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那個黑白電視剛剛換彩電的年代,如果一個五月初出生和八月初出生的男生聊天,你猜他倆最可能會說什么?金牛座的阿魯?shù)习秃酮{子座的艾奧里亞兩位黃金圣斗士哪個更厲害?當時《圣斗士星矢》正在熱播。從動畫里看,獅子座的艾奧里亞似乎更勝一籌,你看這個八月生的小男生微微顯露出得意的嘴臉!現(xiàn)實中,獅子是牛的天然捕食者,不太會有人懷疑它們之間的勝負。
非洲水牛:你們說獅子和牛哪個厲害呢?圖片:Power Animals / youtube
但這條定律如果放在非洲水牛(Syncerus caffer)的世界中卻未必成立!非洲水牛雖然被稱作水牛,但和我們平時所見的水?!獊喼匏#˙ubalus bubalis)卻差異甚大,前者屬于非洲水牛屬,后者則是水牛屬。有一點值得一提,非洲水牛從來沒有被人類成功馴化過,它們野性十足,戰(zhàn)力驚人,這也成就了它們“非洲五霸”之一的名聲!
非洲五霸
在非洲,白人殖民者間流行著狩獵的文化,而被認為最難捕獲且最危險的大型哺乳動物,就是“非洲五霸”(big five game),這五種動物分別為大象、黑犀牛、非洲水牛、非洲獅和花豹。在野生動物保護意識尚淺的年代,白人認為狩獵大動物能展示他們的勇氣、力量和智謀。他們會帶走象牙、犀角、獸皮以及非洲水牛的牛角作為戰(zhàn)利品和紀念物四處炫耀!
非洲水牛和獅子搏斗的圖畫。圖片:Biodiversity Heritage Library / Flickr
這些狩獵對象中對獵人傷亡最高的是哪一種動物?是巨碩的非洲象?還是兇猛的雄獅?可惜答案都不是,最棘手的居然是非洲水牛,雖然雄性非洲水牛約750公斤的體重和3米的體長在非洲象面前不值一提,但它們的攻守行為捉摸不定,結(jié)合非洲水牛極其擅長的伏擊和回旋側(cè)擊,對獵人的傷害常是致命的!
曾為國家地理學會擔任通訊記者,出訪過許多國家的作家普賴斯(Willard Price),他的系列兒童小說以《哈爾羅杰歷險記》的名字在國內(nèi)出版,影響廣泛。他對非洲水牛的描述是這樣的:
因為野牛不但性情暴躁,還十分聰明,如果從前邊無法得手的話,它還會繞著你轉(zhuǎn)來轉(zhuǎn)去,找機會從后邊給你來一下。所以很多獵手認為它是非洲大陸最危險的大型野獸。
大象的個頭比野牛大,但大象有時候很溫和,而野牛從沒有溫和的時候,有一些大野獸,如犀牛,是近視眼,有一些耳朵不靈,另一些則嗅覺不靈。而野牛不但看得遠,聽得真,嗅覺也靈。對付某些野獸,你可以靠靈活躲閃,但對野牛不行,它的反應(yīng)和動作都很快,你一轉(zhuǎn)身,它即轉(zhuǎn)身。如果被某些野獸撲倒了,你裝死不動,它就會走開。但野牛不會,把你弄死它還不滿意,還要把你踩平。它要用蹄子把犧牲品踏得跟法國餡餅似的那么薄才甘心。
有著巨大牛角的公牛。圖片:Pixabay
由于生態(tài)保護意識的深入人心,目前對“非洲五霸”的狩獵行為,正在逐漸轉(zhuǎn)為游覽觀光節(jié)目。商業(yè)化狩獵仍然存在,而且是多個非洲國家獲得收入的重要途徑。如果狩獵個體的數(shù)量適當,經(jīng)濟收入能投入到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中去,并帶動當?shù)亟?jīng)濟的發(fā)展,那么商業(yè)化狩獵不失為一種另辟蹊徑的保護野生動物方式。但也有反對者說,非洲大型野生動物的數(shù)量正日益縮減,狩獵產(chǎn)業(yè)并沒有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而狩獵的經(jīng)濟收入如何分配也是一個問題。
復(fù)仇暴徒
非洲水牛是一種社會性意識很強的動物,它們數(shù)量無論多少,大都會結(jié)成群體。一般結(jié)群動物對捕食者的“反抗”,僅限于用體色輪廓和整齊劃一的行動干擾捕食者,或者在捕食者出現(xiàn)時發(fā)出喊叫報警。但非洲水牛卻大為不同。它們憑借緊密團結(jié)的群體,會主動對捕食者發(fā)起反擊!
一般非洲水牛由高等級的母牛作為團隊領(lǐng)袖,如果落單的個體遭到獅群的捕獵,就會竭盡全力發(fā)出呼喊(通常被獵殺對象是小牛),這時不僅是牛媽媽,整個牛群都會在“女酋長”的帶領(lǐng)下,向捕食者發(fā)起進攻。如果獅群在群牛趕到時還未得手,總免不了被憤怒的牛群沖散攪亂,成功捕殺的機會極小。
Jason Schlosberg在克魯格國家公園,拍攝到了非洲水牛與獅子正面交鋒,水牛群向獅子步步近逼,甚至把獅子頂飛了。圖片:Jason Schlosberg / youtube
但這還不是獅群的最大夢魘,如果獅群獵殺了小牛沒有及時見好就收,在群牛大軍趕到后還沒有做到全身而退,非洲水牛會主動對獅子發(fā)起攻擊。它們不僅用會“巨型號角”把獅子座圣斗士逼到樹上避難,甚至還會攻擊落單的幼獅!一群非洲水牛把獅子趕到樹頂,在底下圍成“鐵桶陣”,但凡有獅子掉落,就有被牛蹄踩扁被牛角開膛破肚的風險,這種情形并不少見。這使得非洲水牛贏得了“草原暴徒”的名號,也算是一種夸耀吧。而為了捕殺這些橫沖直撞的“暴徒”,連懶得要死的雄獅也會參與捕獵,這些在非洲草原都是不可多得的奇觀。
雄獅和水牛扭打成一團。圖片:Power Animals / youtube
日歷娘的小貼士:“復(fù)仇”對人類來說是爛熟于心的概念,在動物中卻極為稀少,因為需要比較高級的認知能力,才能把自己受到的傷害和攻擊的對象聯(lián)系起來,而遭受了復(fù)仇打擊的對象,也可能沒有足夠的智力“吸取教訓”。**野牛真的在“報復(fù)”獅子嗎?**把動物過分擬人化,常常是了解真相時的障礙,野牛的大腦發(fā)達程度,似乎不至于了解仇恨。也許只是足夠強大到可以打擊捕食者的動物,更傾向于采取“攻擊”的策略。如果攻擊獅子,能夠使它們心生忌憚,減少把野牛當成獵物的幾率,主動對獅子發(fā)起攻擊,也許是一種適應(yīng)性的策略。
移動飯票
非洲水牛是進食效率極高的大型食草動物,所到之處幾乎被它們吃得“寸草不生”,所以非洲水牛不會在一地待很久,這既給草原帶來了傳播種子的絕佳契機,也給一些肉食動物帶來了“移動飯票”。這其中自然有之前提到的獅群,也有比非洲獅更“無所不用其極”的斑點鬣狗,還有通過水中伏擊,能一對一捕殺非洲水牛的尼羅鱷,對牛犢子“豹”視眈眈的花豹等。非洲水牛一路遷徙,一路供養(yǎng)著大地。
結(jié)成大群的非洲水牛。圖片:Harvey Barrison / Flickr
然而非洲水牛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對其威脅最大的不是非洲的商業(yè)化狩獵,不是獅子、鬣狗的捕食,也不是被原住民當成叢林肉……而且是因為人類飼養(yǎng)的牲畜帶來的牛瘟、牛結(jié)核病等傳染病,給非洲野牛帶來嚴重的打擊。在1999年的統(tǒng)計中,非洲水牛的數(shù)量大約在81.3萬頭左右,而現(xiàn)在IUCN給出的數(shù)據(jù)是40萬頭上下,換言之,在二十年里它們的數(shù)量足足縮減了一半。
愿大地母親能保佑這些大家伙,讓“惡霸”永遠馳騁在廣袤的非洲大草原上!
本文來自物種日歷,歡迎轉(zhuǎn)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