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僅僅靠一葉獨木舟,濱海先民就開始探索大海了!

天津國家海洋博物館
天津國家海洋博物館官方賬號
收藏

新石器時代的濱海聚落大多建在河邊或海邊臺地上,交通需求以及對深水水域物產(chǎn)資源的索取欲望,促使人們發(fā)明了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獨木舟。

位于國家海洋博物館二層中央大廳內(nèi),有目前國內(nèi)有記載的保存最好也是最大的獨木舟——唐獨木舟。

此展品發(fā)現(xiàn)于廣東西江流域,材質(zhì)為番龍眼,整體保存基本完整,線條優(yōu)美,長13.8米,最大腹徑0.9米,系整根木頭挖空制成,船頭、船尾、船身側(cè)舷有多處人工挖制的圓孔和方孔。

你知道中國新時期時代獨木舟主要出土地點都有哪些?

浙江蕭山、湖州、余姚和福建連江以及廣東化州等新石器遺址都出土過獨木舟或船槳的殘骸。

2002年,浙江蕭山跨湖橋遺址出土了一段獨木舟殘骸,殘長560厘米,寬52厘米,距今8000-7000年,原物為整段馬尾松木,先用火烤焦,再用石錛加工制造而成,舟身整段保存較為完整,是目前世界上年代最早的獨木舟之一。

中國古人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利用獨木舟對大海展開探索,而“獨木舟的足跡”可用同時期另一種制舟工具的傳播擴散來一探究竟。

有段石錛,就是當時一種制作獨木舟的典型工具。石錛是磨制石器的一種,長方形,單面刃,有的石錛上端磨去一塊,稱“有段石錛”。裝上木柄可用作砍伐、刨土。

有段石錛是我國東部沿海廣大區(qū)域內(nèi)最具特色的生產(chǎn)工具之一,包括河姆渡遺址在內(nèi)的浙江、福建、廣東、山東等地多處遺址中都曾大量出土,可運用于舟楫的制造和生產(chǎn)。此外,在中國臺灣、菲律賓、北婆羅洲及太平洋的波利尼西亞眾多島嶼,如夏威夷群島、馬克薩斯群島等地都有發(fā)現(xiàn),它也成為探討早期人類跨越大洋進行遷移的重要實物證據(jù)之一。

獨木舟,拓展了濱海先民的活動范圍,新石器時代有段石錛的傳播擴散,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文化遺址中相似物的出現(xiàn)等,都展現(xiàn)了史前濱海先民不斷探索海洋的歷程。

“獨木舟的足跡”帶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時代對于海洋的探索,是濱海先民凝結(jié)的智慧,也是歲月里一段不可被磨滅的閃耀征程,這種精神和信念也必將指引著我們步向更廣闊的深藍。

評論
演繹無限精彩
大學士級
獨木舟的誕生,標志著海洋移民與史前文化傳播的開端,是文明交流與演進的重要工具,展現(xiàn)了先民們構(gòu)筑舟船、勇于探索海洋的文化基因。
2023-12-02
尖刀情懷永遠跟黨走
大學士級
中國古人在新石器時代就利用獨木舟對大海展開探索,也彰顯了人類探索自然的勇氣。這也是一種精神,就是這種精神,人類探索奧秘的腳步從未停止過!
2023-12-02
傳承解惑
大學士級
展現(xiàn)了濱海先民不斷探索海洋的歷程,“獨木舟的足跡”彰顯了一個時代對于海洋的探索,是濱海先民凝結(jié)的智慧。
202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