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來翻譯翻譯,父母的那些黑話

成都西南兒童醫(yī)院
原創(chuàng)
分享0-18歲兒童生長發(fā)育、語言、身高、學(xué)能提升等干貨。
收藏

2023年底,大鵬、白客的電影《年會不能停!》又一次把職場“黑話”推到所有人眼前。

“黑話”主打一個“不說人話”、“云里霧里”,說的人頭頭是道,聽的人摸不著頭腦,本以為只有職場需要我們費勁心思,但縱觀我們的成長史,首次接觸到“黑話”這個事情,居然是在父母那里!

“都10點了,還不起床?”

(其實才8點)

“幾點了還不回家?”

(再不回來就不用回來了)

"老子數(shù)到三,1,2,...."

(你完了)

ps:“蜀道山”是四川一座很有名的山

“出來吃飯”

(我已經(jīng)給你臺階下了,別蹬鼻子上臉)

明明可以好好說話,為什么要陰陽怪氣

父母的“陰陽怪氣”是一種言行不一致的失衡狀態(tài),他們的情緒(憤怒、喜愛)從小都是不能很好被表達的狀態(tài),導(dǎo)致了認知與行為失調(diào)的狀態(tài)。

在這失衡的狀態(tài)下,孩子從跟著你嘰嘰喳喳的小話癆,變成了一點就著的炸藥包。

什么不都缺的孩子為什么會不開心

中國父母大多數(shù)對于孩子的基本需求都會給到較好的滿足。

衣食住行上往往無微不至,教育更是投入巨大的精力。但是在情緒、情感支持上就顯得尤其缺乏,他們不會去關(guān)注孩子的情緒狀態(tài),在孩子表現(xiàn)出悲傷、憤怒時更是容易直接壓制他們對情緒的表達。

他們不能理解,在物質(zhì)條件充足的孩子為什么還會有其他問題出現(xiàn)

愛你在心口難開

大多數(shù)的中國父母明白讓孩子知道被愛著很重要,但是因為自身從小對情緒的壓抑,導(dǎo)致父母對快樂、悲哀、憤怒、恐懼,這些人生來就有的情緒羞于啟齒。

如果情緒在家庭里是羞于討論的東西,那我們該如何正確的向家人表達我們的愛意,那我們又有什么自信家人能接受我的不足呢?

再來看看父母的“黑話”。

還行吧!

(其實我很驕傲)

其實你還可以做得更好

(哇,你居然取得了這樣的好成績,真棒啊,真的是出乎我的意料)

你,還有錢嗎?

(我不知道說什么,但是我想你了,我愛你)

其實如果我們把“黑話”直抒胸意,

讓孩子看到你的開心、你的生氣、你的無助

讓孩子知道你除了是家長

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他會感受到你的信任、你的愛意

同樣也回饋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