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高粱再生栽培技術要點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科學技術協(xié)會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科學技術協(xié)會所屬官方科普號
收藏

高粱再生栽培可免去重新整地,節(jié)省種子、肥料、人工,降低生產成本,獲得高產,具有“一種兩收”的優(yōu)點。

一、選種

普通高粱品種,在生長過程中,易出現早衰現象,宜選種“綠寶紅高粱”“優(yōu)糯8號”等品種,成株根系發(fā)達,長勢強。不僅對高粱的多種葉部病害都具有較強的抗性,而且還抗旱、抗?jié)?,耐瘠薄,不易早衰,抗倒伏性強等?yōu)點。一般穗長28.6厘米,中散穗,籽粒整齊,易收割。

二、頭季栽培要點

1.選地整地。選土層深厚,肥力中等,透氣性好,排水性好的地塊。結合整地施用腐熟農家肥(或堆肥)1500~2000公斤+三元復合肥50~75公斤作基肥,撒施在耕地上,并及時翻地,深25厘米,并耕碎整平。

2.種植時間。4月中旬左右播種。

3.用種量。一般每畝用種量0.5~1公斤。選種曬種后,可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拌種,劑量控制在種子量的0.3%~0.5%。

4.種植規(guī)格。條播,株距30厘米,行距60厘米;直播,株距25厘米,行距40厘米。每穴放6~8粒種子。

5.間苗定苗。3~4葉期間苗,5~6葉期定苗。定苗時要做到等距留苗,留壯苗、正苗,不留雙株苗、二茬苗,每穴留1~2株苗,還應拔除雜株,提高純度,充分發(fā)揮良種的增產效應。

6.追肥。苗期追肥1~2次,每次每畝施尿素5公斤;拔節(jié)期(9~10葉)每畝施優(yōu)質肥7.5公斤;生長期水肥過大易徒長,可施用矮壯素類藥物控制株高。

7..鋤地。整個生長期要進行2~3次中耕除草。

8..病蟲害防治。高粱常見病蟲有蚜蟲和芒蠅,在發(fā)生初期要及時噴藥防治,藥劑可選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蟲啉等。

三、再生栽培技術

頭季高粱成熟前7~10天,每畝追施尿素7.5~10公斤,避免頭季高粱根系老化和側芽早衰;有條件的在收獲前2~3天灌一次水(灌透水),使土壤濕潤。

在頭季高粱80%的穗子達到成熟(穗子下部籽粒手捏有黏稠漿汁,中上部籽粒變硬即為成熟期)時收獲,并及時砍稈、低樁留芽(縮短養(yǎng)分運轉、減少養(yǎng)分消耗,再生苗粗壯,穗頭大,產量高)。留樁高度以留1個節(jié)位、樁高3~5厘米為宜。

砍稈后,及時中耕除草,在行間開淺溝,每畝施人畜糞肥500~750公斤、尿素5~7.5公斤,施肥后覆好土。常規(guī)管理與頭季種植一樣。

作者 | 廣西灌陽縣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陸超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