的樊家遺址唐代朱滿墓M49新出土大量唐三彩,出土50余件三彩俑、20余件瓷器及墓志銘,為本次考古發(fā)掘重要發(fā)現(xiàn)。M49出土瓷器均為淺圈足或假圈足底部內凹,具有中晚唐瓷器特征,此次在開元三年盛唐時期墓葬出現(xiàn),為認識唐代瓷器的演化規(guī)律及斷代標準提供了新的材料。
(圖片來源:閃電新聞)
唐三彩始見于唐高宗時,盛行于開元年間,因其栩栩如生的造型和華麗的色彩受到了廣泛的喜愛并流行于國外。唐代貞觀之治以后有厚葬的習慣,唐三彩作為陪葬品,不同級別的官員在下葬時有明確數(shù)量規(guī)定。
唐三彩是唐代低溫彩色鉛釉陶的通稱,是在漢代鉛釉陶的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起來的。用含銅、鐵、鈷、錳、金等礦物作為釉料的著色劑,加入適量的鉛作為助劑,之后可以直接施彩釉入窯經800℃左右低溫一次燒成。也可以先燒素胎,再施彩釉入窯低溫二次燒成。
唐三彩陶器中包含黃、綠、白、褐、藍、黑、紫等多種色彩,其中,黃、綠、白是唐三彩中的主要顏色。燒制過程中唐三彩的釉面會向四周擴散流淌,形成一種獨特的色彩風格。唐三彩在國際市場上被譽為“東方藝術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