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同城科普-黃鹡鸰

浙江省舟山市科學(xué)技術(shù)協(xié)會
原創(chuàng)

黃鹡鸰(英文名:Eastern Yellow Wagtail,學(xué)名:Motacilla tschutschensis),是雀形目鹡鸰科鹡鸰屬的鳥類。分布于古北界和北美洲,包括中國大陸的中國東南部地區(qū)至新疆、廣東、廣西、福建、海南等地,一般生活于河谷、林緣、原野、池畔及居民點附近以及從平原至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區(qū)均可見其蹤跡。它們的足跡遍布古北界和北美洲,仿佛是一曲跨越大地的交響樂章。

黃鹡鸰的外貌仿佛是一位調(diào)皮的畫家的杰作,中等體型(18厘米)搭配帶有褐色或橄欖色的羽毛,如同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與灰鹡鸰有些相似,但黃鹡鸰的背部呈現(xiàn)橄欖綠色或橄欖褐色,而非單調(diào)的灰色。翅膀短小,飛行時不留下白色的翼紋或者黃色的腰部。在黃鹡鸰的家族中,不同亞種展現(xiàn)出迥異的外貌:simillima亞種雄鳥頭部呈灰色,眉紋和喉嚨一片潔白;taivana亞種頭部呈橄欖色,與背部一致,而眉紋和喉嚨則泛著明亮的黃色;tchutschensis亞種頭頂和頸背呈深藍灰色,眉紋和喉嚨如同雪白的畫布;macronyx亞種頭部呈灰色,沒有眉紋,頦部是潔白的,而喉嚨則是鮮黃的;leucocephala亞種頭部和頭側(cè)都是純白的;plexa亞種頭部和頸背呈現(xiàn)青石灰色;melanogrisea亞種頭部、頸背和頭側(cè)則是橄欖黑的。在非繁殖期,它們的體羽更顯沉穩(wěn),褐色更濃,但到了三四月份,它們又會換上繁殖期的色彩。

無論是雄鳥還是雌鳥,無論是亞成鳥還是成鳥,黃鹡鸰都是一道動人的風(fēng)景線。亞成鳥的腹部潔白如雪,而成鳥在非繁殖期則會呈現(xiàn)出更深沉的褐色。虹膜、嘴和腳部的顏色也是多變的,為褐色至黑色不等。

這群自由自在的藝術(shù)家們,以令人悅耳的tsweep聲宣告它們的到來,仿佛是一場音樂會的序曲。而它們的鳴聲更是一種重復(fù)的叫聲,夾雜著顫音,如同在大自然的音符間律中演奏著美妙的交響樂。

黃鹡鸰并非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地域,它們的舞臺橫跨歐洲至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南遷時則翱翔于印度、中國、東南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新幾內(nèi)亞以及澳大利亞。在中國,它們的身影幾乎遍布大江南北,其中夏候鳥和部分旅鳥主要分布于東北、內(nèi)蒙古東北部和新疆,其他地區(qū)則主要為旅鳥和冬候鳥。

這些生動活潑的小天使們往往結(jié)成對或三五成群,亦有時會聚集成幾十只的大群,仿佛一場自然的狂歡派對。它們喜歡在河邊或石頭上停歇,尾巴不停地上下擺動,仿佛在展示它們的獨特舞姿。有時它們也沿著水邊走動,來回穿梭,仿佛在演繹一場水邊的時尚秀。當(dāng)它們飛翔時,兩翅一收一伸,呈現(xiàn)出一波一波的動感,宛如舞者在天空中翩翩起舞。伴隨著歡快的飛行,它們還不忘邊飛邊唧唧地叫著,猶如一場悠揚的音樂會。

這支天籟之音的交響曲,正是在每年春季初韻起,它們遷徙到中國的時候。而在秋季的10至11月,它們又展翅南飛,奔赴新的遷徙地。在這個過程中,它們不僅在空中表演精湛的飛行技巧,還發(fā)出清脆悅耳的鳴聲,為大地增添了一抹和諧的音符。

評論
飛馬騰空
大學(xué)士級
2023-12-05
中氣旋
少師級
科普
2025-03-22
大思快跑
庶吉士級
已閱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