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雖小,但散播出去可以成就更美的風景,科普路漫長,但堅持下去畢竟成就自己。
說起我的科普信息員之路,有點戲劇性,2017年,為完成工作任務,身兼數(shù)職的我又多了一個科普信息員的身份,當初只是在應付差事中翻閱、瀏覽,后來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獨特之處,早安新聞,天下大事盡收眼底;校園、軍事、社區(qū)、鄉(xiāng)村等各個模塊,應有盡有,不同的類型,滿足不同人群的知識需求,絕對算得上是高大上的知識型APP了,開始喜歡上了科普中國APP。
每天按時簽到、賺取積分,積極參加官方推出的各種活動,在“有沒有那么一瞬間,你發(fā)現(xiàn)他們老了”、“感恩,感謝有你”、“愿時光不老,芳華依舊”活動中,看到我的留言被評為精選,有些激動,收到充值話費到賬的提醒,直接樂開了花;在“紅火迎新春,民俗過大年”活動中收到了親歷科學小臺歷,被我女兒收編,她看了一遍又一遍,愛不釋手。簽到九十天,收到了獨具特的藍牙音樂燈箱,好生炫耀了一番;簽到一百八十天,收獲了眼罩,對我這種長期坐在電腦前過度用眼的人來說,太暖心了。
多學點知識,終歸是沒有錯的。我和同事們打贏了脫貧攻堅這場硬仗,也一起奮斗在脫貧攻堅與鄉(xiāng)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路上。作為幫扶責任人,幫扶戶已經(jīng)奔在小康路上,他們需要的是不再是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政策,更多的是科學知識。我的幫扶對象里有兩位留守老人,老太太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看大夫說讓吃清淡點,回家后,牢記大夫的叮囑,頓頓做青菜,大概過了三天,看見我進門就訴苦:大夫說讓吃清淡,我尋思著吃青菜最合理,結果渾身沒勁,咋辦?恰巧我才看過關于清淡飲食的幾個錯誤認識,及時給老人講解:醫(yī)生讓你吃清淡不是說讓頓頓吃青菜,而是在保證你正常營養(yǎng)的前提下,適當少油、少鹽、少糖。同時還給她耐心講解了平時飲食需要注意的事項,還好,老太太聽從了我的建議,老兩口的飲食習慣也發(fā)生了改變,對我這個幫扶責任人又增添了幾分信任,前兩天,老太太還打電話讓我去家里吃杏子。
學到了知識,如何把這些知識也告訴別人,實現(xiàn)正能量的傳播?我總結了這么三種方式。
適時關心,增進感情。大概2018年6月的一天,一個朋友問我關于孕婦的飲食問題,想著我是過來人,經(jīng)驗豐富些,我耐心解答了。在后來瀏覽科普知識的過程中,留心給她分享相關知識的鏈接,方便又省事,既增進了感情,又在無形中增加了我分享文章被瀏覽的數(shù)量。以后,我開始關注身邊的朋友,注意投其所好,適時關心,發(fā)送他們可能需要能用的上的相關知識的鏈接,傳播了知識,收獲了感謝,積分直線上升,可謂一舉好幾得。
私人訂制,盡善盡孝。我和愛人因工作原因,每周回一次家,平時照顧不周,公公、婆婆均患有高血壓,倆人以吃藥降壓為主,我常常把關于高血壓的相關知識鏈接發(fā)送給他們,在我的影響下,我愛人也下載注冊了科普中國APP,瀏覽到關于健康的專題知識,總不忘分享給家人,引導他們學會健康飲食,減少藥物攝入量,實現(xiàn)健康生活,老人也時不時把經(jīng)驗分享給周圍的老朋友;后來,婆婆查出了糖尿病,她牢記:管住嘴、邁開腿的告誡,每頓飯吃的少了,吃降糖藥、打胰島素,依舊存在血糖忽高忽低的現(xiàn)象。我們都以為水果是糖尿病患者的第一殺手,是導致血糖升高的罪魁禍首,水果從不敢讓婆婆吃??吹搅诵茇堘t(yī)學科普欄目中關于《糖尿病不能吃水果?專家教你吃水果控糖的辦法》的內(nèi)容,才發(fā)現(xiàn)我們都錯了,蘋果、櫻桃、柚子、李子、檸檬可以吃,當然要控量,但是比較酸的水果其實含糖量不低,比如山楂,一定要少之又少。一聽說能吃點水果了,婆婆心情也好起來了,血糖也逐漸平穩(wěn);后來我又看到了這個欄目推出的《糖尿病最適合的食物清單,這篇文章都說透了》文章,趕緊分享給老人,希望在藥物、飲食的雙重作用下,六年來,婆婆的血糖一直控制在理想狀態(tài),作為兒女,老人健康是最大福分。
獎品炫耀,利益驅(qū)動。這個傳播方式是無意中發(fā)現(xiàn)的,我簽到90天的時候收到了藍牙音樂燈箱,曬在朋友圈里,有人想要,我就把科普中國APP,簽到可以獲得禮物,賺取積分可以兌換話費,毫無保留的告訴他們,不用再說太多,他們主動下載注冊科普中國APP,每天簽到、分享內(nèi)容,點贊、賺取積分,換取話費,提取現(xiàn)金。
2019年,我作為鄉(xiāng)鎮(zhèn)科普員代表有幸參加了中國科協(xié)科普部舉辦的全國100名優(yōu)秀科普信息員代表交流活動,并和大家分享了我的科普信息工作。當時就覺得自己在努力做一株蒲公英,把知識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懂科學、愛生活。
轉(zhuǎn)眼五年過去了,從最初的為完成任務才成為科普中國宣傳員到如今喜歡上科普中國,從最初的一問三不知到如今朋友圈里全是各類知識;借著各類交流機會,我也結識了更多的朋友,原來像我這樣的科普信息員,已經(jīng)遍布寧夏大地;大學士級的經(jīng)驗值,家里兌換的各類科普書籍,滿屏的科普標兵榮譽,足以值得自豪!我的女兒今年11歲了,為什么已經(jīng)不再問我們了,她的手機里也有科普中國,自己喜歡的知識盡收眼底,小蒲公英也準備上線了。
如果說科普中國是一株蒲公英,我愿做她的種子,與千千萬萬的科普工作者、科普信息員一道,在科協(xié)的培養(yǎng)和帶動下,成熟、扎根,培養(yǎng)更多的小蒲公英,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全民素質(zhì)會普遍提升,科普專家層出不窮,科普達人必將遍地開花!
科普中國信息員:閻紅菊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固原市涇源縣教育體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