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苦荬菜(Ixeris chinensis)全草入藥。清熱、涼血、解毒。
命苦埋心里,花開滿眼春。
只需君帶笑,我不負(fù)凡塵。
**名稱:**中華苦荬菜
**拉丁名:**Ixeris chinensis
分類地位:
菊科 Asteraceae
苦荬菜屬 Ixeris
**別名:**山鴨舌草、山苦荬、黃鼠草、小苦苣、苦麻子、苦菜、中華小苦荬。
異名:
Ixeridium chinense*、Lactuca chinensis、Chondrilla chinensis、Youngia chinensis、Prenanthes chinensis、Lactuca lacerrima、Lactuca flavissima、Lactuca lacerrima f. flavissima、Ixeris chinensis var. saxatilis、Lactuca taitoensis、Paraixeris chinensis、Ixeris lacerrima、Barkhausia tenella Lactuca lacerrima var. saxatilis.*
識(shí)別特征:
1、莖直立,高可達(dá)厘米,上部莖花序狀分枝。
2、貼地生基部葉片長(zhǎng)橢圓形、倒披針形、線形或舌形,葉柄具翼,葉片不分裂亦無鋸齒或邊緣有齒,有時(shí)葉片羽狀淺裂、半裂或深裂,側(cè)裂片三角形或線形,中部側(cè)裂片最大,基部的側(cè)裂片常為鋸齒狀,有時(shí)為半圓形,莖生葉不裂,耳狀抱莖。
3、頭狀花序生莖枝頂端,舌狀小花黃色,亦有白色,約25枚。
4、瘦果長(zhǎng)橢圓形或紡錘形,稍扁,黃綠色至褐色,長(zhǎng)約3毫米(不包括喙),寬約0.5毫米,表面具10條縱棱,棱上有瘤狀小突起,上部常延伸成小刺毛,頂端收縮成長(zhǎng)約2.5毫米的長(zhǎng)喙,喙頂圓盤狀,著生白色冠毛,基部末端具小圓筒狀凹陷的果臍。
**國(guó)內(nèi)產(chǎn)地:**黑龍江、河北、山西、陜西、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tái)灣、河南、四川、貴州、云南、西藏。拍攝于山東威海里口山。
**國(guó)外分部:**俄羅斯、日本和朝鮮也有分布。
**生境:**生于山坡、路旁、田野、河邊、巖石縫中。
**物候期:**花果期1-10月。
**采收儲(chǔ)藏:**全草入藥。春夏秋均可采收儲(chǔ)藏。
性味歸經(jīng): 苦,寒。入心、脾、胃、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解毒。用于闌尾炎、腹腔膿腫、腸炎、痢疾、盆腔炎、肺熱咳嗽、肺結(jié)核、吐血,外用治跌打損傷、瘡癤腫痛、黃水瘡、陰囊濕疹。
文章來源:物種科普(微信公眾號(hào))
編輯:To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