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線,適宜和安全的血管通路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延長患者生存時間[1]。然而,多數(shù)血液透析患者由于營養(yǎng)失調、機體代謝異常和心血管功能異常等原因,很容易出現(xiàn)多種并發(fā)癥,其中,以血管通路感染最為常見,不僅會影響患者的治療,還會顯著增加死亡風險[2]。因此,當血液透析患者出現(xiàn)血管通路感染時一定要盡快采取治療措施。
血管通路感染的原因
(1)年齡偏大;(2)存在高血壓;(3)透析齡過長,治療期間頻繁進行穿刺;(4)合并糖尿病等[2]。這些因素都是導致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力降低,發(fā)生感染的危險因素。所以,對于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療,不僅僅要對透析相關的原發(fā)病進行治療,還要對這些危險因素進行積極管控,才能較大程度上避免誘發(fā)血管通路感染事件的發(fā)生。
中心靜脈導管感染
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的患者常有菌血癥的表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熱、寒戰(zhàn),一般較容易確診,但是也需要同血液透析本身的并發(fā)癥相鑒別,以防漏診或錯診。部分老年患者起病隱匿,臨床表現(xiàn)為低熱、體溫偏低、嗜睡、意識模糊、低血壓、低血糖或酮癥酸中毒等,容易延誤診斷。所以,當臨床上懷疑有菌血癥感染時,需要立即做血培養(yǎng),同時給予抗感染治療。出口處和/或隧道感染表現(xiàn)為局部紅腫、壓痛、滲出、結痂等。
隧道感染的治療:(1)拔除導管;(2)明確致病菌后進行2~3周的抗感染治療;(3)在其他部位重新置管。出口處感染的治療****:(1)進行局部抗感染治療,如治療效果不好可進行靜脈抗生素治療;(2)靜脈抗生素治療效果不好的患者需拔管,在其他部位重新置管或通過導絲更換導管,重新建立隧道。**菌血癥的治療:**明確致病菌后進行3~4周的靜脈抗生素治療,如有嚴重的臨床癥狀需立即拔管,并擇期在其他部位重新置管。
動靜脈內(nèi)瘺感染
動靜脈內(nèi)瘺的感染主要表現(xiàn)為局部疼痛、壓痛、充血、腫脹、血清或膿性分泌物滲出、皮膚潰爛等。缺乏這些癥狀并不能完全排除人造血管隱匿性感染的可能,尤其當患者出現(xiàn)無法解釋的膿毒血癥、白細胞增多和不明原因發(fā)熱時,更應引起重視。
其治療應根據(jù)患者發(fā)熱的原因給予相應治療。目前與血管通路相關的發(fā)熱**常用萬古霉素聯(lián)合慶大霉素進行治療。**大多數(shù)患者經(jīng)早期積極治療即可痊愈,無需切除人造血管。當人造血管周圍形成膿腫及動脈瘤樣擴張,必須切除人造血管或其片段。當人造血管感染成為菌血癥的根源時,則必須手術切除人造血管[3] 。
廢棄的人造血管內(nèi)瘺感染
**留置在體內(nèi)不再使用的人造血管仍然會發(fā)生感染。**血栓栓塞是引起人造血管功能喪失的最主要原因,以往認為廢棄的人造血管留在體內(nèi)無不良影響,因而很多患者體內(nèi)有一根或多根廢棄的人造血管。然而,廢棄的人造血管可能帶來隱匿性感染,并可進一步導致更為嚴重的感染合并癥。
診斷廢棄的人造血管內(nèi)瘺感染常需借助一些特殊的工具,如銦掃描,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4]。
一般廢棄的人造血管感染不能自愈,即使給予抗生素感染也很難徹底消除,常用的治療措施是切除人造血管,同時給予抗感染治療。
小結
總之,血管通路感染直接威脅著患者的生命,為降低血管通路感染率,在選擇血管通路及防治感染方面,應遵循以下原則:(1)正確認識及處理血管通路感染的危險因素;(2)早期診斷并及時、合理地治療;(3)積極探索預防血管通路感染的新療法。
參考文獻:
[1]安娜,李洪,陳汝滿等.不同血管通路類型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影響的研究[J].中國血液凈化,2022,21(09):681-685.
[2]梁峰.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山西醫(yī)藥雜志,2022,51(10):1125-1128.
[3]徐斌.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感染的診斷及治療措施[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01(05):478-482.
[4]Ayus JC, Sheikh-Hamad D.Silent infection in clotted hemodialysis access grafts.J Am Soc Nephrol, 1998, 9: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