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日本一餐廳32人就餐后突發(fā)不適,1人慘死!到底是什么惹的禍!

小函健康
立足于醫(yī)療健康領域,提供權威有價值的科普內容
收藏

近日有新聞報道,日本和歌山縣白浜町一家餐廳共有32人吃完便當后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其中還有1人離奇死亡。很多人疑惑到底是食物中毒造成的還是跟核污染有關?

原來經調查,從這些身體不適的人群體內中檢測出了沙門氏菌,因此斷定餐廳的便當是導致他們食物中毒的原因。

至于與核污染的關系,根據目前的報道,沒有提到核污染與這起事件有關。因此,可以初步排除核污染的可能性。

食物中毒在我們身邊很常見,稍不注意很有可能中招,那么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學習如何警惕和預防食物中毒,確保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安全。

常見的食物中毒原因包括:

1. 細菌感染:常見的致病細菌包括沙門氏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產氣莢膜梭菌等。這些細菌可能通過污染的食物進入人體,引發(fā)食物中毒。

2. 病毒感染:常見的食物中毒病毒包括諾如病毒、輪狀病毒、腺病毒等。這些病毒通常通過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源傳播,引起胃腸道炎癥和食物中毒癥狀。

3. 寄生蟲感染:一些寄生蟲感染也可能導致食物中毒,如蛔蟲、豬肉絳蟲、廣籃螺等。當食用感染蟲卵或幼蟲的食物時,這些寄生蟲可能在人體內生長和繁殖,引發(fā)食物中毒。

4. 毒素污染:食物中存在的毒性物質也可能引發(fā)食物中毒,如霉菌產生的黃曲霉素、魚類產生的海洋毒素、農藥殘留等。這些毒素可能通過食物鏈傳遞,人攝入后引發(fā)中毒反應。

5. 不當儲存和處理:食物在儲存和處理過程中,如果沒有正確地控制溫度、衛(wèi)生條件不好、交叉污染、保質期過長等都可能導致細菌滋生和毒素產生,進而引發(fā)食物中毒。

6. 生食攝入:生食攝入,特別是生肉、生魚片、生蔬菜等,存在食物中毒的風險。

食物中毒如何處理

大多數食物中毒都存在一定的潛伏期,潛伏期普遍較短(海鮮類約在幾分鐘內出現,細菌性中毒約在中毒后的2-4個小時)。食物中毒的病人大致都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表現。

食物中毒在剛剛發(fā)生的1-2個小時里,因為大部分有毒食物還稽留于胃內尚未排出,可采用筷子或手指直接刺激咽喉幫助催吐的方法將有毒食物排出。

如果吃下的有毒食物已經超過兩個小時,一定要盡快送往醫(yī)院進行治療,并及時告知醫(yī)生可能的食物來源。

如何預防食物中毒

1、選購新鮮的食材

要購買新鮮、在保質期內,以及包裝完整的食品。購買冷鏈食品時,要檢查食品安全追溯碼。

食品應燒熟煮透

食用熟肉類制品等要注意徹底加熱,各個加工環(huán)節(jié)的溫度要超過 80℃,將食品燒熟煮透,殺滅病原體。加工好的熟食應當在2個小時內食用,超過2個小時,需再次充分加熱后方可食用。

3、要妥善儲存食物

儲存食物的溫度要保持在60℃以上或者 5℃以下。烹調好的食物在室溫存放時間不要超過2小時。儲存食物要將生食、熟食分開來放置。

4、講究衛(wèi)生 防止交叉感染

要講究環(huán)境衛(wèi)生、食品衛(wèi)生和個人衛(wèi)生。飯前便后要洗手;保持廚房清潔衛(wèi)生。

5、避免在不衛(wèi)生環(huán)境中就餐:在選擇餐廳時,要選擇那些衛(wèi)生條件好、有良好口碑的餐館。

6、重視個人衛(wèi)生:個人的衛(wèi)生習慣也是預防食物中毒的重要方面。保持定期洗澡、剪指甲、保持整潔的發(fā)型,有助于減少潛在的細菌傳播。

評論
旭阿旭
貢士級
已閱
2023-09-03
smxh676
大學士級
個人的衛(wèi)生習慣也是預防食物中毒的重要方面。保持定期洗澡、剪指甲、保持整潔的發(fā)型,有助于減少潛在的細菌傳播。
2023-09-01
夏龍濱
大學士級
學習了
202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