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怎樣烹飪玫瑰花和臭屁蟲?(1)——鮮花入饌,古已有之

云南省科協(xié)
原創(chuàng)
云南省科學技術協(xié)會官方科普號。
收藏

對于一個標準的“吃貨”來說,沒有什么比吃更重要了。所謂“吃貨”就是指很能吃,好美食,愛美味的美食愛好者。隨著近幾年美食節(jié)目的流行,“吃貨”一詞被廣大美食愛好者廣泛傳播,用于自稱和互稱。那么,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吃貨”呢?

其一,必須會吃,必須懂吃,更要愛吃,這是一個“吃貨”的基本素質;其二,如果想榮升為“骨灰級的吃貨”,那還要對吃沒有戒心,對新奇、古怪的吃食有著狂熱的喜愛和追求。比如,你從沒覺得是菜的鮮艷美麗花朵,還有讓人聞之、看之都害怕顫抖的蟲子。下邊,就不妨跟隨我們,沖擊你的眼球,讓舌尖上的味蕾跳動起來吧!

鮮花入饌,古已有之

如果從孔子提出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時代算起,中國人對美食的自覺追求,至少已經(jīng)有2500年的歷史了。中國人自古對美食就有著狂熱的喜愛,對食材和烹制的手法也因地域的差異、民族的不同、烹飪者的變化有著不一樣的詮釋。而說到食材,以美艷欲滴的鮮花作為食材來烹制美味,可以說是最為獨特,且富有詩意的了。

以“植物王國”之美名飲譽世界的云南就是花的海洋和鮮花美食的故鄉(xiāng),鮮花不僅給人美的享受和透心的芳香,還是云南各族人民極為喜愛的原生態(tài)食材。

我國古代象形文字發(fā)明之后,后人可以讀到散見于古籍中的關于鮮花入饌的有關記載。從《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到《隋唐佳話錄》中,武則天于花朝日(農(nóng)歷二月十三日)游園,下令御廚房烹制“百花糕”賞賜臣下,再到宋代林洪收錄了約15種花饌的專著《山家清供》、元代倪瓚《云林堂飲食制度集》中記載“蓮花茶”、“茉莉茶”的制作方法,將民間鮮花入茶飲之術傳承后人,直到清乾隆帝喜吃玫瑰花餅,西太后慈禧嗜花成癖,命御膳房采花入饌,烹為一道道鮮花美食……從中可見一斑,鮮花入饌,古往今來都是一個何等原始原生,香艷養(yǎng)生,又非常時尚的生活方式。

云南人舍不得春去花落,食花歷史據(jù)有關資料記載已有千年。與其他地方食用鮮花僅限于金銀花、槐花、桂花等很有限的幾種花卉、多限于春季花開才能食花形成鮮明對比。在云南,各族群眾世代食用的野生鮮花達三百種之多,且一年四季都可以大快朵頤。其烹飪方法之奇妙,吃花習慣之獨特,花饌口感之誘人,非親臨云南而不能想象,非親口品嘗而不可感知。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

評論
黎通
學士級
已閱讀。
2024-10-22
smxh676
大學士級
閱讀
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