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老年人晚上老醒、睡不著,是因為年紀大了不用久眠?”
老年人本來就覺少,晚上睡不踏實很正常,不用為此大驚小怪,于是很多人對此并不在意。
流言分析:這種說法很不嚴謹。
老年人雖然因為種種原因,睡眠時間有所下降,但仍需要關注睡眠質量。因為睡眠質量長期不好,有可能是其他問題的表現(xiàn),如果忽視的話可能導致健康狀況的惡化。
上了年紀后,老年人的睡眠規(guī)律確實會與年輕時有所不同,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忽視睡眠質量的下降。良好的睡眠仍然是健康生活的重要基礎。如果睡眠質量長期得不到保障,就需要及時干預和找到原因,因為這可能不僅僅是睡眠問題,還可能是心理或精神健康問題的表現(xiàn)。
版權圖庫圖片,不授權轉載
近期筆者看到一篇文章,作者的母親今年 73 歲,從 4 年前起就開始需要依賴藥物才能入睡。后來帶著母親去縣城一家精神衛(wèi)生醫(yī)院看看,經過一系列的評估后診斷為焦慮癥和抑郁癥。文章作者經常帶著母親去復診拿藥,發(fā)現(xiàn),每天早上九點,睡眠障礙科室門口就排滿了表情疲憊的中老年人。這讓筆者心生感觸,通過查閱文獻資料發(fā)現(xiàn),長久以來,可能我們并沒有真正意識到,有那么多老年人的睡眠問題其實與精神健康問題密切相關。
超過 1/3 的老年人在失眠
一項納入了超過 11 萬名中國人的薈萃分析表明,我國整體人群的失眠患病率為 15%。然而,這在老年人群體中,比例遠高于此。
有一項研究,針對的是安徽省四個城市的農村地區(qū)老年人的精神健康狀況,該研究納入了 871 名老年人,這些人的睡眠患病率高達 45.7%。另一項針對河北省四個城市的 3176 名社區(qū)老年人的研究表明,失眠患病率也高達 37.75%。這些研究中,至少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存在睡眠問題,而這一情況在農村老年人群體中更為嚴重。
睡眠障礙往往只是一個表面現(xiàn)象,大部分的睡眠問題都來自于軀體疾病和精神障礙。然而,值得我們重視的是,當中老年人存在身體不適時,都會主動或被動地選擇就醫(yī)治療,從而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或完全康復。如果他們的失眠問題是僅僅由軀體疾病而導致的,那這些問題也會隨之消失。
但是,那些潛藏在失眠背后的心理健康問題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例如在前面提到的針對安徽農村老年人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他們總體抑郁癥狀的患病率高達 34%,合并失眠和抑郁癥狀的患病比例也達到了 20.3%。
同時,由于對精神健康問題的偏見和“病恥感”,很少人會正視自己內心的心理健康問題,更別說去精神科診斷和治療了。研究表明,僅有大約1/5(21.1%)的老年人愿意服用藥物來改善睡眠,而抑郁癥老年人的就診率更是僅有大約 3%,而在我國整體人群中抑郁癥就診率則大約為 25.4%,是老年人的八倍之多。
所以,老年人的睡眠問題和精神健康問題可能遠比我們想象的更為嚴重,而且由于專業(yè)知識的缺乏和對這些問題的偏見,他們往往更加不愿意去尋求專業(yè)人士的幫助,導致這些問題一直伴隨和困擾著他們的日常生活。
失眠的老年人怎么了?
經常性的失眠會導致情緒問題、疲乏和一系列身體健康問題,但是僅僅依靠服藥來改善睡眠往往只會產生藥物依賴性,并沒有真正的“消滅”失眠,因為失眠通常是精神狀態(tài)不佳的軀體化癥狀,很難只通過安眠藥來解決。對于老年人群體來說,引起失眠的常見心理因素有以下幾種。
1、抑郁癥
抑郁癥在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見,這種現(xiàn)象的普遍性與多重因素相關,最顯著的是負性生活事件的積累,例如過去生活經歷中未被解開的心結,隨著退休后的社會角色的喪失,這些心結又會再次發(fā)生反噬。中老年人還往往面臨著很多慢性疾病,身體的不適會帶來痛苦的情緒,而當這些情緒未能得到及時處理,就容易使得老年人易于感到無助與失去控制感,從而患上抑郁癥。
2、焦慮癥
也有很多老年人飽受焦慮癥困擾。研究顯示,我國 60 歲以上的人群中大約有 11.24%患有焦慮癥。盡管很多老年人都可以照顧自己,但是缺乏兒女的陪伴和情感支持,尤其是有些人際關系圈較為狹窄的老年人,導致他們經常體驗到焦慮情緒。對于高齡老人們而言,對死亡的焦慮就成為了心理壓力的重要來源,進而導致強烈的焦慮感。
3、認知功能下降
研究表明,中國老年人群體中,大約有 15.4%存在輕度認知障礙。認知功能的衰退會影響一個人的記憶、語言和執(zhí)行功能等方面,也是阿爾茨海默病的前期征兆,這可能會導致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從而引起強烈的挫敗感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
4、孤獨感
孤獨感可能是老年人最為普遍的心理健康問題,有研究表明,我國安徽省農村老年人群體中,有高達 78.1%的老年人有中度至重度的孤獨感。很多事件都會導致老年人的孤獨感上升,例如家庭關系不良或疏離、社交圈 縮小、親朋好友的離世、身體機能的下降等,尤其是離婚或喪偶,是導致孤獨感的最重要因素。
老年人的失眠,我們能做什么?
緩解老年人的失眠及其心理健康問題,在不嚴重的情況下,其實并不一定要依賴藥物來緩解,更有效的辦法其實是幫助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作出改變。
版權圖庫圖片,不授權轉載
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
· 規(guī)律的作息時間:建議每天固定時間起床和入睡,規(guī)律的作息可以幫助調整生物鐘,減少入睡困難。如果白天需要小睡,控制在 20-30 分鐘以內,既可以快速恢復精力,也不至于影響夜間睡眠。
· 優(yōu)化睡眠環(huán)境:確保臥室環(huán)境安靜、黑暗,例如使用遮光性較好的窗簾和防噪音玻璃來減少外部干擾。同時,為老人挑選舒適的床墊和枕頭,以支持身體在夜間的充分放松。
· 減少刺激物攝入:很多老人可能會有喝茶的習慣,盡量避免在下午或晚上喝茶或其他含咖啡因的飲料。建議晚餐適量,不要吃得過飽或太油膩,以減少夜間消化負擔。
· 適度的日間運動:每天進行適量的體育活動,如散步、慢跑或太極,能夠有效縮短入睡時間并延長深度睡眠時長,但是需要避免晚間劇烈運動,以免刺激神經系統(tǒng)影響入睡。
版權圖庫圖片,不授權轉載
建立積極的社交關系與情感支持
· 規(guī)律且長期的社交活動:鼓勵老年人通過積極參與社區(qū)活動、興趣小組、志愿服務等方式擴大社交圈,保持與外界的聯(lián)系。定期的社交互動不僅可以增強心理健康,還能在情感層面帶來支持,緩解孤獨感。
· 提供情感支持:我們經常能夠看到老年人之間很喜歡噓寒問暖,其實這是一種互相提供情感支持的做法,通過互相分享日常的小事,能夠很好地緩解負面的情緒。但是這并不能代替親密關系中的互相交流與陪伴,由于文化習慣和成長環(huán)境,老年人在面對生活困擾或心理壓力時,往往不太愿意主動說出來,所以家庭成員,尤其是子女的陪伴和關懷就顯得尤為重要,引導老年人積極地表達情緒能有效緩解心理負擔,預防心理問題。
· 寵物陪伴:如果條件允許,飼養(yǎng)寵物也是緩解孤獨感和提升幸福感的有效方式。寵物陪伴可以減少老年人的焦慮感,增加日常生活的樂趣,進而幫助他們更加輕松地入睡。
最后,如果發(fā)現(xiàn)老年人存在比較嚴重的失眠和心理健康問題,建議尋求醫(yī)院精神科或專業(yè)心理治療師的幫助,經過一段時間的心理治療,能夠有效地幫助老年人釋放情緒,處理內心的負面思維,從而改善睡眠質量,緩解心理問題。
照“謠”鏡
“上年紀了”,很容易被當成很多身體異常的“原因”,但這很可能掩蓋了真正的問題。為了老年人的健康,老年人及親屬不妨多了解一些需要引起重視的常見癥狀,這樣就能更早地發(fā)現(xiàn)隱患,更早地干預,以獲得更高的晚年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Yang, J. J., Cai, H., Xia, L., Nie, W., Zhang, Y., Wang, S., ... & Xiang, Y. T. (2021). The prevalence of depressive and insomnia symptom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quality of life among older adults in rural areas in China. Frontiers in psychiatry, 12, 727939.
[2] Wang, Y. M., Chen, H. G., Song, M., Xu, S. J., Yu, L. L., Wang, L., ... & Lu, L. (2016). Prevalence of insomnia and its risk factors in older individuals: a community-based study in four cities of Hebei Province, China. Sleep medicine, 19, 116-122.
[3] Li, W., & Reavley, N. (2020). Recognition and beliefs about treatment for mental disorders in Chin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ocial Psychiatry and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 55, 129-149.
[4] Liu, Y., Xu, Y., Yang, X., Miao, G., Wu, Y., & Yang, S. (2023). The prevalence of anxiety and its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the elderly in China. Frontiers in Psychiatry, 14, 1038049.
[5] Deng, Y., Zhao, S., Cheng, G., Yang, J., Li, B., Xu, K., ... & Rong, S. (2021). The prevalence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mong Chinese people: a meta-analysis. Neuroepidemiology, 55(2), 79-91.
[6] Zuo, S., Lin, L., Chen, S., Wang, Z., Tian, L., Li, H., & Xu, Y. (2023).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oneliness among older adults in Chin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sychogeriatrics, 23(1), 164-176.
[7] Wang, G., Zhang, X., Wang, K., Li, Y., Shen, Q., Ge, X., & Hang, W. (2011). Loneliness among the rural older people in Anhui, China: 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26(11), 1162-1168.
作者丨陳宇峰 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碩士
審核|楊小洋 四川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