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學普及是實現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為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國科協(xié)科普部聯合光明網推出“錨定2035·院士談科學報國”系列文章,邀請各領域院士就我國當下熱點科技問題給予權威解答,服務引導更多科技工作者提升科研科普能力,促進全民科學素質提升,為科技強國建設貢獻科普力量。#千萬IP創(chuàng)科普
人類器官移植可謂醫(yī)學發(fā)展史上的奇跡之一,它是在病人實在沒有其他可選擇辦法的情況下的一種“最終解決方案”。從19世紀到如今,人類器官移植經歷了從“幻想階段”到“夢想階段”再到如今的“夢想成真”,21世紀,器官移植又有了新的“理想”。
器官移植的基本問題
將一個器官的部分或者整體的器官,從某個個體轉移到另一個個體的過程,我們把這個過程稱之為“器官移植”。供體(提供器官的人)的器官包括心臟、腎臟甚至肝臟,都可以進行移植。這就是器官移植的大致定義。
在做器官移植之前,醫(yī)生應該把握一個基本的前提和原則,那就是非不得已不為之。進行器官移植,必須是出于救助病人生命的目的,病人本人要知情同意,絕對自愿,并且生命可以自己做主。并且還要堅持對病人有利公平的原則。
哪些患者需要做器官移植?以肝臟舉例來說,病人的肝功能衰竭,使用內科藥物和外科手術都無法緩解,這時就可以考慮通過移植更換肝臟來確保病人得救。腎功能衰竭的病人,靠透析也無法保證正常的腎功能,這時也可以考慮器官移植。另外一部分病人是患有先天性疾病,器官有缺陷,也可以考慮做器官移植。
什么器官可以做移植?一般來說,一位健康的供體捐獻的器官,可以讓75名患者受益。目前供體的器官可以包括除了大腦之外幾乎所有的身體器官,從皮膚到骨頭,包括角膜,都可以移植。
器官移植的發(fā)展史
人類對器官移植的想象,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著名的埃及獅身人面像,就是人們對動物猛獸類的崇拜和器官移植原始想象的結合,將人類的頭顱移植到強壯的獅子身體上,來保護金字塔
古希臘神話中名為“喀邁拉”的怪物,它擁有獅子的頭,山羊的身軀,和一條蟒蛇組成的尾巴。美國的器官移植學會ASTS甚至直接使用“喀邁拉”的形象來作為會徽。
中國最早進行器官移植的人是扁鵲,給兩位病人換心。雖然也是接近神的內容,但可以看出中國古人對通過器官移植來挽救病人生命的向往。
關于器官移植想象真正的巔峰期是美國科幻小說《科學怪人》出版時期。在小說中,主人公的全身各處器官是從停尸房拼湊而來,借助雷電重獲生命。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則是器官移植的“夢想階段”,醫(yī)生加斯帕雷將一位梅毒病人背部的皮膚移植到他潰爛的鼻子上,促使創(chuàng)面愈合。這是早期皮膚移植效果比較好的案例,也是現代外科技術帶蒂皮瓣移植的雛形。
1682年,俄羅斯一位貴族士兵在打仗時頭骨殘缺受傷,醫(yī)生用狗的頭骨來成功完成了修補,但被當時的基督教認為這是對人類的一種侮辱和褻瀆,最終這位戰(zhàn)士又將狗的頭骨去除,認為信仰應比生命更重要。這其實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異種移植,但由于不受到宗教認可而最終失敗。
到19世紀末,器官移植研究記錄開始趨于系統(tǒng)化和正規(guī)化,第一例移植動物模型(狗)在這個時期建立。真正的實體器官移植如肝腎心肺等器官的移植開始于1912年前后。在這一時期科學家卡雷爾發(fā)明了“三線縫合法”,宣布血管吻合技術的問世,解決了移植器官的血供問題??ɡ谞栆沧罱K憑借該項成就獲得了1912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
人類對器官移植真正實現“夢想成真”是在1954年,美國有一對同卵雙胞胎兄弟,哥哥羅納德將自己一個健康的腎臟捐獻給了患有慢性腎炎的雙胞胎弟弟,成功實現腎移植后弟弟生存了8年。同卵雙胞胎的遺傳物質相同,避免了移植排斥,也開創(chuàng)了腎移植的先河。
1950年后,世界上進行的多例器官移植大多以失敗告終。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器官離體之后需要持續(xù)保證它的活力,當時還沒有這項技術。另外一點是缺乏免疫抗排斥反應的藥物。
1960年后這兩項難點得以解決,器官移植后患者的存活率也得到了大幅提高,器官移植手術獲得廣泛開展。
進入21世紀,器官移植飛速發(fā)展。到2021年,全世界完成的實體器官移植已達到14萬多例,并且器官移植的捐獻人數已經達到39000余人,這些供體中又有78%來自腦死亡的患者。
最近的新聞報道中統(tǒng)計顯示,心臟器官移植后的5年存活率已經可以達到76%,肝臟器官移植后的5年存活率可以達到77%,腎臟器官移植后的5年存活率可以達到87%。
在中國,我們真正開展器官移植是在1970年以后,也是經過了不同的發(fā)展階段。當時我國所有抗排斥反應的藥物都依賴進口,甚至供體的來源也不符合國際要求。
一直到2015年,我國開始正式實行公民自愿捐獻器官。在器官移植效果上,我國肝臟器官移植的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86.4%,腎臟器官移植3年生存率已經可以達到98%。我國的器官移植取得了大幅度的發(fā)展。
中國目前已成為器官移植大國,但在器官移植捐獻方面,統(tǒng)計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0月21日,中國有6919803萬人愿意捐獻器官,已經真正實現器官捐獻的例數是55390例,完成器官移植的數量是170955例。相比14億人口,中國的志愿器官捐獻人數仍有待提高。
西京醫(yī)院的器官移植和未來發(fā)展 我們西京醫(yī)院(空軍軍醫(yī)大學附屬醫(yī)院)全軍器官移植研究所是國家器官移植臨床重點專科。目前醫(yī)院可以完成心、肝、肺、腎、小腸、胰腺以及換臉、子宮和多器官移植等。是國內開展器官移植種類最全的單位,包含多項中國、亞洲和世界器官移植新技術。
上世紀80年代末,國際上活體肝移植剛剛起步,國內尚無成功經驗。90年代初期,我代表西京醫(yī)院赴美國、日本和香港學習肝移植先進技術,回來后開展國內的活體肝移植手術。
1997年,我們完成了一例9歲女孩的活體活體肝移植手術,將小女孩的肝全部拿掉,將其父親的一部分肝切下來移植給這位小女孩,這個小女孩術后健康存活了13年,創(chuàng)下當時國內活體肝移植最長存活時間。
后續(xù)我們又完成了輔助性活體肝移植,適用于先天性代謝病肝病和急性暴發(fā)性肝衰的治療,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脾窩輔助性肝移植。除此之外,我們提出了多臟器聯合移植“優(yōu)先、序貫、共存”的三原則,完成了亞洲首例成功的肝-胰-腎多器官聯合移植,患者術后正常生活,已健康存活18年,是世界肝-胰-腎聯合移植長期存活記錄保持者。2015年,西京團隊還完成了國內首例活體子宮移植。
但盡管器官移植的成功案例已經屢見不鮮,我們目前仍然面臨著器官短缺的世界性難題。根據世衛(wèi)組織統(tǒng)計,全世界每年大約有200萬人需要器官移植,但僅有約10%的患者可以等到合適的器官。中國的器官短缺問題更為嚴峻,2024年1-9月份,中國的器官供需比為1:8.96,我們應在符合國家和國際上關于科技倫理相關規(guī)定和要求的前提下,拓寬器官來源途徑。
鑒于這種情況,未來,異種移植將是器官移植比較理想的發(fā)展方向。并且我們已經發(fā)現,豬已成為最佳異種器官來源。因此科學界對未來異種器官移植走向基因編輯豬時代寄予厚望。
西京醫(yī)院的異種移植已經走過了11年歷程,目前處于“國內引領、國際一流”的地位。我們已經完成了從器官移植到組織移植、從豬-猴移植到豬-人移植的多例臨床案例。在不久的將來,我相信,異種器官移植將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作者系中國科學院院士、空軍軍醫(yī)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西京醫(yī)院)肝膽外科主任醫(yī)師竇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