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后,在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上,周恩來總理采納了一位古稀老人的建議,決定成立林墾部,并提名這位老者擔任林墾部部長。老者感到很不安,就寫了一張條子送給周總理:“年近七十,才力不堪勝任,仍以回南京教書為宜?!敝芸偫砜春筇峁P回復了一句話:“為人民服務,當仁不讓?!崩险呖戳嘶貤l,激動地寫下了:“為人民服務,萬死不辭?!边@位擔任新中國第一任林墾部部長的老者,名叫梁希,是我國卓越的林業(yè)科學家、林業(yè)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883年,梁希出生于浙江雙林鎮(zhèn)的一個書香門第家庭。幼年喪父,初在私塾讀書,自幼勤奮好學,聰穎過人,16歲便考中秀才,有“兩浙才子”之稱。1906年,梁希官費留日學習,對林產制造學和森林利用學更具興趣。他潛心鉆研,學習成績超群。10年后學成回國在遼寧采木公司任技師,因不滿該公司日本人獨攬大權,梁希憤然離職,應聘到北京農業(yè)專門學校任教。
梁希講授的課程,都是自己編寫教材,并不斷修改、補充新內容。上實驗課他總是親臨指導和示范,對一些難于操作的實驗方法,則逐個手把手地傳授給學生。梁希既對自己嚴格,對學生和助手們也同樣嚴格。工作上出了差錯,他嚴厲批評,毫不客氣。他不允許上課、上班遲到。按時工作和珍惜時間,是他一貫恪守的準則。梁希曾激動地說:“我在舊中國教了30年的書,培養(yǎng)了那么多的學生,想改變中國林業(yè)面貌,想讓中國的黃河流碧水,赤地變青山”。
梁希不但在學習、工作上誨人不倦,而且在思想、生活和事業(yè)上也十分關心愛護學生,既教書又育人。他常教導學生:人生學習求知,好比建高樓大廈,必須先堅地基,然后博覽群書,集思廣益。他還教學生做人之道,要以人民利益為重,切戒利欲熏心,要老老實實做人,扎扎實實做事,決不要有任何驕傲、夸張。梁希最愿意和學生打成一片,參加他們的活動。1941年中央大學森林系5名學生畢業(yè),他在歡送會上即興賦詩一首,并書贈每人一份。詩曰:“一樹青松一少年,蔥蔥五木碧連天。和煙織就森林字,寫在巴山山那邊?!绷合0?位同學比喻成5棵青松,5木正好構成“森林”二字,在巧妙的構思之中蘊含了梁希對學生殷切的希望和深厚的感情。學生經濟困難,他解囊相助。對學生出國深造,他給予支持,并教導他們安心學習,不忘祖國。
梁希工作最大的特點是“求實”的作風,他非常注意深入實際調查研究。1950年梁希率領6位林業(yè)科技人員,赴渭水和小隴山林區(qū)調查,并與當?shù)馗刹糠磸痛枭桃粋€事關子孫后代的林業(yè)方針問題:在國家建設事業(yè)嚴重缺乏木材的情況下,風沙彌漫的大西北究竟如何解決采伐與營林的矛盾?黃河又如何徹底整治?這一連串的問題深深地困擾著他,竟使他夜不能寐。他從渭水看到:土是怎樣流失的,河床是怎樣淤塞的,水災是怎樣造成的。解決西北風沙、水土流失的根本辦法就是“堅決地、勇敢地、不厭不倦地和它斗爭,且必須和它打持久戰(zhàn)。戰(zhàn)爭的武器沒有別的,就是森林。要正本清源,只有護林造林。”這就是他夜以繼日地思索和實地調查的結論。
1958年3月,梁希因發(fā)高燒入北京醫(yī)院治療,退燒后不顧體弱有病,仍堅持工作。當他第四次住院時,確診為肺癌。他身體異常消瘦,體重只有35公斤。10月25日,他還親自寫信給林業(yè)部辦公廳主任:“醫(yī)院檢查身體后,醫(yī)生要我把休養(yǎng)延長到年底,請辦公廳替我向國務院續(xù)假?!辈∏槿绱藝乐兀阅钅畈煌驀鴦赵赫埣?,可見他工作紀律之嚴格。
12月10日,梁希因救治無效與世長辭。梁希的一生,勇于探索、堅韌不拔。他創(chuàng)立了中國林產制造化學的學科,培養(yǎng)了大批林業(yè)科技人才,提出了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的思想,制訂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林業(yè)工作方針和建設規(guī)劃,在全國范圍內初步建立了林業(yè)行政、科研、教育及生產體系,促進了新中國林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在梁希的詩文中,有許多被傳誦為佳句,如“無山不綠、有水皆清、四時花香、萬壑鳥鳴,替河山裝成錦繡,把國土繪成丹青,新中國的林人,同時也是新中國的藝人。”這一佳句永遠激勵人們?yōu)樽鎳木G化事業(yè)努力奮斗!
在梁希去世20年后,他的綠色夢想成為了現(xiàn)實?!叭狈雷o林”建設開始實施,這項在國際上被譽為“中國的綠色長城”的世界生態(tài)工程之最,是對梁希的最好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