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同樣經(jīng)歷核污染,為啥廣島和長崎早就重建,切爾諾貝利依然荒蕪?

時空通訊
原創(chuàng)
探索奇妙的世界,愿與您一起同行。
收藏

同樣遭受核污染的地方,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只花了不到10年時間就完成重建,安居樂業(yè)了,而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自從1986年4月26日發(fā)生爆炸事故以來,已經(jīng)過去37年了,卻依然是荒蕪一片的禁區(qū),這成為許多網(wǎng)友的一個疑問。

廣島和長崎是人類唯一真正嘗到原子彈爆炸威力,完全被摧毀的兩個城市。當時死傷人數(shù)分別達到8萬和4萬,最終陸續(xù)死亡人數(shù)分別為14萬和7.4萬;但僅僅幾年過去,1948年和1949年開始,廣島和長崎人民就分別開始了對家園的重建,并于1958年完成了全部工程,從此又重新過上了安居樂業(yè)的生活。

如今的廣島和長崎,已經(jīng)躋身于世界500強城市榜單,廣島位列149名,長崎位列142名。

相比之下,蘇聯(lián)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于1986年發(fā)生爆炸事故,核反應堆被炸毀,大量放射性物質(zhì)泄漏。但當場死亡人數(shù)并不多,只有31人,200多人受到嚴重輻射;卻在之后的15年內(nèi),導致了6~8萬人死亡,13.4萬人遭受各種輻射疾病折磨,方圓30公里地區(qū)十幾萬民眾被迫逃離家園。

現(xiàn)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事故已經(jīng)過去37年了,那里依然是一片荒蕪的不毛之地。那么為啥廣島和長崎在那么巨大的爆炸摧毀中,能夠更快的進行重建,而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看似更小規(guī)模的爆炸反而至今令人懼怕呢?

難道是日本人不怕死,而蘇聯(lián)人,現(xiàn)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歸屬地烏克蘭人怕死?可前蘇聯(lián)的繼承者俄羅斯被號稱是戰(zhàn)斗民族,目前還正在為征服烏克蘭不斷地輸送烈士,烏克蘭人也毫不示弱,用血肉之軀捍衛(wèi)著自己地領土。

如此說來,重建不重建就不是怕死不怕死地問題了,而有其更深層次地原因。那么,是什么原因?qū)е逻@兩種爆炸和核污染的后果不一樣呢?

讓我們一起先來分析一下廣島和長崎核爆炸情況,以及放射性核污染的過程和程度。

原子彈爆炸對人與環(huán)境的傷害大致分為四重:一是沖擊波高壓破壞,這部分傷害約占50%;二是光輻射的高溫殺傷破壞,這部分傷害約占35%;三是貫穿輻射的特殊破壞,這部分傷害約占5%;第四才是放射性物質(zhì)沾染,這部分傷害約占10%。

從原子彈爆炸的傷害過程來看,前三重傷害都是迅速的、一過性的。

首先核爆發(fā)出的光球持續(xù)幾秒鐘,讓周邊溫度迅疾高達數(shù)百萬度,包括X射線、紫外線、紅外線、可見光的光輻射向周邊以光速擴散,讓從近到遠的物體氣化、融化、燒焦、致死,還會導致缺氧,遠處被照射到?jīng)]有死亡的人們也會被燒傷皮膚、毀壞視力、灼傷呼吸道。

其次是阿爾法、貝塔、伽馬和中子流等貫穿性輻射打擊人體內(nèi)部細胞,產(chǎn)生電離并讓DNA帶電,大劑量照射會瞬間死亡;被破壞細胞正常功能的人們會得急性放射病,在短期內(nèi)死亡;許多人被照射后導致癌變,逐步死亡。

再次就是核爆巨大能量產(chǎn)生的高溫高壓氣體,通過空氣、水和大地等介質(zhì)激烈的向四周傳遞,形成無與倫比的沖擊波颶風,核心風速每秒可達440米,是12級颶風的10倍多。這排山倒海的颶風5秒鐘就沖擊了2千米,摧枯拉朽摧毀一切阻擋物,大量人員死于高壓的擠壓,以及間接死于建筑物的倒塌掩埋。

以上這些傷害都是在數(shù)秒鐘內(nèi)發(fā)生的,一過性的,被傷害的就已經(jīng)傷害了。而可怕的緩慢的傷害就是第四重了,就是長期的放射性沾染。但為啥廣島和長崎不懼怕這些污染,人們在短短的13年就在原有的土地上安居樂業(yè)了呢?

這得說說這轟炸廣島和長崎的兩顆原子彈。

老美在廣島和長崎丟下的兩顆原子彈,一顆昵稱為“小男孩”,一顆昵稱為“胖子”。這兩顆原子彈爆炸威力并不大,爆炸當量分別只相當于1.3萬噸和2萬噸TNT炸藥,相比如今動輒百萬噸級,甚至千萬噸級的核彈頭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裝在“小男孩”肚子里的高濃縮鈾-235一共有64公斤,“小男孩”引爆采用的是槍式結構,這種落后的點火裝置對裝藥的利用率很低,因此只有約7%的核裝藥發(fā)生了裂變,也就是約4.5公斤的鈾-235發(fā)生了裂變。

核裂變的質(zhì)能轉(zhuǎn)化率為0.135%,也就是有約0.6克的質(zhì)量轉(zhuǎn)化為能量,根據(jù)愛因斯坦質(zhì)能方程E=MC^2計算,這些能量可達5.5*10^13焦耳,約合1.3萬噸TNT當量。也就是說除了參加核裂變反應的4.5公斤鈾-235,剩余約60公斤的鈾-235就被爆炸成粉塵,隨著蘑菇云飛上了天空,漸漸散開飄落到陸地和海洋。

在自然界的鈾礦中,鈾-238占99.2%,鈾235只占0.72%,因此,用作原子彈的高濃縮鈾-235是人工從鈾-238中提煉出來的。

鈾238的半衰期為45億年,也就說其自然釋放的能量是緩慢的,要45億年才釋放損失一半,這與地球年齡幾乎相當,因此這種緩慢釋放對生命的損害是微小的;而鈾235的半衰期是7億年,釋放的放射性速度是鈾238的6倍多,因此對生命的危害性就大了許多。

但從總體上來說,危害還是較小的,一塊高濃縮的鈾-235捧在手心也不至于導致很大傷害。原子彈的原理利用的是鈾-235的臨界質(zhì)量。所謂臨界質(zhì)量,即核裂變材料堆積在一起達到一定質(zhì)量,就會自發(fā)產(chǎn)生核裂變鏈式反應,從而引發(fā)爆炸。

核裂變是受中子轟擊而形成的,因此有沒有中子反射層決定了臨界質(zhì)量的不同。

“小男孩”裝有64公斤高濃縮鈾-235,核裂變反應只消耗了不到5公斤,其余的約60公斤多都被炸飛了,由于原子彈在500米高空爆炸,這些核燃料主要被炸飛到高空空氣中,再飄落到很大面積的土壤和海水中,被稀釋得很微量了。

實際上,在大地和海水中,本來就存在大量的鈾,自然條件下,每20立方公里的海水中,就已經(jīng)含有相當“小男孩”泄漏量相同的鈾,而“小男孩”的泄漏遠遠不止飄散在這點海水中。

也有一部分鈾在原子彈高溫高壓下變成了具有高放射性混合物,如鈮-95、鈰-141、鋇-140、碘-131等,這些放射性同位素危害很大,但其半衰期很短,一般在幾天到幾十天,很快就衰變消失了;即便像鈰-141和銫-137相對長壽些的同位素,其半衰期也在30年左右。

這些放射性同位素在廣島和長崎的核爆中量并不多,如今早就消失了,因此無需再擔憂了。

長崎“胖子”采用的是钚-239裝藥,是一種與鈾-235裝藥的核彈不同材料不同結構的原子彈,這顆原子彈爆炸威力約20000噸TNT當量,比“小男孩”破壞力更大,但最終導致的人員死傷遠遠小于廣島的“小男孩”,其中原因或許有多種,如人口密度、地形原因等等。

同樣,長崎受到的核污染和廣島有類似之處,就不一一展開說了。

但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就不一樣了,別看其當時的爆炸遠遠不如一顆原子彈,爆炸的影響卻更為深遠,因此,現(xiàn)在那里還是一片荒蕪的禁區(qū)。

實際上,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爆炸并非是核爆炸,只是由于設計缺陷和操作失誤引起的鍋爐蒸汽爆炸。但這個爆炸強大沖擊力將反應堆上重達2000噸的蓋子炸飛,核燃料也隨之大量的泄漏出來。

核電站用于發(fā)電的核燃料雖然沒有原子彈那么高純度,但數(shù)量巨大,發(fā)生爆炸的4號反應堆就達到了180噸,其中還有2%的純鈾,其放射性比濃縮鈾更強,爆炸中直接泄漏的就有七八噸之多,是廣島“小男孩”泄漏量的400倍。

另外,核彈爆炸和核電站污染方式也不同,廣島和長崎兩顆原子彈都是在五六百米的高空引爆,大部分污染物跟著熱空氣上升,隨風飄散,遺留在地面上的污染物極少,且核爆后日本下了一場大雨,地面上的污染物被雨水沖刷稀釋,流入江河大海,減少了局部污染。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泄漏的核燃料是直接暴露在地面,且還錯誤地派出消防員用高壓水龍救火,在水的沖刷下核燃料滲入地下,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深層長期污染,還導致了31名消防員和核電站工作人員被輻射殺死,他們的遺體被封在厚厚的鉛棺中埋葬。

后續(xù)受到核污染的死亡人數(shù)達到9.3萬人,致癌人數(shù)達到27萬人。

更為恐怖的是,在這座被毀掉的核電站地下,還埋藏著近200噸的鈾和钚等放射性同位素,它們大量聚集在一起,雖然不會像原子彈一樣爆炸,但連鎖反應一直在緩慢發(fā)生,并不斷向土壤滲透。

這次事故受到影響的國家眾多,包括烏克蘭、俄羅斯、白俄羅斯、土耳其、希臘、摩爾多瓦、羅馬尼亞、立陶宛、芬蘭、丹麥、挪威、瑞典、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波蘭、瑞士、德國、意大利、愛爾蘭、法國和英國。

其中受災最重的是烏克蘭,無孔不入的核塵埃污染了烏克蘭數(shù)萬平方公里的良田,共有250多萬人因核污染罹患多種疾病,其中包括47.3萬名兒童。

污染還對廣袤的植被和野生動物產(chǎn)生了巨大傷害和影響,這些野生動物和魚類在自然中廣為擴散,又危害了人類食品安全。據(jù)專家估計,完全消除這場浩劫對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至少需要800年,而不間斷的核輻射危險將持續(xù)10萬年。

時至今日,切爾諾貝利周邊的空氣中依然彌漫著很多的鈮-95、鈰-141、鋇-140等強輻射物質(zhì),加上土地土壤中大量的核污染,因此,以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為圓心的30公里依然是禁區(qū)。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核污染事故,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核污染事件,其危害錯綜復雜,上面陳述的只是一個大概,國際組織對這場災難的全面損害和未來治理的評估至今都沒有完成。

簡單的說,就是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與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泄漏的核燃料完全不是一個數(shù)量級,且泄漏污染方式和影響面也完全不一樣。這就是廣島、長崎核爆后不久能夠重建家園,人們得以安居樂業(yè),而切爾諾貝利至今仍是令人膽寒的禁區(qū)的原因。

時空通訊原創(chuàng)文章,請尊重作者版權,感謝理解支持。

評論
亮點@2045829
少師級
原子彈爆炸的傷害過程來看,前三重傷害都是迅速的、一過性的。
2023-02-26
李海劍
太師級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核污染事故,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核污染事件,其危害錯綜復雜,上面陳述的只是一個大概,國際組織對這場災難的全面損害和未來治理的評估至今都沒有完成。
2023-02-26
(劉浩)
大學士級
已閱
2023-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