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艱難梭菌就真的出現的很“艱難”么?

戰(zhàn)楊
原創(chuàng)
致力于微生物方面研究,多以簡單輕松的方式走近微生物
收藏

艱難梭菌就真的出現的很“艱難”么?

在看到這個細菌的時候,腦海中不由得出現,老婆餅里沒老婆,魚香肉絲里沒有魚,那么艱難梭菌就真的出現的很“艱難”么?

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認識什么是艱難梭菌。

艱難梭菌廣泛分布于土壤,多種家畜和野生動物、甚至人類的糞便中。因該菌對氧氣極為敏感,當時難以從糞便中分離和培養(yǎng),所以艱難梭菌是出現的很“艱難”么?看來不是,而是培養(yǎng)起來很“艱難”。

雖然是難培養(yǎng),但是它具體是長什么樣子呢?

艱難梭菌為革蘭陽性粗長桿菌。有一個卵圓形,直徑比菌體還大的芽孢。周身都有鞭毛,所以可以運動。嚴格厭氧。培養(yǎng)之后,紫外線燈下可見黃綠色熒光。艱難梭菌的芽胞對常用消毒劑、抗生素、高濃度氧或胃酸,均有很強的抵抗力,但其繁殖體對這些因素較為敏感。

它是靠什么使人致病的呢?

(1)黏液層:疏松地附著在細菌表面,在腸道上皮細胞表面黏附和定植。

(2)細胞表面蛋白 84是細菌分泌的一種黏膜裂解酶,能導致結腸黏膜的降解。

(3)外毒素:多數致病性艱難梭菌菌株能產生艱難梭菌毒素A和艱難梭菌毒素B??蓽缁钌掀ぜ毎麅鹊腞ho蛋白家族,導致細胞凋亡并產生細胞病變效應,是艱難梭菌最重要的致病物質此外,大于0. 1nmol/L的Ted B還可增加細胞內活性氧中間物而促進細胞壞死。

具體的治病過程是艱難梭菌轉移酶由 CDTa 和 CDTb 兩個成分組成,CDTb結合細胞表面受體并介導毒性亞單位CDTa進入細胞質;CDTa 破壞細胞骨架,導致上皮細胞死亡。

說人話就是b打通了人脈,帶著a進入人體,a咔咔亂拆,上皮細胞經受不住,就死了。

那么上皮細胞死亡會導致什么樣的疾病呢?

(1)無癥狀攜帶者:是重要的傳染源。已證實60%-70%的新生兒,3%的3歲以上的兒童,3%的成人和10%的老年人,無癥狀攜帶艱難梭菌。新生兒和嬰兒的腸道缺乏艱難梭菌產生的毒素的受體,常攜帶細菌而不致病。

(2)醫(yī)源性腹瀉:曾經住院史、罹患基礎疾病、老年人、抑酸劑的使用和曾接受過抗生素的治療等是危險誘因。其中,抗生素治療史是最重要的高危誘因,常在抗生素預防或治療應用5-10天后,出現水樣腹瀉,傳統上也稱為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然而,超過30%的腹瀉病例,未曾有抗生素治療史,與住院史、病人的年齡或罹患基礎疾病等相關。有報道在住院1周內,13%-20%的住院病人可檢測到艱難梭菌,入院4周內的檢出率可增加到50%。

艱難梭菌經胃進入十二指腸后,芽胞受到來源于肝臟的初級膽汁酸的刺激開始發(fā)芽形成繁殖素的產生,有顯著的抑制作用。除抗生素的類型外,抗生素的作用時間、劑量和聯合作用均是重要體外。盡管所有抗生素、甚至抑酸劑治療都與CDI相關,但林可霉素、頭孢菌素和喹諾酮類抗生素是最常見的誘因;抗生素可破壞腸道的正常菌群,而正常菌群對艱難梭菌芽胞發(fā)芽形成繁殖體和毒的影響因素。在結腸,次級膽汁酸抑制艱難梭菌的芽胞發(fā)芽、促進繁殖體形成芽胞并隨糞便排出

3)假膜性結腸炎:5%的CDI病人,可出現血水樣腹瀉,排出假膜,并伴有發(fā)熱、白細胞增多等全身中毒表現,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那么怎么預防比較好呢?

治療CDI的主要措施包括:立即停用相關抗生素,輕度腹瀉癥狀即可緩解;較重的腹瀉或結腸炎病人需要采用甲硝唑或萬古霉素治療;大約20%-30%的病人會復發(fā)、甚至反復復發(fā),主要原因是抗生素可殺滅細菌繁殖體但未殺滅芽胞,可嘗試采用健康人的糞菌移植(fa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FMT)治療。

因艱難梭菌在醫(yī)療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中廣泛存在,預防 CDI較為困難。醫(yī)療從業(yè)人員應重視手衛(wèi)可顯著降低CDI的發(fā)病率。目前尚無疫苗用于預防。

通過對艱難梭菌的了解,發(fā)現其無癥狀攜帶者的比例較高,長期服用抗生素就容易引發(fā)內源性感染,因此在腹瀉癥狀發(fā)生時,除了要注意便的顏色形態(tài),還需要注意的還有很多,微生物是一個龐大的體系,我們可以多多了解,才能做出更好的應對和防范。

本文參考文獻來自《醫(yī)學微生物學》人衛(wèi)第九版

評論
臭皮匠心
少傅級
在腹瀉癥狀發(fā)生時,除了要注意便的顏色形態(tài),還需要注意的還有很多,微生物是一個龐大的體系,我們可以多多了解,才能做出更好的應對和防范。
2024-05-20
中氣旋
少師級
已經閱讀
2025-03-25
急救醫(yī)生、救死扶傷
學士級
已閱,了解了醫(yī)學知識。
202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