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因患“失智癥”而退休!這“偷走”記憶的疾病是什么?

聞佳
醫(yī)學類科普號,幫助公眾認識疾病。
收藏
近日,電影圈傳來了一則令人震驚的消息:**76 歲的中國臺灣導演侯孝賢因罹患失智癥,不再繼續(xù)從事電影拍攝。**這位善于用鏡頭捕捉和保留時代記憶的大師,卻將逐漸被疾病吞噬掉自己的記憶。
其實不僅是侯孝賢導演,很多我們熟知的人都曾飽受失智癥的困擾:創(chuàng)作出《百年孤單》的文學巨匠馬爾克斯,因為患病再也無法完成他回憶錄的寫作工作;美麗性感的好萊塢影星麗塔·海華絲,年逾花甲而風韻猶存,卻因為患病記憶先容顏離她而去;有“光纖之父”之稱的華裔物理學家高錕,長期深耕光導纖維在通訊領域運用領域,患病后卻早已連“光纖”為何物也不記得……
失智癥(Dementia),一種會悄悄“偷走”人類記憶的疾病,又稱癡呆癥,是指認知能力明顯下降,導致職業(yè)、家庭或社會功能受到干擾的后天綜合癥。目前全世界有超過55萬人患有失智癥,其中60%以上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每年都有近10萬新發(fā)病例,65歲以上人群的失智癥患病率高達7%。失智癥目前是全球老年人的第七大死亡原因,也是導致殘疾和依賴的主要原因之一。

01****什么因素會導致失智癥?

**1. 年齡。**癡呆的風險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然而癡呆癥也可能發(fā)生在年輕人身上。
**2. 家族史。**有失智癥家族史的人患病風險更大。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失智癥患者的家屬都會患病。
**3. 飲食和運動。**在風險較高的人群中,遵循健康生活方式可以降低患病風險。包括健康飲食、鍛煉身體、接受認知訓練、參加社交活動等。
**4. 飲酒。**幾項大型研究發(fā)現(xiàn),酒精使用障礙與癡呆風險增加有關,尤其是早發(fā)性癡呆。
**5. 危害心腦血管健康的因素。**包括肥胖、三高(高血壓、高血脂、糖尿?。┛刂撇患选⑽鼰熀蛣用}粥樣硬化;糖尿病和吸煙也是心血管危險因素。
**6. 抑郁癥。**抑郁癥患者晚年患失智癥的可能性會增加。
**7. 空氣污染。**空氣污染暴露(特別是來自交通尾氣和燃燒木材)與更高的患病風險有關。
**8. 頭部外傷。**曾有頭部嚴重外傷的人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會增加。
**9. 睡眠問題。**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和其他睡眠障礙的人患癡呆的風險可能更高。
**10. 某些營養(yǎng)素水平低。**體內(nèi)維生素D,維生素B-6,維生素B-12和葉酸水平降低會增加癡呆的風險。

02****失智癥有什么癥狀?

在大多數(shù)人的印象里,失智癥會影響患者的記憶、思維和社交能力,他們可能無法識別家人或朋友,不認識路,僅存片段的記憶,無法獨自處理簡單問題。然而在疾病早期,記憶問題發(fā)生之前患者就可能出現(xiàn)一些情緒和行為的變化。

早期體征和癥狀包括:

? 忘記事情或最近發(fā)生的事件

? 丟失或放錯地方的東西

? 走路或開車時迷路

? 即使在熟悉的地方也會感到困惑

? 忘記時間

? 難以解決問題或做出決定

? 對話后出現(xiàn)問題或難以找到單詞

? 難以執(zhí)行熟悉的任務

? 在視覺上誤判與物體的距離。

情緒和行為的常見變化包括:

? 對記憶喪失感到焦慮、悲傷或憤怒

? 性格改變

? 不當行為

? 退出工作或社交活動

? 對他人的情緒不太感興趣。

03****失智癥有辦法預防嗎?

目前,沒有非常明確的方法可以預防癡呆,但采取以下措施可能會有所幫助:

★保持思維活躍。精神刺激活動可能會延緩癡呆的發(fā)作并降低其影響。

★積極鍛煉身體,每周鍛煉至少150分鐘。
★戒煙。
★管理心血管危險因素。高血壓、高膽固醇和糖尿病的患者需規(guī)范用藥,使得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保持心理健康。
★保持健康飲食。
★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衛(wèi)生習慣。如果打鼾時伴有呼吸中止的情況,請及時咨詢醫(yī)療保健專業(yè)人員。

04****失智癥患者應該怎么護理?

雖然記憶喪失是大多數(shù)失智癥患者中最早期和突出的癥狀,但讓我們感到更加手足無措的通常是破壞性的行為癥狀。有時“失智癥”患者就像個不聽話的“孩子”,不愛吃飯、無緣無故發(fā)脾氣、大半夜不睡覺、無法溝通……**認識理解患者的這些“異于常人”的行為并了解科學的護理方法,**可以在使患者更加舒適的同時減輕照顧患者的家屬及護理人員負擔。

??抑郁情緒:

抑郁癥影響了多達20%的癡呆癥患者?;颊呖赡軐τ谧约旱挠洃浕靵y和思維不清而感到焦慮或悲傷,也可能表現(xiàn)出對他人的行為和情緒不感興趣。抑郁癥可能會引起躁動、冷漠、失眠、重復發(fā)聲和拒絕食物。

??睡眠障礙:

主要表現(xiàn)包括睡眠中斷、晝夜節(jié)律改變、白天頻繁打盹、午睡時間過長等。這些不良的睡眠習慣會妨礙家庭成員的休息,加重照顧者的負擔。
因此幫助患者重建正常睡眠模式非常重要。為了預防這種情況,我們需要限制患者在白天打盹的可能(如把患者獨自留在電視機前),可以讓患者參與簡單的手工藝品、家務勞動,并定期進行體育鍛煉。然而一旦養(yǎng)成了不良的睡眠習慣,通常只能采用藥物輔助才可以扭轉(zhuǎn),但不能長期依賴睡眠藥物。

??情緒激動或具有侵略性:

大約一半的失智癥患者都會在某些時間出現(xiàn)躁動相關行為,包括攻擊性、好斗性、多動等。出現(xiàn)這種行為通常都有相應的誘發(fā)因素,如過度刺激、環(huán)境改變、噪音、疼痛等。
因為患者通常不能很好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訴求,因此護理人員或家人應當對患者任何新出現(xiàn)的行為癥狀仔細評估是否有疼痛或一些全身性疾病(如感染、脫水、便秘) ,這些都有可能是患者出現(xiàn)躁動的原因。
我們可以將病人的一天安排一個固定的日程,并每日按時執(zhí)行。日歷、時鐘、家庭照片等應放在顯眼的位置。在白天屋內(nèi)也應保持光線充足,以避免患者對晝夜節(jié)律產(chǎn)生誤解。在患者出現(xiàn)輕微躁動行為(如:踱步)時,盡量不要約束他們的四肢,否則可能會使躁動的程度升級。
目前的研究顯示,在病情穩(wěn)定后,和躁動相關的藥物不需要長期使用。但應定期由專業(yè)醫(yī)務人員重新評估是否需要進行藥物治療。

??產(chǎn)生妄想和幻覺:

妄想癥狀在失智癥患者中很常見?;颊呓?jīng)常對家人產(chǎn)生懷疑,并可能指責他們偷竊、有人試圖闖入他們的房子,或者他們死去已久的家人還活著。
這可能導致患者不理解甚至害怕家人的照顧,如果家人堅持提供護理,患者可能感到恐慌,甚至出現(xiàn)攻擊行為。
在這種情況下,強硬的態(tài)度顯然是不明智的,我們可以暫時離開病人,當病人忘記互動時再回來。如果不只有一個人在場,可以讓另一個家人在提供照顧時分散病人的注意力。沒有威脅的妄想和幻覺一般不需要通過藥物治療。
評論
汨羅鎮(zhèn)徐志雄
太傅級
已閱
202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