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夫·魯?shù)聛喌隆ぜ妨郑↗oseph Rudyard Kipling,1865年12月30日—1936年1月18日),英國作家、詩人。1900年,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基姆》;1907年,出版小說《老虎!老虎!》,并于同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為:“這位世界名作家的作品以觀察入微、想象獨特、氣概雄渾、敘述卓越見長”。
1865年12月30日,吉卜林出生于印度孟買。他的父親曾是孟買英國藝術學校雕塑學教授,后任拉合爾藝術學校校長和博物館館長,親戚中又有不少是畫家,家庭環(huán)境對他繪畫愛好和藝術素質的培養(yǎng)起了重要作用。吉卜林6歲時被送往英國,在一家兒童寄養(yǎng)所住了5年,后來他把那里的可怕情景寫進了《黑羊咩咩》(1888)。1882年17歲中學畢業(yè)返回印度,父親為他在拉合爾找了份工作, 擔任拉合爾市《軍民報》副編輯。他敏銳地觀察印度的風土人情,把見聞寫成小品文和輕快詩, 發(fā)在他為之工作的報紙上。1884年9月,吉卜林發(fā)表了他的第一個短篇《百愁門》,從此便不斷發(fā)表詩歌和短篇小說。他的作品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清新自然,曾使當時英國讀者耳目一新。
90年代到本世紀初是吉卜林創(chuàng)作鼎盛時期。他的詩集《營房謠》(1892)、《七海》(1896)以豪邁風趣的筆調謳歌英國軍隊在異國的征戰(zhàn),為詩人贏得“帝國詩人”的稱號。因電影與動畫《奇幻森林》而更廣為人知的《叢林之書》則是在美國寫成的,故事講述一只勇敢的母狼從虎口救出嬰兒莫格列并撫養(yǎng)了他。從此,小莫格列在莽林與野獸一起生活,長大后殺死了兇暴的老虎。作者寫的是動物的故事,但充滿了人類生活的寓意。
晚年,吉卜林由于失子之痛和疾病纏身,創(chuàng)作上又發(fā)生了新的變化,不少作品涉及戰(zhàn)爭創(chuàng)傷、病態(tài)心理和瘋狂、死亡的內容。這一時期的作品有短篇小說集《各種各樣的人》(1917)、《借方和貸方》(1926)等。后來他在南非度過很長時間,和鉆石大王塞西爾·羅得斯交往,加強了他關于白人使異教黑人開化的使命等帝國主義信念。由于被普遍視為帝國主義侵略分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他作為嚴肅作家的名聲衰落了。
1936年1月18日,吉卜林因腦溢血在倫敦逝世。英國政府和各界人士在威斯敏斯坦教堂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