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蟲科普·蚜蟲】
黃瓜田蚜蟲趨烈,如何防治?
黃瓜是北方居民的大眾蔬菜,常采用日光溫室+二層膜、塑料大棚+地膜、地膜覆蓋及露地進行栽培。菜農(nóng)反映:七至九月份,地膜黃瓜和露地黃瓜田會發(fā)生蚜蟲,尤以八九月危害最烈,其受害后的黃瓜葉片卷縮,生長點枯死。蚜蟲危害的同時能引起黃瓜煤煙病,阻礙植株進行光合作用,還可傳播黃瓜病毒病,致使黃瓜產(chǎn)量下降。那么,如何防治黃瓜田蚜蟲呢?
三江平原科普工作室(簡稱“三平科工”)科研人員表示,蚜蟲屬同翅目,蚜科,通常稱膩蟲、蜜蟲,在保護地、露地普遍發(fā)生,成蟲和若蟲多成群聚集在葉背、嫩莖、嫩生長點上刺吸汁液,是危害黃瓜田的一種常發(fā)性重要害蟲之一。蚜蟲每年發(fā)生10-30代,通常在日平均溫度16℃-23℃、相對濕度75%以下時有利于發(fā)生與流行。另外,窩風的瓜田較通風的瓜田受害重,表現(xiàn)在其抑制頂端生長、葉背受害,導致植株生長衰弱。除危害黃瓜外,還危害甜瓜、南瓜等瓜類蔬菜。目前黃瓜田生產(chǎn)上控制蚜蟲主要以化學防治為主,使用的殺蟲劑主要有啶蟲脒、順式氯氰菊酯、苦參堿、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噻蟲啉、氟啶蟲酰胺、阿維·啶蟲脒、高氯·礦物油、氯氰·礦物油等,保護地常采用敵敵畏、異丙威、噠螨·異丙威進行熏煙防治。
三平科工科研人員介紹,在黃瓜生產(chǎn)上,除摘除蟲葉、清除雜草、保護天敵(食蚜蠅、瓢蟲、蜘蛛等)、懸掛黃板外,噴施化學農(nóng)藥是目前黃瓜田最有效的防治策略。也就是在蚜蟲發(fā)生始盛期,每畝用15%氟蟲酰·高氯氟懸浮劑12-18毫升,兌水45-50千克均勻噴霧1次;也可每畝用15%氟啶蟲酰胺·噻蟲啉懸浮劑40-60毫升,兌水45-50千克均勻噴霧,注意大風天或預計4小時內(nèi)有雨勿施藥;或每畝交替選用60%氟啶·噻蟲嗪水分散粒劑4-6克,或每畝用18%氟啶·啶蟲脒可分散油懸浮劑9-13毫升,兌水45-60千克均勻噴霧,注意大風天或預計1小時內(nèi)有雨勿施藥。
關注作物病蟲科普,呵護美麗鄉(xiāng)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