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全國殘疾預防日 | 保護聽力,不要讓生活被按下靜音鍵

聞佳
醫(yī)學類科普號,幫助公眾認識疾病。
收藏

聽力障礙是全球第四大減少殘疾人壽命的疾病,影響了全球6%至8%的人口。近年來,隨著人類的預期壽命的增加和社會的變化,由于過度暴露噪音和耳毒性藥物而導致的聽力損失變得更加普遍。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最近的估計表明,全世界現(xiàn)在有15億人患有致殘性聽力損失,每年有近75萬嬰兒出生時患有嚴重的聽力問題。

在兒童早期,聽力障礙可能妨礙語言的習得,影響學習成績。研究顯示,即使僅有輕微聽力損失的青少年和年輕人也更有可能提前輟學或失業(yè)。而在成人群體中,患有聽力障礙的人可能被認為認知能力下降、能力下降、社交能力低下,從而導致聽障群體低收入、就業(yè)不足或失業(yè)等社會問題。[1]因此聽力障礙會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因此應該引起高度的重視。

一、如何判斷聽力障礙的嚴重程度?

聽力障礙俗稱耳聾,是指各種原因導致人聽覺困難,聽不到或聽不清環(huán)境聲及言語聲。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其嚴重程度按照聽力閾值(剛剛能引起人耳聽覺反應的最小聲音刺激量)分為以下幾個等級[2]:

其中致殘性聽力損失被定義為成年人聽力較好的耳朵聽力閾值超過40分貝,兒童聽力較好的耳朵聽力閾值超過30分貝。

二、可能導致聽力障礙的因素

01 先天性聽力損失

其機制包括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除了聽力損失外,患兒還可能伴隨顱面異常(Treacher-Collins綜合征)、甲狀腺腫(Pendred綜合征)、視力下降(Usher綜合征)等合并癥狀,因此較易于早期被識別。雖然先天性聽力損失不如后天性聽力損失普遍,但由于多數為基因相關疾病,其后果對于患兒可能是毀滅性的。因此預防性篩查極為重要。

02 感染因素

據報道,一般人群中聽力障礙的最常見原因是中耳疾?。ㄕ悸犃p失患者的36%)除了中耳炎,麻疹、腮腺炎、腦型瘧疾和腦膜炎都是重要的致病因素。當懷孕婦女受收到某些病原體感染時,將可能導致胎兒聽力喪失(如:巨細胞感染、風疹等)。

03 噪音暴露

經常暴露在噪音中也會導致聽力喪失。隨著世界工業(yè)化程度的提高,暴露在過大噪音下的人數也在增加??赡艿谋┞董h(huán)境包括職業(yè)性噪聲環(huán)境、道路噪音、長時間使用耳機等。僅僅一次或幾次暴露就可能對人的內耳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

04 藥物因素

一些抗生素、抗瘧藥和化療藥物有耳毒性,會導致嚴重的聽力障礙。然而有時為了治療其他更嚴重的疾病,患者不得不冒著損失聽力的風險使用它們,如氯喹治療瘧疾,慶大霉素治療新生兒敗血癥,以及使用多藥方案治療耐藥結核病。醫(yī)生應當充分了解它們的耳毒性,采用適當的劑量和持續(xù)時間,將聽力障礙的風險降至最低。

05 老年性耳聾

另一個導致全球聽力損失日益普遍的因素是世界許多地區(qū)預期壽命延長導致的與年齡相關的聽力損失。

06 創(chuàng)傷性聽力損傷

由于道路交通事故等創(chuàng)傷造成聽覺解剖結構的損傷,如顳骨骨折累及耳囊,可能會影響聽力。

07 免疫性疾病

許多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影響著兒童和成人的聽力,如 Cogan綜合征、狼瘡、潰瘍性結腸炎和類風濕關節(jié)炎等。

三、如何預防聽力障礙的發(fā)生?

01 預防胎兒聽力障礙

加強孕前檢查:有耳聾家族史的夫婦,或曾生育過聽力障礙患兒的夫婦,應在孕前進行遺傳咨詢及相關檢測,可減少遺傳性聽力損失的發(fā)生。

孕早期預防感染:如風疹、巨細胞、單純皰疹等病毒感染。

孕期避免耳毒性藥物的使用:孕期使用藥物應與婦產科醫(yī)生溝通,避免使用可能影響胎兒聽力的藥物。

02 預防小兒聽力障礙

防治中耳炎:如防止嬰兒嗆奶,洗澡時防止外耳進水可以減少中耳炎的發(fā)生;中耳炎的早期識別和治療可能有助于減緩聽力損失的進展或完全預防其發(fā)展

避免兒童頭部外傷:創(chuàng)傷性腦損傷與長期聽力損失的發(fā)生率較高有關。

謹慎使用耳毒性藥物:小兒用藥時同樣應當盡量避免耳毒性藥物的使用,如必須使用,一定要遵從醫(yī)囑。

03 預防噪音性耳聾

在使用耳機時,遵循耳機使用的“3個60”原則:每次使用耳機不超過60分鐘;聲音的大小不超過最大音量的60%,當外界環(huán)境聲音超過60dB時,盡量不使用耳機。若無法避免處于嘈雜的環(huán)境,在接觸噪聲前應當配備專業(yè)耳塞。

評論
民~~
進士級
2024-08-31
科普5dfc4f1bb909c
太傅級
2024-08-30
飛馬騰空
大學士級
閱讀理解
202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