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看一張對比圖,大家覺得下面哪個臀部更翹呢?
“這還用問嗎?當然是右邊臀部看起來比較翹啊!”你心里是不是也這么想的?然而,真相是殘酷的,你認為的翹臀實際是“假翹臀”,是一種異常身體姿態(tài),很多時候是因為骨盆前傾導致的。并且很多擁有“假翹臀”的人,明明不胖,卻擁有著怎么減都減不掉的小肚子,嚴重時還會出現腰痛,背痛,便秘,慢性疲勞,體態(tài)改變等。
如何在家自測是否骨盆前傾呢?
方法一:貼墻站立測試 **1.**靠墻站立,將頭部、肩背部、臀部緊貼墻面
**2.**將一手掌插入腰部與墻面之間
**3.**若腰部與墻面之間距離為一拳甚至以上距離則可疑骨盆前傾
方法二:三角平面測試 **1.**站立位,雙手拇指相對合攏成一個倒三角形放在小腹上,掌根放于骨盆最突出的地方(髂骨)中指位于恥骨正上方
**2.**觀察三角形方向是否垂直與地面
**3.**垂直地面為正常,三角形掌根較中指前傾,則可疑骨盆前傾
**注意:**這個方法只能作為簡單測試,最靠譜的辦法,還是去醫(yī)院掛個號,拍一張站立位骨盆正側位X線片,讓醫(yī)生測量一下真實的骨盆前傾角度。
骨盆前傾是因為什么導致的?
1.不良生活習慣導致下半身肌肉力量失衡
久坐不動是最常見的原因,多數骨盆前傾患者可能會出現髖部屈?。难?、股四頭肌中的股直?。┻^緊或僵硬(常因久坐引起)、腹部肌肉力量過弱、下背部肌肉過緊或僵硬、臀部肌群和腘繩?。ù笸群髠龋┘∪饬α窟^弱,導致骨盆受力不平衡,被拉向前傾位。
2.不良體態(tài)導致身體重心前移
腹部肥胖、愛穿高跟鞋以及懷孕等體態(tài)導致身體重心前移,身體為了平衡重心,會通過調整骨盆的位置以維持穩(wěn)定,從而適應性骨盆前傾,使用腰部力量將身體拉回來,從而形成“前凸后翹”的“假翹臀”體態(tài)。甚至還有人為了讓屁股顯得更翹,而刻意維持骨盆前傾的姿態(tài)。
3.改善骨盆前傾,擁有真翹臀
**(1)**矯正日常不良姿勢及生活習慣。
**(2)**做好骨盆周圍肌群的強化+拉伸,比如,強化相對松弛無力的腹部、臀部、大腿后側肌群,拉伸相對緊張的伸髖肌 群、下腰部肌群,使其重獲力學平衡。
下面針對以上情況向大家介紹一些強化和拉伸的鍛煉方法。
① 激活并加強腹部核心肌群
**動作一:**仰臥腹式呼吸
**動作要領:**腰部緊貼床面,吸氣時腹部隆起,呼氣時腹部向脊柱方向收緊,吸呼比率為1:2,如吸2秒呼4秒。動態(tài)練習5分鐘為一組。
**動作二:**平板支撐
**動作要領:**俯臥,肘關節(jié)與肩關節(jié)保持直角,腹部發(fā)力維持身體穩(wěn)定,使頭部、上背部、臀部保持一條直線,不要塌腰拱背,保持動作30秒為一組。
② 加強臀大肌和腘繩肌的力量
**動作一:**仰臥臀橋
**動作要領:**配合腹式呼吸將腹部肌肉收緊,臀部發(fā)力,從尾骨逐節(jié)抬高至臀部距離床面一拳高度,再逐節(jié)向下還原。動態(tài)練習5個呼吸為一組。
**動作二:**站立前屈
**動作要領:**雙腿并攏,膝蓋伸直,上半身俯身下彎,手掌盡量靠近地面,注意不要拱背,體會大腿后側的拉伸,保持動作30秒為一組。
③ 放松髂腰肌,股直肌和闊筋膜肌群
**動作一:**拉伸髂腰肌
**動作要領:**兩腳一前一后,呈弓步狀態(tài),保持膝關節(jié)與腳尖方向一致向前,上身挺直不要前傾,保持骨盆中立位,體會髖部大腿前側腹股溝的伸展,保持拉伸30秒,換腿重復以上動作為一組。
**動作二:**放松股四頭肌
**動作要領:**一手從身后握住同側腳踝,將腳后跟輕輕向臀部拉伸,體會大腿前側的伸展,保持拉伸30秒,換腿重復以上動作為一組。
④ 放松背闊肌,豎脊肌
**動作一:**嬰兒式放松
**動作要領:**屈膝跪于地面上向下折疊身體,前額貼地,臀部后座在腳后跟上,體會后背部腰部的伸展,保持拉伸30秒為一組。
**動作二:**貓式伸展
**動作要領:**起始位跪姿,雙手撐地,手臂與大腿垂直地面,腰背平直,吸氣時,抬頭挺胸腰部略往下,呼氣時,收緊腹部,頭向下,含胸,脊柱逐節(jié)拱起,體會脊柱的柔韌與放松,動態(tài)練習5個呼吸為一組。
以上動作每天可重復3-5組。如骨盆前傾嚴重出現腰痛等癥狀持續(xù)無法緩解,請到醫(yī)院就診治療。
END
注: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僅用于公益科普,侵刪圖文丨柯智淳 賈峻
編輯丨吳劍桐*
校對丨陳英英
審核丨張瑋
作者簡介
柯智淳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推拿科住院醫(yī)師
針灸推拿學碩士,擅長中醫(yī)內外兼治法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椎管狹窄癥、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肩周炎等骨關節(jié)疾??;運用津沽臟腑推拿治療消化系統、婦科、內分泌系統等內科疾病。發(fā)表核心論文3篇。
賈峻,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推拿科肌張力障礙病房二病區(qū)副主任,中國民族醫(yī)藥學會推拿分會理事,世界中醫(yī)藥學會聯合會推拿手法專業(yè)委員會理事。 從事推拿醫(yī)教研工作二十余年,發(fā)表包括中文核心、科技核心等各類期刊論文二十余篇,負責天津中醫(yī)藥大學課堂授課、臨床帶教以及老年大學等教學工作多年,多次參與推拿科重點??苾?yōu)勢病種診療規(guī)范和臨床路徑的制定和編寫工作,經常積極組織參加健康科普講座及義診活動,解決百姓疾苦,為健康中國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擅長治療脊柱、骨關節(jié)等疾病,從醫(yī)二十余年,在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腰椎滑脫、腰椎管狹窄、強直性脊柱炎等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方面有獨到的見解。尤其擅長應用推拿配合針灸以及中醫(yī)外治綜合療法,治療腰椎滑脫癥、強直性脊柱炎、頸性眩暈等脊柱關節(jié)病。同時在針刀療法治療腱鞘炎等小關節(jié)疾病方面也頗有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