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蜘蛛俠大家都不陌生。每當在漫畫或熒幕上看到那在高樓大廈間自由穿梭,在近乎直上直下的平面飛檐走壁的靈活身影時,我們的腦海中或許都會閃現出一個有趣的幻想“如果我也有著他的超能力該多好啊?!?img src="https://pqnoss.kepuchina.cn/kepuyun/2023/05/32/14/1685509333328.jpeg" alt="" />
可惜,現實與理想之間總歸有著些許差距。雖然,我們無法擁有真正的超能力,但是,近些年來流行的一項在旁人眼里看似是種“超能力”的運動,或許就能幫你圓了這個英雄夢。甚至,順便還可以替你的“心”行俠仗義一下,這項神奇的運動就是室內攀巖。
在“都市”中做蜘蛛俠不再只是夢:
攀巖一直被標榜為一種非傳統、相當危險的極限運動。2019年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徒手攀巖》中,所描述的主角亞歷克斯·霍諾德在沒有繩索或防護設備保護的情況下,挑戰(zhàn)攀登有著“極限平面”之稱的酋長巖的故事,更是將攀巖運動升華到了一個常人難以觸及的領域。
這種觀念直到2020年奧運會將攀巖正式納入比賽項目之后才快速回暖。雖然每次觀看時依舊會感到不可思議,但很多人也逐漸對這項運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在網絡上搜索相關的資訊,而攀巖運動的視頻在社交媒體上更是有著已超過十億次的觀看量。
當然,戶外攀巖的危險性、難度、場地要求對于多數人來說確實過于嚴苛。但這并無法阻擋住人們的興趣心,很快室內攀巖便成為了新人、愛好者、甚至是專業(yè)攀巖人士的首選。室內攀巖提供了安全的環(huán)境,有著相當周全的保護與系統的教學指導,各式各樣的攀巖路線,也包括了一些為孩子和初學者設計的路徑,并且無需擔心天氣的影響。英國攀巖墻協會的一份報告發(fā)現,近幾年英國有150萬人加入了室內攀巖的隊伍,比兩年前增加了50%。而在全球各地,室內攀巖的參與人數也在指數上升中。
手腳并用,真的能為自己的心“行俠仗義”嗎?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手腳并用的攀巖對我們的心理確實有著積極地作用。
挑戰(zhàn)抑郁情緒,發(fā)現生活積極面:
研究發(fā)現,攀巖可以顯著緩解抑郁情緒的激增。大多數體育運動都對心理健康有著正向的影響,但攀巖似乎在這一點上格外奏效。多數感到抑郁的人群,普遍有著較低的自信心與自我滿足感,并且很難從日常生活中尋找到有著明顯成功或進度的積極事件,從而對自身的負面情緒進行平衡與彌補,久而久之就成為了一種惡性循環(huán)。而對于攀巖來說,進度與成功是顯而易見的,在一條固定線路中每邁出一步都是一種進度,每完成一條線路都是一次成功,而最終登頂時瞬間產生的成就感會給參與者帶來高度的自信與滿足感,慢慢學會發(fā)現自身的積極面,從而緩解抑郁的情緒。
修復你逐漸逝去的專注力:
攀巖給了我們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機會。墻壁上每一條路線本質上都是一個謎題,既要手腳并用更要專注動腦。我們需設計嘗試多種不同的攀登方法,面臨挑戰(zhàn)、經歷失敗,直到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案。這對因為經常刷短視頻而逐漸失去專注力,無法集中精力的我們來說,就成為了一種培養(yǎng)韌性與耐心,提高自我效能感的絕佳鍛煉契機。
讓你不自覺的進入深度冥想:
作為一項體力與腦力并存的運動,攀巖需要你在過程中保持全神貫注。這會讓我們的大腦從生活或工作的壓力與擔憂中解脫出來,進行純粹地思考,這就是一種“深度冥想”。雖然與普通冥想時所需要處于的絕對之“靜”背道而馳,但這種全心全意的“動”對很多人來說似乎能更好地緩解壓力。
提升交流,拉近彼此關系:
雖然,你確實可以做一名孤高的蜘蛛俠。但是,攀巖真正的樂趣不僅是到達頂峰的結果,更重要的是體會與身邊親朋好友一起跨越難關,分享彼此快樂與成就的過程。無論是一同思考攀爬路線,還是作為某人的保護員,你都能從中感受到強烈的伙伴情誼。你也可以帶上自家的娃來一場親子比賽,順便展現一下作為家長的英姿。無論同行者是誰,為了共同的目的,這都可以幫助我們打破社交屏障,拉近彼此間關系。而且仔細想想,如果和另外幾名志同道合的蜘蛛俠一起行俠仗義,似乎會更加帥氣。
結語——
人們喜歡說攀巖需要20%的體力外加80%的腦力。而在現實生活中,這項運動確實被證實對我們的身心都有著積極的影響。但是,在正式成為一名合格的蜘蛛俠前,也請大家學會量力而行,如果你是第一次,要保證在正規(guī)的室內攀巖機構、有教練指導、有防護措施的情況下進行初體驗。
攀巖有一種神奇的魔力,越是爬不上去的坎,就越想要跨過去,越是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線路,就越想去挑戰(zhàn)它。如果你問這種神奇的魔力究竟來自何處?也許它就來源于隱藏在我們內心深處那股不服輸的精神與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