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賀健
“捐糞”能賺錢
聽上去有些不可思議
有網友表示:
如果是真的,我能捐到ta破產!
說實在的,這事聽起來有點假,但確實真有其事。2023年,西安的一家醫(yī)院就向當地大學生發(fā)出了邀請,希望大學生能來醫(yī)院“帶薪拉屎”,符合要求的糞便,捐一次得300元,一周最多可捐5次。如果按照滿勤來算,一個月就是6000元。
美國有家公司也曾在網絡上尋找“超級便便”生產者,該公司表示:如果你年輕、運動能力強、身心健康,那么就可以在網站上申請,來捐贈糞便。只要符合要求,捐一次即可獲得高達500美元的費用,如果能做到每天都捐贈一次,一年可獲得最高18萬美元的補貼。
以前聽到最多的就是捐血、捐精、捐卵,現在竟然連屎都缺了?他們想干嘛?一堆排泄物而已,每天馬桶沖下去的量不要太多,怎么有人還收這個?種地嗎?如果不是,那又用來做什么呢?其實,這些捐來的糞便不是用來種地,而是用來治病,甚至還可以挽救生命。
糞是人體排泄的廢物,包含60%~70%的水分,以及蛋白質、無機物、脂肪、未消化的食物纖維、從腸道脫落的細胞、維生素K、維生素B以及“成分不同”的腸道菌群。腸道菌群被醫(yī)學界視為“隱藏的器官”,攜帶著人體健康的“第二基因”,是常年居住在人體腸道里的微生物群落統(tǒng)稱,有超過1000種的豐富“品種”,總數約有100萬億,比人體自身細胞總數還多,重量占人體重的1%~3%(1.5~2.5千克),有調控人體健康的作用。
基礎研究發(fā)現,腸道菌群失調會引起多種疾病,為了治療這些疾病,一種菌群移植技術——“糞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應運而生。該技術是指將健康供體糞便中的菌群輸入患者的胃腸道,以治療菌群失調相關性疾病。FMT用于治療人類疾病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目前我們對腸道菌群的了解非常有限,由于每個人腸道菌群的數量、類別都存在差異,我們了解到的內容可能比想象中更少。目前國內外大量研究證明,保持腸道菌群的多樣性更有利于健康,而年齡、人種、膳食結構、藥物治療、生活習慣等因素,對腸道微生態(tài)系統(tǒng)及菌群結構有直接影響。
南京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腸病中心張發(fā)明教授,發(fā)明了世界上第一套糞菌智能分離系統(tǒng),以及全新的全結腸植管滿足無創(chuàng)重復移植,提出了洗滌菌群移植,并證明其提高安全性的理論。
他表示,糞菌的來源,和獻血、選骨髓有些相似之處。2015年起,我們建立菌庫,作為樊代明院士牽頭的國家消化系統(tǒng)疾病臨床研究中心的核心項目向全國推廣,現在糞菌已經表現出來像血庫一樣,向全國發(fā)揮中心庫的作用,這是發(fā)展的必然方向。從2015年至今,我們在癲癇的治療中取得了出乎意料的結果,其中時間最長的一位患者,已經有8年沒有出現癥狀復發(fā)。
張發(fā)明甚至還將糞菌移植用于白血病患者,期望菌群能夠調節(jié)患者的免疫狀態(tài),從而實現對化療的“減毒和增效”,同時治療骨髓移植后的免疫排異和腸道感染。目前,團隊已經對超過100例白血病患者展開了治療。還有腎移植、肝移植患者都是如此。
據濟南市中心醫(yī)院腸道菌群診療中心副主任楊煒華介紹,濟南市中心醫(yī)院2017年在山東省開展了這項治療工作,已治療數千人次,覆蓋20多種疾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功能性腸病、偽膜性腸炎、慢性胃炎、結腸息肉、不明原因腹痛腹瀉腹脹、便秘、糖尿病、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過敏性哮喘、銀屑病、尿毒癥合并便秘、自閉癥等腸道內、腸道外疾病。
偽膜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不明原因的腹痛腹瀉腹脹、過敏性哮喘、自閉癥、糖尿病、肝硬化、很多皮膚病也和腸菌有關。目前發(fā)現80多種疾病適合接受腸菌移植治療?;颊呖梢詮陌Y狀和疾病類型來判斷自己是否適合接受腸菌移植。例如腸道內癥狀大都適合,伴隨腹瀉便秘等消化道癥狀的疾病大多也適合,和免疫、代謝、營養(yǎng)有關的疾病也大多適合,其它可以交給醫(yī)生來判斷。
捐糞這事并非人人都能做到,不是你拉得少、他拉得多的問題,而是這種可以用來挽救他人生命、治療疾病的“粑粑”,有著非常嚴格的準入要求。
深圳未知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MC(藥物研發(fā))總監(jiān)高婷介紹說,捐糞這個事對招募的志愿者(又稱“供體”)有一定要求。首先,年齡需在18~40歲,尤其側重年輕化的人群,因為還沒步入社會的年輕人應酬較少,身體比較健康,所以合格率也就高一些。
此外,志愿者招募流程依次分為問卷調查,簽署知情同意書,現場面試、完整問卷篩選,血液檢測,糞便檢查,成為合格供體幾個階段。其中,通過網絡初篩的潛在供體將預約面試,面試開始前簽署知情同意書。所有檢查通過后即可成為合格供體,公司將會每兩個月對供體進行全面復查。
為什么對“健康”的要求這么細致?高婷解釋稱,因為要拿糞便樣本作為我們藥物的原材料,我們一定要對受試者負責任,所以我們對源頭的要求非常嚴格。
有工作人員表示,諸如近期有紋身、打了耳洞或做了醫(yī)美項目,服用了抗生素、甚至有心理疾病,往往都很難通過篩選。雖然咨詢和報名糞便捐贈的人數較多,但實際通過率卻僅有10%左右。2019年,深圳公司曾發(fā)布招募,收到幾萬人報名,僅有49人通過測試捐獻了糞便樣本。由此可見,捐糞這事不是想做就能做的,“帶薪拉屎”也是憑本事賺錢。
據悉,從捐贈的糞便中收集健康樣本的機構在國內并不少見。國內“收購大便”的機構多達十多家,分布于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香港等地,中華糞菌庫是目前國內最大的菌群移植平臺。
參考來源:齊魯壹點、湖北日報、壹讀、深圳特區(qū)報、每日經濟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