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感覺到熱,直接想到的就是一杯冰水、一塊冰鎮(zhèn)西瓜,吃到胃里,全身涼透。然而,這種涼爽感覺并不能持續(xù)很長時間,冰鎮(zhèn)冷飲反而會對身體產(chǎn)生諸多傷害。
首先,冷飲進入體內(nèi),導(dǎo)致體內(nèi)溫度驟降,暑熱集聚無法散發(fā),會增加中暑的風(fēng)險。其次,食物冰涼容易引起胃腸道痙攣性收縮,導(dǎo)致腹痛、腹脹等癥狀。此外,吃得過涼還會增加心臟負(fù)擔(dān),沖淡胃液,影響消化,引起惡心、嘔吐等反應(yīng)。
所以,想用一杯冰水來打敗暑熱是行不通的!
天氣越是熱,越應(yīng)該喝茶,尤其是熱茶,這才是真正的解暑法寶。
喝熱茶,能促進皮膚汗液分泌,毛孔打開。當(dāng)汗液蒸發(fā)的時候,也會散去身體表層的熱量。要注意的是,待茶湯的溫度降到40℃左右,再慢慢啜飲為宜。
如果不喜歡熱茶,那就來杯常溫茶水。茶水中的咖啡因等成分也能對體溫進行調(diào)節(jié),有降暑效果。茶葉特有的香味,本身就是難得的清涼劑。茶葉中含有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元素,具有一定的保健效果。茶水中的茶多酚、果膠、氨基酸、糖等物質(zhì),可與口中唾液發(fā)生反應(yīng),滋潤口腔,使人產(chǎn)生清涼之感。
所以,在解暑功效上,熱茶完勝冰水!
除了喝茶,再給大家推薦幾款湯水,簡單易學(xué),好喝又解暑熱。
1、扁赤小豆節(jié)瓜湯
材料:炒扁豆50g,赤小豆50g,節(jié)瓜1斤,田雞4只或瘦肉4兩,陳皮1角,細(xì)鹽少許。
做法:炒扁豆、赤小豆、陳皮分別清水洗凈放入瓦煲內(nèi),加入適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滾,然后加入已去皮切塊的節(jié)瓜、劏洗干凈的田雞或瘦肉,改中火繼續(xù)煲一個半小時左右,加鹽調(diào)味,即可飲用。
功效:有健脾祛濕、清熱解暑的作用。適用于夏日精神疲乏,手腳無力,食欲不振,小便不暢。但腎氣虛、小便頻密之人不宜多飲用。
2、燈芯草薏米瘦肉湯
材料:燈芯草6~8扎、薏米20g、蜜棗1粒、瘦肉300g(3~4人份)。
做法:瘦肉洗凈、切塊、飛水,與所有材料放入瓦湯煲內(nèi),加水1500ml,武火煮15分鐘后改文火煲約45分鐘,加少量食鹽調(diào)味即可。
功效:清心降火、寧心安神、利尿祛濕。適合夏季心煩氣躁、睡眠欠佳的人群。但此湯性偏寒涼且利尿,素體虛寒、津液不足者不宜。
3、南芪雪梨玉屏風(fēng)湯
材料:南芪50克,防風(fēng)、南杏、北杏各6克、淮山15克、白術(shù)8克、蘇葉3克(中藥店均有售),陳皮1/3個、蜜棗3個、豬瘦肉400克,生姜3片。
做法:各物分別洗凈,藥材用煲湯袋包裹;蜜棗去核。一起與豬瘦肉、姜、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下瓦煲,武火滾沸改文火煲約2小時,下鹽便可。為3~4人量。
功效:甘潤可口,有祛風(fēng)益氣、預(yù)防感冒、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4、海蜇馬蹄湯
材料:鮮海蜇500克、馬蹄500克、豬排骨500克、生姜2~3片。
做法:海蜇用清水反復(fù)洗凈,切為絲狀;馬蹄削皮、洗凈、切半;豬排骨洗凈,斬為段狀。然后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1500毫升(約6碗水量),先用武火煲沸后,改為文火煲約半小時,調(diào)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成。此量可供2~3人用,海蜇、排骨等可撈起拌入醬油和生油佐餐用。
功效:清熱生津、輔助治療邪熱傷胃、口燥咽干、大便秘結(jié)、肺熱咳嗽。
5、降火三豆湯
材料:綠豆、紅豆、黑豆各60克,陳皮1/4個。
做法:各豆和陳皮浸泡、洗凈,一起放入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2500毫升,武火滾沸后,改為文火滾約1個半小時,加入冰片糖為甜湯,或調(diào)入適量食鹽為淡湯。可供3~4人用。
功效:清熱解毒、健脾利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