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蟲科普·油菜田蚜蟲】
油菜田常見蚜蟲,如何防治?
農(nóng)戶反映:油菜在育苗期、移栽期(約10月、11月份),甚至在返青期至花角期(約在次年1-3月份)會發(fā)生蚜蟲,可見其在油菜葉背及頂端刺吸汁液,致使油菜株生長不良,影響開花、結實,造成油菜減產(chǎn)。那么,如何防治油菜田蚜蟲呢?
三江平原科普工作室(簡稱“三平科工”)科研人員表示,油菜田蚜蟲,俗稱膩蟲,又名蜜蟲、油菜蚜,屬同翅目,蚜科昆蟲,是油菜田常發(fā)性害蟲之一。油菜受害后可見株矮、落花、落蕾,甚至粒癟。除危害油菜外,還能傳播病毒病,造成更大的損失。目前,油菜田蚜蟲主要以化學防治為主,農(nóng)民經(jīng)常使用的殺蟲劑主要有抗蚜威、吡蟲啉、啶蟲脒、阿維菌素、氯氟氰菊酯、毒死蜱、溴氰菊酯、丁醚脲、吡蚜酮、噻蟲啉及混劑吡·氯。
三平科工科研人員介紹,在油菜生產(chǎn)上,除選用抗蚜品種、科學輪作、防除雜草、燈光誘殺外,用高效殺蟲劑進行控制其危害是目前油菜田應用最經(jīng)濟且有效的防治策略。也就是在苗期、蚜蟲發(fā)生初期,或有蚜株達10%時,于陰天或者傍晚每畝用0.3%印楝素水分散粒劑160克,兌水30-50千克,進行葉片正反面均勻噴霧,注意大風天或預計6小時內(nèi)降雨勿施藥。此外,該藥不可與堿性物質混合使用。也可在抽薹開花期、每株有蚜3-5頭時,每畝用25克/升溴氰菊酯乳油15-25毫升,兌水后均勻噴霧,注意大風天或預計1小時內(nèi)降雨勿施藥?;蛟谟筒颂镅料x初發(fā)期至高峰期,每畝用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6-8克,兌水均勻噴霧。
關注作物病蟲科普,呵護美麗鄉(xiāng)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