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時報訊(實習生王雨珂)將淀粉顆粒組裝成三維形狀制成微小的薄片,可使食品達到同樣的增稠效果,在不影響口感情況下可減少熱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
據(jù)國際科學期刊《新科學家》近日報道,美國康奈爾大學食品科學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通過將淀粉顆粒排列成特殊形狀,可以在不影響口感情況下減少食品中的淀粉含量。
淀粉是面粉的一種成分,是烹飪中的一種增稠劑,通常被添加到湯等食物中,使其更濃稠,但這樣也增加了熱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
淀粉顆粒之所以能使食物變稠,是因為它們在加熱時會膨脹,顆粒之間會相互擠壓,從而減少菜肴中液體成分自由流動的空間。研究人員想要復制這種效果,需要通過挖空淀粉中的蛋白球來減少所需顆粒數(shù)量。
于是,研究人員利用從莧菜顆粒中提取的淀粉顆粒設計出一種方法,通過將它們與水和油混合,組裝成三維形狀,淀粉顆粒圍繞著油滴排列,然后再通過加熱和冷凍干燥將兩種液體去除,這樣就只剩下了淀粉結構。最后,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這些淀粉結構作為增稠劑的效果非常好,可以將食品增稠通常所需的淀粉量減少一半。
新西蘭奧克蘭大學化學科學教授表示,莧菜淀粉價格昂貴,因此將這種新方法應用于價格更低廉、數(shù)量更豐富的玉米淀粉會更有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