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今天,解鎖新疆的另一種美

星球研究所
原創(chuàng)
一群國家地理控,專注于探索極致世界
收藏

圖片

如果歸入海洋是河流最終的宿命

那么,有一條河注定是失敗的

它就是位于我國新疆的

塔里木河

(俯瞰塔里木河,攝影師@文興華)

圖片

2179千米的身軀

讓它自高山峽谷奔騰而下

又在蒼茫大漠間馳騁千里

(請橫屏觀看,塔里木河位置與水系示意,制圖@吳昕恬/星球研究所)

圖片

于黃河而言

它的干流水量較小

卻同樣可以被稱作母親河

(請橫屏觀看,阿拉爾市的塔里木河,攝影師@文興華)

圖片

于長江而言

他的長度只有三分之一

卻滋潤著超過100萬平方千米的大地

(孔雀河河水澆灌的庫爾勒香梨園,攝影師@王漢冰)

圖片

這究竟是一條怎樣的河流?

又發(fā)生著怎樣的故事?

01

突破群山

與很多大河相似的是

塔里木河的故事也源于高山之巔

在新疆的西南部

喀喇昆侖山

自西北向東南橫亙在大地之上

誕生出一座座超過8000米的山峰

猶如衛(wèi)士一般屹立于我國的邊境地帶

(和田縣遠(yuǎn)眺喀喇昆侖山脈,攝影師@陳劍峰)

圖片

其中

最為著名的莫過于世界第二高峰

喬戈里峰

其8611米的挺拔身姿

也讓喀喇昆侖拿下了世界第二高山脈的桂冠

(喬戈里峰,攝影師@張稱心)

圖片

而更為突出的是

雄偉的山脈孕育出了地球上

最密集的超級冰川

(俯瞰喬戈里峰冰川,攝影師@王梓軒)

圖片

在喬戈里峰東南側(cè)

十余條冰川從山巔傾瀉而下,蔚為壯觀

這里便是塔里木河的主源之一

葉爾羌河的起點(diǎn)

(請橫屏觀看,葉爾羌河上游的特拉木坎里冰川末端的堰塞湖,攝影師@郝沛)

圖片

當(dāng)氣溫升高

大量的冰川開始融化并不斷匯聚

再加上少量的大氣降水

葉爾羌河便有了最初的模樣

此時的它

如新生的孩提般稚嫩

小心翼翼地在山間流淌

(葉爾羌河上游的克勒青河,攝影師@郝沛)

圖片

隨后

隨著沿途眾多冰川融水的注入

葉爾羌河開始壯大

成長為了一條少年河流

不僅充滿活力,膽子也越發(fā)的大了

它在群山之間橫沖直撞

不斷下切

開辟出了一條條峽谷

(塔莎古道與峽谷中穿行的葉爾羌河,攝影師@阿石)

圖片

在峽谷內(nèi)

它或?qū)⒆约簲Q成“一股繩”

沖破碎石,浩蕩前行

(請橫屏觀看,峽谷中湍急的葉爾羌河,攝影師@小強(qiáng)先森)

圖片

或在寬闊平坦的谷底

放慢腳步,順便伸個懶腰

將自己發(fā)散為發(fā)辮狀

(葉城棋盤鄉(xiāng)境內(nèi)的葉爾羌河,攝影師@郝沛)

圖片

為了彰顯高調(diào)

葉爾羌河更是在谷間

滋潤出了成片的樹林

當(dāng)秋季來臨

雪白的山峰、蔚藍(lán)的河水與金黃的樹林

共同組成了一幅壯闊的風(fēng)景畫

(秋天的塔什庫爾干河,塔什庫爾干河為葉爾羌河的主要支流,攝影師@笑飛雪)

圖片

與此同時

由于高山冰川的發(fā)育

在周圍的山間

眾多如葉爾羌一般的河流

同樣歡騰雀躍著

來自帕米爾高原的喀什噶爾河

(請橫屏觀看,克孜勒蘇河河谷,克孜勒蘇河為喀什噶爾河上游支流,攝影師@魏建國)

圖片

天山的阿克蘇河

昆侖山的和田河與克里雅河

(山谷間的喀拉喀什河,喀拉喀什河是和田河的主要上游,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

正如其他地區(qū)的河流一樣

葉爾羌與它的伙伴們

也幻想著有一天能夠涌入大海

為此不惜一切代價,突破群山

最終

在莎車縣

葉爾羌終于擺脫了大山的束縛

完成了最艱難的挑戰(zhàn)

(請橫屏觀看,葉爾羌河的出山口,阿爾塔什水電站附近,攝影師@劉耕新)

圖片

然而

讓它萬萬沒想到的是

曾經(jīng)孕育自己的群山

竟然扼殺了眼前的塔里木盆地

此刻

呈現(xiàn)在它面前的卻是另一番天地

中國最大的沙漠

塔克拉瑪干

這里終年被干旱籠罩

年均降水量只有23mm

蒸發(fā)量卻高達(dá)3800mm

目之所及

黃沙遍野,了無生機(jī)

(塔克拉瑪干沙漠,攝影師@張揚(yáng)的小強(qiáng))

圖片

葉爾羌猶豫了

事實(shí)上,不止葉爾羌

從四周高山奔流至此的河流們都猶豫了

它們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

更無法想象未來將要面對什么

但很快它們做出了一個勇敢的決定

要用自己的力量改變一切

02

闖出綠洲

河流們首先想到的是盡可能地發(fā)散自己

從而滋養(yǎng)更多的土地

它們利用出山口的天然地勢落差

將流速驟減,并舒展身軀

使水流向四方散開

于是河流中所攜帶的碎屑物質(zhì)大量沉積

沖積扇誕生了

而當(dāng)其范圍逐漸擴(kuò)大彼此連接時

便成為了沖積扇群

從高空俯瞰

在塔里木盆地邊緣

一個個大小不一的沖積扇鋪滿大地

蔚為壯觀

(請橫屏觀看,喀喇昆侖山及山前沖積扇,攝影師@陳劍峰)

圖片

河流們的努力也終于得到了回報

在喀什地區(qū)

大面積的土地被沖積扇覆蓋

受到流水的滋養(yǎng),開始變得濕潤

(喀什地區(qū)的沖積扇,攝影師@柴江輝)

圖片

于是

生物開始聚集

從高大的喬木胡楊

到矮小的檉柳、沙拐棗、駱駝刺等灌木

再到依附于地表的堿蓬、豬毛菜

數(shù)十種植物選擇在這里繁衍生息

(戈壁之上的沙拐棗,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

鵝喉羚、塔里木兔

白尾地鴉、毛腿沙雞等動物

也在這里安家落戶

綠洲誕生了

(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鵝喉羚,攝影師@鄧建中)

圖片

隨后,人類也被吸引而來

距今3000年前

喀什地區(qū)便出現(xiàn)了最早的聚落

但由于生產(chǎn)水平較低

易于防守的山谷則成為了聚落的首選

隨著農(nóng)業(yè)的不斷發(fā)展

漢代時,人們順流而下

來到山前綠洲

喀什地區(qū)便正式進(jìn)入了大規(guī)模定居與耕種時代

(喀什地區(qū)的帕米爾杏花村,攝影師@郝沛)

圖片

張騫“鑿空”西域后

這里便迎來了最為輝煌的時刻

作為絲綢之路的要沖地帶

喀什連接著東西方來來往往的人們

和形形色色的文明

書寫著屬于自己的歷史

(喀什古城,攝影師@林北岸)

圖片

唐代以后

水利工程的建設(shè)

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工具的大幅進(jìn)步

使得聚落深入到了綠洲腹地

并逐漸擴(kuò)展到了河流下游尾閭地區(qū)

(喀什地區(qū)各歷史時期聚落的分布,制圖@吳昕恬/星球研究所)

圖片

時至今日

喀什綠洲憑借豐富的物產(chǎn)與發(fā)達(dá)的農(nóng)業(yè)

成為了南疆地區(qū)的重要城市

除此之外

在昆侖山腳下

碧綠純凈的和田河

(和田河與沿岸綠洲,攝影師@陳劍峰)

圖片

蜿蜒曲折的克里雅河

(請橫屏觀看,克里雅河及沿岸綠洲,攝影師@李鐘鳴)

圖片

川流不息的車爾臣河

自西向東依次排開

其所形成的綠洲

則猶如一個個碧玉般鑲嵌在塔里木盆地的邊緣

(山洪沖刷后的且末縣車爾臣河,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

它們做到了

河流們用自己的身軀

澆灌出了生機(jī)盎然的新世界

這片大地正在被改變

于是

它們滿懷信心的繼續(xù)向大漠深處挺進(jìn)

葉爾羌也逐漸褪去了峽谷中的稚氣與莽撞

成長為了一條青年河流

不同于出山口

大漠間較為平坦的地形

使葉爾羌不由地放慢了腳步

它將自己的身軀盡情舒展并不斷變換

擺蕩出了頗為寬闊的河道

(冬季的葉爾羌河,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

沿岸,枸杞、沙棘果

棉花等農(nóng)作物鋪滿大地

濕地、胡楊林與沙漠交相輝映

(請橫屏觀看,棉花田中待運(yùn)輸?shù)拿藁ň?,攝影師@漣漪de)

圖片

喀什噶爾河也同樣不甘示弱

在天山與帕米爾高原之間橫掃出了大片的綠洲

人們在此安居樂業(yè)

(請橫屏觀看,喀什主城區(qū)及喀什噶爾河,攝影師@張稱心)

圖片

不過最為勇敢的當(dāng)屬和田河

從南至北,孤身一人

橫穿了整個大漠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和田河,攝影師@陳劍峰)

圖片

但不幸的是

由于高強(qiáng)度的蒸發(fā)與較小的河流流量

包括克里雅河在內(nèi)的數(shù)條河流

逐漸透支,最終斷流

于是,河流們發(fā)現(xiàn)

各自為戰(zhàn),孕育綠洲的方法

只能改變一小片沙漠

而想要更大的蛻變

則需要團(tuán)結(jié)一致

03

匯聚成川

在新疆阿拉爾市

奔騰了近千公里的葉爾羌河

拼盡了自己的最后一絲力氣

最終癱倒在大地之上

(葉爾羌河末端附近的水庫,攝影師@邱明江)

圖片

幸運(yùn)的是

一路向北的和田河及時趕到

與從天山奔騰而下的最強(qiáng)援軍

阿克蘇河撞個滿懷

(請橫屏觀看,阿克蘇河與和田河匯流@肖玉磊)

圖片

自此

一條馳騁大漠、締造奇跡的河流

塔里木河

誕生了

(航拍塔里木河,攝影師@趙來清)

圖片

從高空俯瞰

平靜清澈的河水交匯融合

在天空的映襯下十分湛藍(lán)

(秋季的塔里木河胡楊林,攝影師@阿石)

圖片

岸邊綠樹成蔭,芳草萋萋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

你很難想象這樣的景觀會出現(xiàn)在大漠中

塔里木河總能讓奇跡降臨

(輪臺境內(nèi)的塔里木河,攝影師@郝沛)

圖片

匯聚后的河流也重新迎來了生機(jī)

豐沛的水量使其擁有了更為寬闊龐大的身軀

平坦的地勢又讓它增添了更多的平靜與穩(wěn)重

塔里木河自此迎來了壯年時期

在沙漠地帶

由于河床及沿岸泥沙較為松軟,極易沖刷

河流的擺動十分劇烈

在沙雅縣與輪臺縣

塔里木河

在大地上畫出了一條條優(yōu)美的曲線

(請橫屏觀看,塔里木河,攝影師@文興華)

圖片

而當(dāng)其過于彎曲致使凹岸相連時

河流便“裁彎取直”

使原有河道逐漸廢棄

形成形似牛軛的湖泊

是為牛軛湖

(牛軛湖形成示意,制圖@巴旦木/星球研究所)

圖片

于是

大大小小的半圓形湖泊在塔里木河沿岸點(diǎn)綴

并被胡楊包圍

成為了沙漠中不可多得的靚麗風(fēng)景

(請橫屏觀看,塔里木河,攝影師@王漢冰)

圖片

而此時的塔里木河

也找到了對抗大漠的新辦法

夏季

較高的氣溫使上游冰川快速融化

河流補(bǔ)給量增加

再加之偶爾到來的水汽形成的降水

塔里木河有了明顯的枯洪變化

每當(dāng)洪水來臨

它便讓水流借勢沖出河道,四處漫溢

覆蓋更為廣大的土地

更有可能打通新的通道

致使河流改道

(塔里木河洪水,攝影師@鄒懿)

圖片

這使得更大面積的沙漠得到了水源的滋養(yǎng)

于此同時

流水也可不斷滲入地下,補(bǔ)給地下水

為四周甚至其他地區(qū)的生命提供可能

(新疆尉犁縣塔里木下游原始胡楊林,攝影師@王漢冰)

圖片

而當(dāng)其遇到地勢的低洼處

更可孕育小型的湖泊與濕地

在尉犁縣

羅布淖爾國家濕地公園坐落其間

從高空俯瞰

湖泊、濕地、河灘相互拼接

如絢麗的地毯般鋪陳在大地之上

(羅布淖爾濕地,攝影師@桃叔)

圖片

秋季

成群結(jié)隊(duì)的候鳥

在碧綠的水面上嬉戲覓食

與葦叢、胡楊交相輝映

形成一幅生機(jī)勃勃的畫卷

(秋季的羅布淖爾濕地,攝影師@王漢冰)

圖片

至此

沙漠因?yàn)樗锬竞拥牡絹戆l(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里不僅滋長著生生不息的綠洲

更孕育出了獨(dú)一無二的文明

然而

這場與大漠的較量

塔里木河是否真的是最后的贏家?

04

挺進(jìn)大漠

在塔里木盆地的東部

一個形似耳朵狀的低地出現(xiàn)在大地之上

這便是大名鼎鼎的羅布泊

而它的出現(xiàn)也宣告著塔里木河曾經(jīng)的輝煌

(2014年羅布泊的遙感影像,圖片來源@NASA)

圖片

數(shù)千年前

作為盆地的最低點(diǎn)

彼時的羅布泊承接著來自塔里木河

車爾臣河、孔雀河在內(nèi)的眾多河流

湖面廣闊無垠

最大時可達(dá)1萬平方千米

超過了如今青海湖的兩倍

(羅布泊的龍城雅丹,攝影師@錢瑋)

圖片

充沛的水源孕育了聞名遐邇的樓蘭古城

不僅成為了絲綢之路的咽喉要塞

印度的佛教、希臘的藝術(shù)

東方的織錦也在這里大膽融合

共同塑造了一個史無前例的“國際化”王國

(樓蘭故城遺址,攝影師@郝沛)

圖片

與此同時

昔日的塔里木河則分為南北兩道

北河與今天的河道位置較為相近

而南河則由和田河、克里雅河、車爾臣河共同注入

從沙漠中心穿過

最終抵達(dá)東部的羅布泊

(塔里木河水系變遷示意,由于北河未有確切的變遷歷史,下圖選用現(xiàn)代河流的位置僅作示意,圖片重點(diǎn)突出南河的變遷過程,制圖@吳昕恬/星球研究所)

圖片

但之后

隨著氣候逐漸變干

再加上盆地內(nèi)南高北低的地勢差距

不僅南河逐漸向北,與北河合并

塔里木河也徹底離開了羅布泊

事實(shí)上

從尉犁縣開始

如今的塔里木河便失去了來自天山河流的支援

孤身向大漠更深處挺進(jìn)

由于受到強(qiáng)蒸發(fā)與強(qiáng)下滲的影響

再加上補(bǔ)給較少

曾經(jīng)意氣風(fēng)發(fā)的少年

似乎也進(jìn)入了遲暮之年

河道內(nèi)

滔滔的河水被平靜的細(xì)流所替代

漫溢的黃沙凌亂的散落在四周

似乎隨時要將水流吞噬一般

(干涸的河道與胡楊林,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

而在河道外

零星的胡楊點(diǎn)綴其上

低矮的灌叢與草木則占據(jù)了大片土地

(干涸的塔里木河,攝影師@劉辰)

圖片

然而故事并沒有結(jié)束

上世紀(jì)50年代

由于塔里木河上游大面積的水土開發(fā)

致使下游的水量越來越少

直至70年代

自大西海子水庫向下的321公里河道

徹底斷流

臺特瑪湖干涸,兩岸胡楊大量死亡

人們被迫遷移

留下了眾多城鎮(zhèn)遺跡

成為了一個又一個的“樓蘭”

(英蘇村遺址,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

于是

一場河流保衛(wèi)戰(zhàn)打響了

本世紀(jì)初開始

塔里木河沿岸的數(shù)百萬畝的農(nóng)田

開展節(jié)水改造工程

(且末縣沙地滴灌,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

二十余次的生態(tài)輸水

讓其徹底擺脫了斷流的困境

大面積的胡楊等植被的更新與修復(fù)

使下游重現(xiàn)生機(jī)

(塔里木河胡楊林,攝影師@文興華)

圖片

時至今日

位于尾閭的臺特瑪湖面積已超300平方公里

湖邊蘆葦叢生,胡楊成片

湖面之上

野鴨、水鳥等野生動物自在徜徉

(臺特瑪湖,攝影師@文興華)

圖片

05

尾聲

如果一條河流最終的宿命是涌入海洋

那么,塔里木河注定是失敗的

但是失敗就不值得被銘記嗎?

曾經(jīng)的它也如孩童般天真

在群山之間一路闖蕩

幻想著奔騰入海的未來

(喀什地區(qū)奧依塔克風(fēng)景區(qū),攝影師@塵月RoyChen)

圖片

但卻在出山口撞上了寸草不生的沙漠

從此被賦予了全新的使命

于是

它沖出綠洲,孕育文明

(塔里木河沿河綠洲,攝影師@姚遠(yuǎn))

圖片

也呼朋喚友,凝聚力量

但最終難敵沙漠的桎梏

(斷流的葉爾羌河,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

或許對于它來說

這也是另一種百川入海

只是這里的“?!敝傅氖巧澈?/p>

作為中國第一大內(nèi)陸河

現(xiàn)如今的塔里木河

更是憑借著科技與交通的力量

將滔滔的流水化作飄香的瓜果

涌入萬家燈火

(喀什的瓜果,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

亦化作柔軟的棉花,穿戴在身

(機(jī)械化收割棉花,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

更可化作美味的佳肴,走向世界

(2023年1月15日,漁民在博湖縣博斯騰湖冰面上進(jìn)行冬捕作業(yè),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

而生活在東部的我們

也許遙遠(yuǎn)的距離讓它從未出現(xiàn)在你的腦海中

也許你也從未見過它的模樣

但其實(shí)它一直在我們的身邊

(塔里木河流域的特產(chǎn)示意,圖片來源@吳靜、雷彬、王警、奎濤、視覺中國,制圖@巴旦木/星球研究所)

圖片

本文創(chuàng)作團(tuán)隊(duì)

撰文:石曉非

編輯:云舞空城

圖片:張釗海

設(shè)計(jì):巴旦木 地圖:吳昕恬

審校:李楚陽&王邏輯&松楠

封面&頭圖攝影師:劉辰&趙來清

【參考文獻(xiàn)】

[1]張永雷,陳亞寧,楊玉海,等.塔里木河河道的歷史變遷及驅(qū)動力分析[J].干旱區(qū)地理,2016,39(03):582-589.

[2]程其疇.塔里木河研究[M].河海大學(xué)出版社,1993.

[3]陳紅川,李江,鄭剛,等.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規(guī)劃實(shí)施效果評價[J].水利規(guī)劃與設(shè)計(jì),2023,(10):6-10.

[4]鄧銘江.塔里木河生態(tài)輸水與生態(tài)修復(fù)研究與實(shí)踐[J].中國水利,2022,(19):29-32.

[5]宋郁冬 樊自力等.中國塔里木河水資源與生態(tài)問題研究[J].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0.

[6]陳亞寧,張小雷,祝向民,等.新疆塔里木河下游斷流河道輸水的生態(tài)效應(yīng)分析[J].中國科學(xué)(D輯:地球科學(xué)), 2004.

評論
油麗娜
少師級
我國地理資源富饒美麗,今天解鎖新疆的另一種美,就是塔里木河。濕地,沙漠,溝壑等各種美不勝收。愛我的大中國!
2024-06-05
科普lyjzgf
學(xué)士級
新疆的美,不僅僅在于它的自然景觀,更在于它深厚的文化底蘊(yùn)和各民族和諧共處的生活方式,每一次深入探索,都能發(fā)現(xiàn)更多令人驚嘆的美,感受到這片土地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魅力。
2024-06-05
尖刀情懷永遠(yuǎn)跟黨走
大學(xué)士級
新疆好地方,更有塔里木河流淌其間。這是一個美麗而神奇的地方,而塔里木河又是世界上最長的內(nèi)陸河之一,不僅擁有獨(dú)特的風(fēng)光,更孕育了這片土地!
202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