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可以說是我們生命中最不可思議也是最美妙的情感之一,然而光是表白這一步就已經難倒一大片人了,這就像一名從未上過舞臺的演員,第一次登臺表演,才發(fā)現導演從來都沒給過劇本。
確實,因為表白涉及的是兩個人的愛情,是沒辦法單方面設計劇本的,有時候很拙劣地說一句:“我喜歡你”就能成就一段美好姻緣,而有時候精心準備一場表白盛會卻慘遭拒絕。
正如網絡上曾流行過的一句話:“表白從來都是勝利的凱歌,而不是沖鋒的號角”。表白最重要的并不是表達的方式,而是如何創(chuàng)造表白的基礎。
創(chuàng)造愛情的六大秘訣
愛情是最為典型的一種親密關系,兩個人從初次相識的泛泛之交,逐漸發(fā)展到相許一生的伴侶。心理學家認為,親密關系與泛泛之交之間至少存在6個方面的差異:
了解 (knowledge)
關心 (care)
相互依賴性 (interdependence)
相互一致性(mutuality)
信任 (trust)
承諾 (commitment)
對我們來說,重要的是,我們也可以主動從這六個方向來逐漸發(fā)展與他人的親密關系。
圖片來自:pixabay.com
首先,情侶之間往往有著廣泛而私密的了解,他們熟知彼此的經歷、愛好、情感和心愿,而且一般不會把這些信息輕易透露給其他人。從泛泛之交到曖昧,其實就是一個逐漸了解的過程,所以,在足夠了解之前,請不要急著去表白,多嘗試通過聊天、共同活動或約會,逐漸增加雙方的了解程度。
而關心則是增加了解的一大利器,研究發(fā)現,當對方遇到一些事情,或向你傾訴煩惱時,給予積極的情感反饋和具有建設性的建議,能夠很好地提升雙方的親密程度。研究者認為,關心的本質是讓對方感受到TA在你心中的重要性,所以,如果對方發(fā)現TA是你首選的分享對象,這同樣也是關心的一種方式,能夠拉近雙方的距離。但要注意的是,分享積極的事情才能起到正面的作用,沒有人會喜歡一個整天負能量的伴侶。
親密關系的相互依賴性指的是雙方彼此需要和影響對方的程度。相互依賴不僅指的是為對方提供物質上的或實質上的幫助,更多的是在對方感到煩惱、焦慮的時候,提供一定的情緒價值,讓對方感受到溫暖的支持。
相互一致性指的是雙方自我的融合,在我們的大腦中,自我和他人這兩個概念之間往往有著非常鮮明的界限,比如我們會對自己的名字反應特別敏感,而對別人的名字則不會。研究發(fā)現,對于親密的伴侶往往會認為他們不是兩個完全分離的個體,而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他們會自稱為“我們”,而不是“我”和“TA”。
這種稱謂上的變化其實標志著兩人之間關系發(fā)展到了比較微妙的階段,反過來,多用“我們”這樣的稱呼來代替“我和你”,能夠潛移默化地提升兩人之間的距離。
最后就是信任和承諾,這其實是兩人的關系發(fā)展到了一定親密程度時才會出現的事情,尤其是承諾。對于培養(yǎng)親密關系來說,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夠給予對方并保持一種善待、包容和尊重的期望,親密關系的發(fā)展就會突飛猛進。
盡管不是每一種親密關系形成都必須要滿足這六種要素,但當我們想要去表白但是又害怕被拒絕的時候,就可以從這六個維度來考慮一下:“我們的關系在這些方面上達到怎樣的親密程度了?”
圖片來自:pixabay.com
如果你覺得這樣考慮實在太復雜了,我們還可以借用心理學家亞隆建立的一種極為簡單的方式,能夠快速有效地評價雙方之間的親密程度。如下圖所示,你可以從下列選項中,選擇一個最符合雙方關系的圖片,重疊區(qū)域越大,表示代表雙方之間互相接納的程度越高。
圖源:參考文獻[3]
如何表白更容易成功?
當我們已經創(chuàng)造好了表白的基礎,希望能與對方更進一步,從社會心理學角度來說,以下建議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表達愛意,從而提升表白成功的概率。
創(chuàng)造天時地利:我們經常在一些情景劇中看見主角在一些不恰當的時機表白,然后慘遭拒絕的搞笑情節(jié),所以表白一定要選擇適當的時機和場合,人是一種非常容易被環(huán)境影響的生物,尋找一個雙方都感到放松和舒適的時間和場合,例如天氣不錯的夜晚,一個浪漫或安靜的場合等,能夠大幅度提升表白的成功率。
真誠是必殺技:在關于人際關系的心理學中總會強調真誠是建立任何親密關系的重要因素,如果表白的時候都不能真誠,還扭扭捏捏,又怎樣讓TA對你產生信任和依賴感呢?因此,與其拐彎抹角,不如真誠和直接地表達愛意,不要夸大或隱藏自己的感受,直接地去說“我喜歡你”。
分享積極感受:在表白的時候,一方面可以分享自己表白的動機,幫助對方更好地理解你的感受,例如你是因為什么而喜歡對方,在這個過程中,最好使用一些積極的語言,強調喜歡對方的哪些品質,對自己造成的哪些積極影響,例如“我喜歡你的聰明和體貼,跟你在一起會感到特別舒服和放松”。
尊重對方:最后,無論對方的回應是怎樣的,都要尊重對方的感受。有些情況下,對方可能會覺得太突然,需要一些時間來思考和接受,這個時候就要給對方一些緩沖的空間,而不是步步緊逼。即使對方拒絕了,我們仍然可以積極地處理對方的回應,例如表達出對維持雙方關系的重視,希望能夠繼續(xù)以朋友的身份相處,繼續(xù)增進雙方的關系等。
說到表白,我們也一定得記住,一方面表白最好別作為發(fā)起追求的沖鋒號,另一方面表白也不見得就是勝利的鐘聲,它可能只是兩人美好感情中的一個里程碑,重要的還是這段旅程本身。
如何建立和維持親密關系是我們一生的課題,希望這篇文章中的建議能夠幫助到大家,在愛情的道路中披荊斬棘,找到屬于自己的另一半。
參考文獻
[1]羅蘭,米勒,丹尼爾,珀爾曼,&王偉平.(2011).親密關系.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2]Gable,S.L.,Reis,H.T.,Impett,E.A.,&Asher,E.R.(2018).Whatdoyoudowhenthingsgoright?Theintrapersonalandinterpersonalbenefitsofsharingpositiveevents.In Relationships,well-beingandbehaviour (pp.144-182).Routledge.
[3]Aron,A.,Aron,E.N.,&Smollan,D.(1992).Inclusionofotherintheselfscaleandthestructureofinterpersonalcloseness. 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 63(4),596.
作者丨ACC心理科普
審核丨唐義誠 北京中科普心理心理健康促進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