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螳小螂《鏟屎記》7:消除便秘哪家強?——給亞洲黑熊鏟屎

螳小螂,博士,科普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
收藏

它并沒有走進樹林或隱沒在樹叢里。它就是消失了,回到了荒野,就象他見過的一條魚,一條碩大的魚,連鰭都不動一下就沒入深黑的池塘消失了那樣。

——威廉???思{,《熊》

●“吃”比天大

“吃”對于所有動物來說,都是一個大問題。

這個問題能大到什么程度,即便是我們?nèi)祟惖淖嫦纫呀?jīng)能夠通過捕獵、采摘、種植、養(yǎng)殖等多種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但他們?nèi)匀唤o我留下了“民以食為天”的警句。這其中,既表示食物對于我們非常重要而不能浪費,也表示國家的管理者應(yīng)把人民的衣食溫飽作為首要問題考慮。

對于我們?nèi)藖碚f,“吃”都已經(jīng)大得像天一樣了,那么對于其他動物來說,“吃”豈不是要比天更大?

反觀大多數(shù)野生動物的一生,不是在吃,便是在尋找吃的路上。即便是自16000年以前就已經(jīng)被人類馴化的狗,至今仍保留著護食的天性。在狗吃東西的時候,就算是其主人也不被允許靠近其食物。

我在小時候曾經(jīng)養(yǎng)過一條狗,是從小奶狗的階段開始養(yǎng)的。開始,是由我給它喂奶,一直到它可以獨立進食。

一般的動物在小時候看起來都比較可愛,因為小動物的外形輪廓一般都是圓滾滾、胖乎乎的,等長大了以后,外形的棱角就分明起來,看起來也便不如小時候可愛了。而大熊貓為什么長大了也很可愛,那是因為大熊貓即便是長大了也保持著圓滾滾、胖乎乎的外形。

包括人也是這樣,胖人因為有著更為圓潤的外形輪廓,所以看起來更有喜感,也顯得更可愛一些。在2024年的春節(jié)檔,上映了一部由賈玲執(zhí)導(dǎo)并主演的電影《熱辣滾燙》,為了拍攝這部電影,賈玲減肥100斤。當(dāng)瘦下來的賈玲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賈玲變好看了,也精神了,但是她胖時的那種喜感也不見了。

我當(dāng)時養(yǎng)的那條小狗也是圓滾滾、胖乎乎的,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可愛的毛絨玩具。當(dāng)時的我并沒有什么與狗相處的經(jīng)驗,有一次,在小狗吃東西的時候,我不經(jīng)意地摸了它一下,結(jié)果那個可愛的“毛絨玩具”猛地扭過頭來,一副呲牙裂嘴的模樣,全然不顧我平日里對它的好,而這算是給我上了關(guān)于狗護食的第一課。有很多養(yǎng)狗的人會通過各種方式為狗矯正護食的習(xí)慣,但其實這是狗的自然本能,也是符合“狗性”的。

既然“吃”如此重要,那么對于動物園里的動物管理工作來說,這就是個最好的“法寶”。在動物園里,為了動物的安全與健康,許多動物都是有室內(nèi)館舍與室外活動區(qū)的。通常,動物們白天在室外活動區(qū),夜晚回到室內(nèi)館舍。

動物管理中有兩個行業(yè)俗語——“放”和“收”。“放”是指讓動物從室內(nèi)館舍到室外活動區(qū),“收”是指讓動物從室外活動區(qū)回到室內(nèi)館舍,那種感覺就像是把風(fēng)箏放出去和收回來一樣。怎樣才能夠讓動物聽從指揮,做到收放自如呢?當(dāng)然就要靠“吃”的魅力了。

假設(shè)某種動物一天需要吃兩頓飯——早飯和晚飯,那么我們只要在早上將早飯投放到室外活動區(qū),在晚上將晚飯投放到室內(nèi)館舍,就能輕松地完成“放”和“收”了。

在我們“青野鏟屎官”行動給亞洲黑熊鏟屎的時候,我仔細地觀察了一下“收”動物的過程。

當(dāng)我們來到亞洲黑熊園區(qū)時,已經(jīng)接近閉園時間,并且也沒有游客了,黑熊的保育員邢師傅正在園區(qū)外等候我們。

在偌大的黑熊室外園區(qū),有三頭黑熊還在快樂地玩耍著,其中兩頭在一起打鬧著,另外一頭像是在地上搜尋著什么。或許是跟著我家的小朋友看了不少動畫片《熊出沒》的緣故,我對熊這種動物也充滿了好感,雖然我知道這些體型龐大的家伙們有兇猛的一面,但是總會被它們滑稽的外貌和笨拙的動作逗得忍俊不止。特別是亞洲黑熊頭頂?shù)膬芍粓A耳朵,看起來和米老鼠的耳朵一模一樣,就仿佛節(jié)日里將要上臺表演的小丑,專門為逗笑大家而來。

牛健老師說:“邢師傅,現(xiàn)在就把熊收了吧?!眲偮牭脚@蠋煹倪@個說法時,我忍不住笑了,因為我想到了《西游記》,那種感覺就像是孫悟空對觀音菩薩說:“菩薩,您快把這黑熊怪收了吧?!?/p>

接下來,在邢師傅的操作下,只見黑熊室外園區(qū)山坡上有三個“洞口”徐徐打開,原來那就是三頭黑熊室內(nèi)館舍的入口。

或許是沒有發(fā)現(xiàn)回家的門已經(jīng)打開,或許是熊熊們的心里也有一個回家時間的生物鐘,三頭黑熊還在院子里漫不經(jīng)心地玩耍著,直到邢師傅擊打了兩下身邊的圍欄,發(fā)出的聲響吸引了熊熊們的關(guān)注,它們這才意識到今天好像是可以提前回家了,又像是得到了提前放學(xué)通知的小學(xué)生一樣,一頭接一頭地歡騰著向“洞口”奔來。

三頭黑熊并不是在同一時間進入各自的館舍,而是每次進去一頭,兩頭之間會間隔一小會兒時間。牛健老師介紹說,這是因為黑熊之間存在地位的差別,不論做什么事情,總是地位高的先來,地位低的后來,包括在吃東西和回館舍這些事情上。所以,我看到最后一頭熊回家的時間比第一頭熊回家的時間要晚了大概5分鐘左右。

●原來它是個“雜家”

說起亞洲黑熊,我們不妨把與它關(guān)系比較近的親戚——美洲黑熊也一起“盤”一下。在生物分類的熊屬中,包括棕熊、亞洲黑熊、美洲黑熊、北極熊等。

亞洲黑熊就是我們常說的“黑熊”,別名狗熊、黑瞎子,主要分布于歐亞大陸的東部、中國和日本等地的森林地帶,雌性體長110-150厘米,雄性體長120-189厘米,雌性體重40-140公斤,雄性體重60-200公斤,成年個體通常要比成年人類的體型要大出許多。

亞洲黑熊的體毛又黑又亮,下頦處的毛為白色,在胸部有一塊“V”字形或“U”字形白斑,很像是月亮的形狀,因此又被稱作“月熊”。亞洲黑熊的足墊厚實,前后的足上各有5個趾,趾上有尖銳且不能伸縮的爪子,是它們采食和攻擊的主要“武器”。

亞洲黑熊的腦袋很圓,耳朵很大,模樣天生就自帶喜感,而且可以像人一樣用兩只后腳站立,在動物園里很是受到游客的喜愛。

動畫片《熊出沒》中兩頭可愛的熊熊——熊大與熊二的毛色雖然像是棕熊,但是其胸前的白斑和面部特征卻是參考了亞洲黑熊的形象。

由于亞洲黑熊四肢著地走路的樣子看起來有些像狗,所以就得了“狗熊”的別名;又因為其毛發(fā)為黑色,眼睛也是黑色,并且眼睛還不大,看起來有點像是瞎子,所以又得了“黑瞎子”的別名,但其實它們的視力并不差,只是沒有它們超級靈敏的嗅覺那樣突出而已。

與亞洲黑熊相對應(yīng)的是美洲黑熊,主要分布在加拿大、美國和墨西哥等國,但其毛色就不是單一的黑色了,而是有黑色、深棕色、紅棕色、淺棕色甚至白色等不同顏色,而且胸前也并不全有“V”形或“U”形的白斑。

很多人都認識一頭很有名氣的黑色卡通熊——熊本熊(酷MA萌),它是日本熊本縣的地方吉祥物,也被任命為熊本縣營業(yè)部長兼幸福部長。熊本熊吸引了許多游客和粉絲,為熊本縣的觀光事業(yè)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然而關(guān)于熊本熊,其實還有兩個常人所不了解的地方。

第一,很多人會猜想,是不是因為熊本縣有黑熊,所以才用一頭黑色的卡通熊作為地方吉祥物?

其實,這種猜想是不對的,因為熊本縣根本沒有熊。作為亞洲黑熊的亞種之一——日本黑熊曾分布于本州和四國、九州島,如今九州島上的日本黑熊已經(jīng)滅絕。目前,日本黑熊主要出現(xiàn)在秋田、青森、巖手、新瀉、富山、石川等地,包括東京地區(qū)都有很多日本黑熊活動的記錄。

第二,熊本熊的形象并非來源于黑熊。

2011年,在貫通整個九州的新干線即將全線開通前,熊本縣政府希望能夠抓住這個機會,吸引更多地旅客在熊本站下車,以便促進地方的旅游觀光產(chǎn)業(yè),于是便請本縣出身的知名作家小山薰堂幫助構(gòu)思一個視覺形象,而小山薰堂后又求助自己的好友——著名設(shè)計師水野學(xué),最終由兩人一起策劃確定了熊本熊的形象——一頭有著兩坨腮紅的黑色的熊,看上去一副既萌萌的又賤賤的“賤萌”形象。

熊本熊的黑色來源于熊本城的主色調(diào)——黑色,腮紅的紅色來源于熊本縣的火山特色和其“火之國”的稱號。如果仔細觀察一下,你就會發(fā)現(xiàn)熊本熊的胸前并沒有黑熊特有的“V”字形或“U”字形白斑,所以,熊本熊并非是黑熊。

黑熊看起來身體粗壯滾圓,模樣滑稽可愛,動作緩慢笨拙,那么它們的便便會是什么樣子?我的心里充滿了好奇。

當(dāng)我們進入黑熊的室外活動場地后,很快便找到了答案。

原來,黑熊便便的形狀與黑熊的體型居然很像,也是一副又粗又壯的樣子,多數(shù)呈一截一截的筒狀,也有零散的塊狀,那模樣讓我想到了又粗又短的胡蘿卜或是玉米。黑熊便便的外形輪廓、粗細比例,也有一種與黑熊身材很像的卡通化效果,看起來也有些滑稽感。

人們用“字如其人”來形容一個人的書寫就像他的模樣或人品一樣,而我想要改造一下這個詞,改為“糞如其熊”,就是看到黑熊糞便的模樣就能夠聯(lián)想到黑熊本尊的模樣。

我們采集了一些看上去最為新鮮的黑熊便便,請吳姍姍老師測量了一下,這些便便的長度約為8-12厘米,直徑約為4-6厘米。

如果你還不太能想像出黑熊便便的模樣,那么我再換一個說法,即黑熊便便的形狀與我們?nèi)祟惐惚愕男螤詈芟?,只是要更粗一些,大概比成年人的便便要?.5-2倍。這樣說,你是不是就更容易理解了呢。而聞起來的味道嘛,也是和人類的便便差不多的,或者說還要更臭一點,這都是因為黑熊也和人類一樣,屬于雜食動物。

在青島森林野生動物世界一共有成年黑熊10頭,雄性和雌性各有5頭,它們的平均年齡7歲,體重在150-200公斤。在這里,它們的主要食物有窩頭、胡蘿卜、雞蛋、蘋果及其他水果,每頭熊平均每天的食量約為5公斤。

在自然界中,為了適應(yīng)環(huán)境,黑熊的食譜要更加豐富,它們食譜的范圍也遠超人類,凡是你能想到的,甚至是你想不到的,都會被黑熊納入它們的食譜。

在春天,黑熊的食譜以綠色多汁的植物和群居小動物為主,包括各種草本植物、竹葉、竹筍、螞蟻以及前一年留下的堅果等;夏天,黑熊的食譜更加豐富,除了鮮嫩的植物以外,又增加了甜美的漿果和它們最愛吃的蜂蜜,還包括玉米、土豆以及各種樹生與藤本的果實;到了秋天,黑熊迎來了一年中的盛宴季,橡子、板栗、核桃、銳齒槲櫟等飽含營養(yǎng)與熱量的堅果相繼成熟,包括野生獼猴桃在內(nèi)的各種樹果甜度達到最佳,黑熊們成了開足馬力的“干飯人”。當(dāng)黑熊吃下大量的食物,儲存了足夠多的脂肪,便迎來了漫長的冬眠期。

作為非一般的雜食動物,如果你以為黑熊的食譜只是以上這些的話,那你就錯了。雖然黑熊的食物以漿果、堅果等高能量食物為主,但是它們畢竟處在自然食物鏈的頂端,除了東北虎一類的猛獸外,黑熊在自然界中沒有什么天敵,所以它們還吃很多的植物根莖、各種昆蟲、鳥卵、野豬、馬鹿、小型獸類以及人類飼養(yǎng)的各種家畜等等,甚至也吃動物的腐尸。它們強大的消化系統(tǒng)仿佛有著來者不拒的接受能力,如果迫不得已,它們甚至可以像它們的親戚——大熊貓一樣,只靠竹子和竹筍就能度日。

如果同樣吃竹子的話,如何分辨黑熊與大熊貓的便便呢?

從外觀上肯定是分辨不出來了,因為黑熊與大熊貓消化過后的竹子殘渣都一模一樣。那么就可以從味道上入手,據(jù)說,大熊貓的便便有一股竹子的清香味,而黑熊由于是食性更“雜”,所以即便是它們吃竹子排出的便便仍然會有很濃的臭味。

我們習(xí)慣于稱在某一領(lǐng)域有著高超水平的人為“家”,比如畫家、書法家、歌唱家等。現(xiàn)在看來,黑熊在食性之“雜”方面也具備了高超的水平,它的食譜之雜,只有我們想不到,而沒有它吃不了。

原來,它是個“雜家”呀。

●消除便秘哪家強?

經(jīng)過了秋天的大量進食,膘肥體壯的黑熊就可以迎接冬天的到來了,處于北方地區(qū)的黑熊將會進入時間最長可達6個月的冬眠,而南方的黑熊由于環(huán)境溫度仍然較高,不存在食物缺乏的情況,所以就不需要冬眠。

黑熊會選擇樹洞、巖洞、地洞、圓木或石下、河堤邊、暗溝和淺洼地等保溫條件好的地方作為巢穴進行冬眠,這些地方也被叫做“熊倉”。冬眠后,黑熊的體溫和心率會自動降低,以便節(jié)省新陳代謝對能量的消耗,在整個冬季不吃不動,處于半睡眠狀態(tài)。在這期間,也會有若干次的自發(fā)性覺醒,然后再繼續(xù)沉睡。而懷孕的母熊會在冬眠期間產(chǎn)下幼崽,通常每胎2-3只,母熊就靠自己的脂肪轉(zhuǎn)化成的乳汁哺育幼崽。

在長達6個月的冬眠中,黑熊不僅不吃不喝,而且也不拉不尿,這樣才能將能量的消耗降到最低。對于我們?nèi)祟悂碚f,從每日排3次大便到每周排3次大便都是正常的,但排便時間變長則意味著便秘,便秘給很多人帶來了不可言說的痛苦。

黑熊是如何做到在6個月的時間里不排便呢?它們又是如何在6個月的冬眠之后順利排出積累已久的宿便呢?

原來,在冬眠時,黑熊的便便會在其大腸末端形成一個長近7厘米的“塞子”,隨著腸道不斷吸收這個“塞子”里的水分,這個“塞子”就會愈發(fā)干燥和堅硬,牢牢地把守住了黑熊的肛門。

當(dāng)冬眠結(jié)束時,黑熊離開熊倉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東西吃,而此時由于天氣剛剛轉(zhuǎn)暖,多數(shù)植物尚未萌發(fā),黑熊能夠找到的便是一些植物的嫩芽以及積雪消融后顯露出來的苔蘚。作為“雜家”的黑熊自然是有啥吃啥,當(dāng)大量的植物嫩芽與苔蘚被黑熊吃下去以后,就起到了為疏通腸道的作用,也便產(chǎn)生了拉肚子的效果,能將積累了數(shù)月的糞便一泄而光。

通過解開黑熊排出冬眠宿便的奧秘,我們也能從中獲得一些啟發(fā),那就是多吃富含水分的新鮮植物和高纖維食物可以幫助我們潤滑和疏通腸道,避免便秘的痛苦。

在野外,人們偶爾能夠發(fā)現(xiàn)黑熊的便便,但由于黑熊的便便與野豬的便便外觀很像而難以區(qū)分,這時可以觀察便便中是否有大量的植物種子或果實殘渣,如果有的話,那往往就會是黑熊的便便。

由于黑熊在進食漿果時幾乎不咀嚼,所以其便便中就會有很多種子和尚未完全消化的果實。雖然囫圇吞“果”的黑熊不懂得細嚼慢咽的道理,而浪費了很多的營養(yǎng),但這個過程卻對森林起到了很大的幫助,因為它們的便便起到了植物“溫床”的作用,而黑熊則扮演了“播種機”的角色。

包括野生的櫻、莓在內(nèi)的許多木本植物,種子自然發(fā)芽的幾率很低,如果希望通過人工方式讓其種子發(fā)芽生長的話,就需要進行人工催芽,一般可以用水浸、破殼、變溫、沙藏、酸泡等方法,但是人工催芽的成功率也并不高。然而,在美國落基山國家公園進行研究的生物學(xué)家發(fā)現(xiàn),通過黑熊傳播的植物種子卻有著比人工催芽更好的發(fā)芽效果,這是因為植物的種子在黑熊體內(nèi)經(jīng)過了自然的消化過程,而這一過程對種子的發(fā)芽喚醒效果堪稱完美,并且這種效果也是實驗室中無法模擬出來的。

世界就是這么有趣,誰能夠想到,每日里忙忙碌碌尋找食物的“黑瞎子”居然還是一位勤勞播種的“園丁”,而結(jié)出甜美果實的植物最初竟是從一坨臭烘烘的熊糞中生根發(fā)芽。

“一朵鮮花插在了牛糞上”被用來比喻兩個不相搭配的人,但是我們單從科學(xué)的角度來看,“牛糞”是有營養(yǎng)的,而“鮮花”的成長需要營養(yǎng),所以“牛糞”其實就是“鮮花”的最佳溫床,“鮮花”當(dāng)然可以插在“牛糞”上。

●愛護它,遠離它

目前,我國的野生黑熊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龍江、福建、四川、云南、西藏等20多個省級行政區(qū)域,分布廣泛。根據(jù)全國第一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diào)查顯示,黑熊種群數(shù)量約有2.8萬只。

作為我國的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和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瀕危物種,野生黑熊的生存狀況不容樂觀,主要原因是人類的活動范圍擴大,影響到了黑熊的生存空間。而國際上針對熊科動物的皮毛、熊膽和身體部位(掌、爪、牙等)的走私和非法交易更是屢禁不止。

黑熊是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大型旗艦物種,它們不僅能為植物傳播種子,而且它們食用腐肉,也能夠幫助森林清理生態(tài)“垃圾”,被稱為“森林清道夫”,因此黑熊對其他物種及完整的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但是,當(dāng)黑熊缺乏食物的時候,它們就會進入人類的村莊,以農(nóng)作物和牲畜為食,也難免與人類相遇,以至于發(fā)生黑熊傷人的事件。

我曾經(jīng)看過一篇關(guān)于黑熊傷人的法醫(yī)專業(yè)論文,黑熊的爪子和牙齒均能對人造成致命傷害,論文中的受害者照片慘不忍睹。而那頭傷人的黑熊竟然是一頭部分熊掌缺失、有著嚴重肢體傷殘的殘疾熊,專家推測黑熊的殘疾是多次遭遇捕獸夾所造成的。從這個角度來說,此事件中的黑熊也是一個受害者。這其實是一系列人類與野生動物互相傷害的不幸事件,真的很是讓人感慨唏噓。但總之,請你一定要記住,現(xiàn)實中真正的熊可不是動畫片里可愛的小熊熊,更不是我們可以親近撫逗的寵物,千萬不要低估黑熊的攻擊能力,在野外遇到黑熊也千萬不可大意。

如果萬一在野外遇到黑熊該怎么辦?

首先,我們一定要對黑熊有正確的認識。黑熊雖然看起來動作緩慢、憨態(tài)可掬,但這只是表面的假象,而它們其實是動物界的“全能型選手”,因為它們跑得快、會爬樹、能游泳,并且聽覺靈敏、牙尖爪利。所以,當(dāng)不小心遇到黑熊的時候,千萬要保持冷靜,不要輕視和激怒黑熊。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處理:

1) 避免直視,直視動物的眼睛會被認為是威脅和挑釁;

2) 慢慢后退,如果黑熊沒有發(fā)現(xiàn)你的存在,可以悄悄離開,如果黑熊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你,應(yīng)以盡量緩慢的動作后退,要避免背對黑熊快速跑開,那樣會激起黑熊追趕的欲望;

3) 不要裝死,黑熊也是食腐動物,所以裝死對黑熊是沒有用的;

4) 不要上樹,黑熊是爬樹高手,上樹的速度會比你更快;

5) 拋物吸引,你可以在后退的時候,將衣服、背包、食物或其他物品慢慢扔到地上,這些東西可能會吸引黑熊,從而轉(zhuǎn)移黑熊的注意力;

6) 防熊噴劑,如果攜帶有防熊噴霧劑,可以在必要時使用。有海外博主在遇到熊的近距離攻擊時,沒有其他辦法,就通過大喊大叫來震懾熊,最終將熊驅(qū)離。

不論怎樣,遇到黑熊時,一定要保持冷靜。我還看過這樣一段視頻,有幾個人在經(jīng)歷了黑熊對他們的搜身后,非常鎮(zhèn)定地保持不動,從而安全脫險,其實那時的黑熊并沒有攻擊人類的意圖,只是對人類產(chǎn)生了好奇心而已。

在通常情況下,黑熊是不愿意接觸人類的,它們也并非要故意傷人,它們攻擊人類是因為害怕人類而產(chǎn)生的自衛(wèi)反應(yīng)。所以,為了避免人類與黑熊之間產(chǎn)生不愉快的接觸,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距離,避免接觸。

所以,保護它們的最好方法就是遠離它、不要打攪它。

保持距離,才有美感。

鏟屎小檔案

本 名:黑熊便便

外 號:種子溫床

形 狀:圓筒狀

顏 色:黃褐,褐,深褐

尺 寸:長約8-12厘米,直徑約4-6厘米

主要成分:窩頭、胡蘿卜、蘋果消化后殘渣

臭味指數(shù):4顆星

作者簡介:螳小螂,博士,科普作家,海洋生態(tài)保護推廣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海洋科普專業(yè)委員會委員,山東省首批科普專家工作室——李濤海洋文化科普工作室領(lǐng)銜專家,青島市文聯(lián)簽約作家。曾獲得兩屆中國科普創(chuàng)作領(lǐng)域最高獎項——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優(yōu)秀科普作品獎。代表作“章魚兄弟”系列長篇海洋科普文學(xué)作品——《金色鱗片》《海旅團與偷音者》《長嘴之痛》。

評論
科普647da048606b8
庶吉士級
已經(jīng)閱讀
2024-04-05
撫松縣新屯子鎮(zhèn)中學(xué)康志明
大學(xué)士級
2024-04-05
大思快跑
庶吉士級
已閱
2024-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